男女平等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的政治主張。新中國第一部憲法提出婦女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家庭生活中享有與男子平等的權利。1995年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上,我國政府提出男女平等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200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確認了國策的法律地位。黨的十八大首次將“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寫入報告,這是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在新時期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政治承諾,表明黨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形勢下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的堅定態度。

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提出和實施,有力地推動了我省婦女事業的發展,推動了社會的和諧與進步。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保障婦女權益的法律法規體系基本形成。在憲法等國家法律保障的基礎上,我省陸續頒布了《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辦法》、《浙江省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條例》、《浙江省女職工勞動保護辦法》、《浙江省生育保險暫行規定》等多部法規規章,逐步形成了具有浙江特點、較為完善的婦女權益保障體系。

全省婦女保障法宣傳月啟動
婦女發展的專項規劃制定并得到落實。在國家婦女發展綱要的指引下,1996年,省人民政府頒布了第一部浙江婦女發展五年規劃,至今已頒布了4部。正在實施的“十二五”婦女發展規劃設立了婦女與衛生保健、婦女與教育培訓、婦女與經濟發展等七個優先發展領域,共提出了78項主要目標,66項主要措施,重點要辦好10件實事,并提出了具體可行的措施,制定完善規劃統計監測指標體系。這必將加快我省實現男女平等的進程。
婦女事業發展的良好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全省各地、各有關部門切實把婦女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強政策扶持,統籌規劃、統一部署、同步推進。省、市、縣各級政府均建立了專門的工作機構,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各成員單位各司其職、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履職、社會參與的良好工作格局。

婦女事業長足發展。隨著浙江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浙江婦女社會地位正在全面提高。據第三期(2012年)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浙江省主要數據顯示,我省婦女在健康、教育、經濟、社會保障、政治、婚姻家庭、生活方式、法律、性別觀念等各領域都取得了較大進步,尤其在健康、社會保障、婚姻家庭、生活方式等領域更為明顯,兩性差距、城鄉差距進一步縮小。在健康方面,得益于婦女健康促進工程的推進,女性健康保障條件有效改善。近三年做過全面健康檢查和婦科檢查的女性比例較十年前提高41.4和20.7個百分點。教育方面,表現為女性受教育結構明顯改善,接受大專以上教育的比例提高,男女兩性受教育差距顯著縮小,由10年前的1.1年縮至0.9年。婚姻家庭領域,在家庭日常開支、購房、生產經營、投資貸款、孩子升學等重大事務決策上,女性與男性擁有更為平等的地位,兩性共同分擔家務得到更多認同。在社會保障方面,我省91.0%的非農業戶口女性能夠享受社會養老保險,94.3%能夠享受社會醫療保障,都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男女平等重在作為人的尊嚴和價值平等,權利、機會和責任的平等。貫徹落實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將社會性別意識納入各項發展政策之中,融入“兩富”現代化浙江建設的進程中,促進婦女全面發展,促進兩性和諧發展,促進婦女與經濟社會同步發展,任重道遠。
弘揚先進性別文化。大力宣傳以男女平等為核心的先進性別文化,營造有利于婦女發展的社會文化環境。促進基本國策的宣傳培訓納入各級黨校、行政院校的主體班次以及各級干部的教學培訓計劃,強化各級領導干部的國策意識和性別敏感。利用主流媒體以及網絡、微博等新媒體,提升國策的知曉度。大力宣傳婦女先進集體和個人,彰顯廣大婦女在參與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貢獻和作用。
推動實施基本國策制度建設。推進性別意識進入決策主流,在政策、立法等層面保障性別平等,用制度安排確立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貫徹力度。全面實施婦女發展規劃,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加強對婦女社會地位的監測評估,確保男女兩性平等享有社會資源和發展機會。利用婦聯組織特有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群眾優勢,發揮多個協調組織的作用,整合社會資源,共同構建社會化的工作格局。
發揮婦聯組織職能作用。各級婦聯必須緊緊圍繞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團結帶領廣大婦女,合力干好“一三五”,同促共享“四翻番”,務實奮進,開拓創新,切實把婦聯組織建設成為黨開展婦女工作的堅強陣地和廣大婦女信賴熱愛的溫暖之家,在建設物質富裕精神富有現代化浙江的進程中,實現浙江婦女事業的新發展。

婦女參與全民健身活動熱情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