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敏
數控技術專業培養目標定位于在企業生產一線,從事數控設備的編程、操作、維修、調試、檢測、運行和維護等崗位群上,根據這一崗位群的實際需要確定了人才的職業能力,重點是學生如何才能獲得這些能力,這又必然體現在教學模式和考核模式上。
一、中職教學“以能力為本”的教學目標必然體現在教學模式上
教學的功能是學生通過學習獲得實際的適應社會生活的多種能力,教學的重點在學生而不是老師,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做中學”的模式。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才職業素質要求的提高,靠單一的“講解一接受”或“示范一模仿”模式遠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水平,故對傳統的教學模式要進行改革。由于中職院校強調的是動手能力,針對科目特點可采用以下手段:
(1)環境教學。充分利用具有仿真的職業環境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在的智能。老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評估學生的表現,糾正學生的錯誤操作,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結、領悟所學內容,同時,學生在這種學習環境下進行學習,會對加深學生的理解力起到一定作用。這種教學方式我們可用在金工實習方面,其他傳統的理論課學習,如PLC及機床電氣控制課程、數控加工工藝與編程課程、數控機床故障檢測與維修課程等方面都可采用這種方式。例如將數控仿真加工的內容安排在“數控加工工藝與編程”課程之后,使學生在理論上有一定的知識之后,先通過仿真加工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并完成一般零件的加工(從分析工藝過程、選擇刀具、切削用量到選擇數控機床、裝夾工件、對刀、生成程序),時間為2周。集中時間安排的好處在于學生在不間斷的練習過程中,強化記憶,達到熟練操作的目的,同時也為學生真正地上機床操作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2)體驗教學。讓學生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進行頂崗實習,通過具體的頂崗操作來直接獲得職業的感性知識,培養學生的基本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為就業及角色轉變做好準備。這種方式我們可用在畢業實習方面,讓畢業生下廠實際鍛煉,讓企業和畢業生零接觸,為畢業生就業提供條件。
(3)合作學習模式。在學生已掌握一定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上,由老師提出一個小組學習目標,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同時培養學生之間合作、協調、溝通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積累相關經驗,提高技術應用能力,加強人際交往能力。這種方式用在課程設計方面,如老師給一個題目由學生從各方面收集資料,然后將各種資料匯總,從而培養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
同時,在教學方面,可采用現在教學手段,如使用電子教案等。如制圖、公差等,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好的教學效果。在政治課中由于采用整合思路,使大量的課時被削減,可采用講座的形式,結合現在社會存在的問題,和學生討論學習或針對某個案例進行分析,使學生在學的過程中掌握必要的知識。在實習方面,充分利用職業技術學校的特點進行現場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在能力,并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真實的職業體驗使他們能愉快的學習,在個體職業技能和個性得到發展的同時又強調了集體主義教育思想培養了個人責任感和克服困難的信心。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不僅有助提高教學的效果,從老師來講也是提高自身知識與能力的一種手段。可見它的必要性,同時它也是高校發展的必然結果。
二、必須探索“以能力為本”的考核方法
考核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采取什么樣的考核方法是由教學目標來決定的。“以能力為本”的考核方式完全不同于以往的“試卷”的考核方法。這種考核方法是否可以作以下考慮:把理論考核與技能考核結合起來,以技能考核為主;把學校考核與企業考核結合起來;把個人實訓考核與集體實訓作業考核結合起來;把實訓的階段考核與集中考核結合起來,以階段考核為主;把實訓過程表現考核與實訓作業考核結合起來;把考核評分與考核評語結合起來,以考核評語為主;把達標考核與選拔考核結合起來。
在具體的課程方面:改革部分課程的考核辦法,例如“數控加工工藝與編程”課程,規定學生如果已經拿到數控工藝員證書或者數控操作中級工證書,可不參加本課程的理論考試,成績按及格給出,為60分;學生考試后不及格,亦按60分計。如果學生想參加評優等活動,可以參加理論課考試,成績高于60分者,按真實情況記人考試成績。“數控機床故障維修與檢測”課程,規定考試方式為直接上機調試,老師將學生分組,每一組預設不同的故障,根據學生動手能力直接打分。“數控機床電氣控制”課程,老師可給出相應課題,規定學生在時間范圍內編出梯形圖,直接輸入PC機,現場調試,根據程序調試結果打分。各種實訓課程如鉗工、車工、銑工、數控車、數控銑、數控加工中心等的考核,都是直接給出學生零件圖,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加工完成,若學生有相應工種的中級等級證書,可申請免考。
總之,中職學校數控技術專業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要求較高,為了使學生能更快速地掌握專業知識,我們需要不斷地改革教學模式。同時,為了真實地反映學生的能力,我們需要不斷地探索課程的考核方法,以期督促學生更加自覺地學習,為以后的就業打下牢固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