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弘陽
機場地面設備是指為保障航空器飛行和地面運行安全,在機場內用于地面保障、航空運輸服務等作業的各種專用設備。機場地面設備的產品主要包括飛機服務設備,地面空管設備和目視助航燈具及相關設備。其中,飛機服務設備以特種車輛為主,包括飛機牽引車、電源車、擺渡車、旅客登機橋、航空器除冰車和行李傳送車等;地面空管設備包括通信設備、導航設備、監控設備和氣象設備;目視助航燈具及相關設備包括航空燈標、跑道邊燈、各種標志物和引導系統。
機場地面設備產品具有科技含量高、產品性能高、安全可靠性高的特點,它們形成了一個與航空技術同步發展的高投入、高風險和高回報的產業。
據統計,目前國際市場年產值約為300億美元,歐美大型廠商占據了市場的主要份額。機場地面設備對質量信譽和安全性能關注高于一般工業產品,對研發能力、系統集成能力和大規模工業生產能力的要求顯著提高了進入門檻。歐美頂級供應商多為大型工業集團,除了機場地面設備,還提供其他工業產品和系統解決方案,綜合實力遠高于一般企業。在特種車輛、登機設備、空管系統和目視照明燈具領域,都有全系列產品覆蓋的大型制造商。
在國內,根據民航總局發布的規定,為航空運輸服務的特種車輛和地面專用設備的生產,必須取得民航總局頒發的使用許可證。從研發試制到最終取得許可證,一般高端設備大約需要3到4年的周期。期間需要制造商自行尋找航空公司、機場試運行并出具用戶使用報告。由于取得許可證的周期長、前期投入多,而且機場和航空公司一般也不會輕易改變供應商,中小企業在這方面難以符合要求,進入本行業非常困難。
國內機場地面設備制造業整體上滯后于航空業的發展。上世紀90年代以前,國內機場地面設備市場幾乎全部由國外供應商壟斷。進入本世紀,國內相關企業通過仿制和自主研發取得了一定的進步,部分產品已實現出口,但總體規模仍然較小,產品類別互有分工、各有側重,沒有形成大型企業的全系列產品覆蓋和壟斷,國內競爭尚不激烈。
目前國內機場地面設備年產值約為200億元。我國從事機場地面設備制造的企業多數僅能生產技術含量和單位價值較低的產品,并且以某一種產品為主導。具備高端設備生產能力的公司很少。國產設備在中低端市場占據了主導地位,但是在工藝技術復雜的先進產品領域,歐美大型廠商依然占據了相當優勢。
面對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在信息技術革命的推動下,機場地面設備廠商紛紛加大研發投入,產品更新升級速度日益加快。國內外航空業的迅猛發展讓空港樞紐的起降架次和吞吐壓力激增。為了提高運營效率,機場地面設備更為強調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受全球變暖影響,各國航空管理部門提出了減少碳排放的要求。為了降低成本,減少污染,節能環保也成為了衡量機場地面設備質量的重要指標。以機場特種車輛為例,傳統內燃機的廢氣排放和噪聲污染嚴重,各國廠商為搶占市場先機紛紛展開混合動力驅動系統的研究。在機場照明領域,目視助航燈具也陸續采用能耗更低的LED照明設備。
國內企業在研發能力、市場聲譽、產品質量、資金實力等方面與國外大型供應商存在一定的差距。為提高市場競爭力,國內企業主動引進歐美先進技術,通過中外合作尋求高端產品的市場突破。例如民航空管技術裝備公司與法國泰雷茲公司建立合資企業,浙江青年汽車公司引進德國尼奧普蘭公司的機場擺渡車技術,威海廣泰與法國迪旦公司成立加油設備合資公司等。
另一方面,在中低端產品領域,如空梯車、垃圾車、電源車、離港系統、行李處理系統等,國內產品質量已經與進口產品不相上下,價格平均只有國外產品的1/2至2/3,售后服務要比國外及時和到位。迫于競爭壓力國外供應商也積極在華投資辦廠以降低成本,力求維持市場份額。

圖1世界機場地面設備年產值預測

圖2國內機場地面設備年產值預測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深,航空業在國際社會中的作用愈發重要。從整體角度看,航空業的發展始終領先于其他行業。在交通運輸領域,航空業快速、便捷、安全的優勢十分明顯,其親情化的服務無疑會吸引更多的消費者。未來全球機場建設與相關設備的更新熱潮必然極大地帶動機場地面設備產業。綜合考慮各種因素,2013至2020年世界機場地面設備年產值將保持11%的增速。
近幾年我國航空市場的發展速度高于GDP增速。國家把上海浦東機場定位為亞太地區航空樞紐港的目標,使東部沿海地區的機場建設上了一個新臺階。西部開發政策的出臺,帶動了拉薩、蘭州、西安和成都等地4D級機場的新建和擴建。根據我國民航總局和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的 《全國民用機場規劃》,2011至2020年我國將新增機場52個,并計劃投入4500億對100余個機場進行建設或改造。 “十二五”期間,我國通用航空將迎來較大發展,據預測將新增包括航空培訓、林業作業、石油開采和緊急救援網絡場點等用途的通用機場近90個。據統計,民航、地方各級政府和相關企業基礎性投資每年不下500億元,航空業的快速發展使得機場地面設備市場具有巨大的潛力。
考慮現役設備老化,飛機、機場、航班數量的不斷增加以及軍方需求,我國目前機場地面設備年需求約為200億元。根據 《高端裝備制造業 “十二五”發展規劃》,國家將大力發展機場地面設備及空管系統,促進專業化、系列化、貨架化和規模化發展,按照 “系統、設備和器件”三個層次建立產業配套體系。在這種背景下我國機場設備制造業的發展即將進入 “騰飛”階段,目前產值年均增長已經超過15%,隨著低空空域逐步開放,2015年后有望迎來爆炸式增長,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704億元。
國內企業過去主要利用價格優勢獲取市場份額,通過最近10多年的發展,逐步擠占了一度被國外廠商占據的市場,成功開發新產品并獲得了用戶的認可。迫于競爭壓力,國外制造商已經開始降低產品售價。近幾年進口大型飛機牽引車、集裝箱升降平臺系統等高端產品的降價幅度達到30%,這使得國內產品的價格優勢有所弱化。面對市場機遇和國際廠商的壓力,國內企業應該大力培養核心競爭力,提高研發投入,進軍利潤豐厚的高端領域以趕超國外先進企業。
受我國航空業迅猛發展影響,國外先進機場地面設備供應商越來越重視中國市場。向中國進行生產能力轉移,充分利用相對較低的生產要素以應對國內廠商的低價攻勢,分享快速擴張的市場,成為了歐美先進制造商的主要策略。另一方面,國內企業和地方政府為了實現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發展戰略,也加大了與外商的合作力度。成立中外合資企業,或者利用優惠政策吸引外商直接建廠,成為雙方共贏的選擇。
目前國內航空產業園建設熱潮高漲,各地政府紛紛推出優惠政策,改善投資環境。特別是在擁有良好航空產業基礎的陜西、江西和四川等省份,大型飛機制造廠作為龍頭企業有較好的集聚牽引作用。在具備人力成本、土地成本和廠房建設成本優勢的地區與主機廠商集聚發展,有利于機場地面設備企業實現迅速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