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魯寧
1.湘潭具有獨特的政治優勢和優越的交通區位,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軍民結合產業示范基地平臺堅實。湘潭市是一代偉人毛澤東、文化名人齊白石的故鄉,是全國“兩型社會”建設試驗區,地處湖南中部腹地,區位條件優越,綜合交通發達,京廣、湘黔、武廣鐵路縱貫南北、橫貫東西,107、320國道和京珠、上瑞高速公路穿越全境,湘江黃金水道通江達海,距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僅半小時車程。可謂東接大上海,南牽大廣州,西入大巴蜀,北聯大北京,是中部崛起的工業重鎮。同時,根據國務院批準的區劃調整方案,湘潭市城區面積擴大了2倍多,發展空間廣闊,后發潛力巨大。可以說,獨特的政治優勢、優越的交通區位條件有利于促進軍民結合產業示范基地的建設和長遠發展,并為軍民結合產業持續快速和諧發展創造堅實的平臺。
2.湘潭具備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優惠的扶持政策,創建國家新型產業化軍民結合產業示范基地環境寬松。湘潭市有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湘潭高新技術開發區)和一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九華經濟技術開發區),園區經濟發展強勁,水、電、氣、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完備齊全,有助于園區內企業縮短建設時間,加速項目產出。湘潭市還是全國雙擁模范城市,注重傳承擁軍愛民光榮傳統,高度重視軍民結合式發展。同時,追根溯源,軍工在某種意義上是湘潭工業發展的源頭和龍頭,軍工大型企業如江麓機電集團、湘潭電機集團等在全國很有影響。根據軍工企業較為集中的特點,湘潭市制定了財政補貼、稅收減免等一系列優惠政策,激勵和推動軍工企業轉方式、調結構,推進軍民兩用技術的開發和應用,促進軍民結合產業發展。湘潭市還出臺了《關于推進湘潭軍分區部隊和民兵預備役工作與“兩型社會”建設融合式發展的意見》(潭市發[2009]33號),從思想觀念、組織機構、基礎設施、人才培養和工作機制等方面,明確了“融合”的具體措施,進一步完善了軍民結合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可以說,完善的基礎設施功能、深厚的軍民人文脈絡和優惠的園區配套政策為湘潭市軍民結合產業持續快速和諧發展創造了寬松的環境。

3.湘潭擁有雄厚的產業基礎和優秀的人才技術,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軍民結合產業示范基地引擎強勁。湘潭市是湖南乃至全國的重要工業基地,早在“一五”、“二五”時期,就是全國重點建設的23個工業城市之一。經過長期發展,湘潭市形成了以先進裝備制造、新能源、電子信息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精品鋼材及深加工、汽車及零部件、食品三大傳統優勢產業為支撐,現代商貿物流、文化旅游產業等協調發展、特色鮮明的產業體系。湘潭市大型軍工企業較為集中,江麓機電集團、江南工業集團、江濱機器集團等中央軍工企業和湘潭電機集團、湖南華菱線纜公司等地方軍工企業,擁有高端的技術、先進的設備和豐富的專業人才資源,全市已初步建成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重型裝備、工程機械、大型風力發電整機、新能源裝備、轎車等民用產品生產制造基地,均有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湘潭電機集團已成功開發出國內首臺(套)220噸電動輪自卸車、5MW海上風力發電機組、船用成套推進電氣設備等,其綜合實力處于國內領先水平;江麓機電集團成功研制了國內首臺新型森林消防車、沙漠植被機、轎車無級自動變速箱(CVT)、22噸混合動力液壓挖掘機等,并實現了批量產銷;江南工業集團開發了CNG氣瓶、智能儲運罐車等新能源裝備,形成了清潔能源裝備產業鏈。目前,湘潭電機集團兆瓦級風力發電產業化基地、中國兵器江麓工程機械研發生產基地等一批重大軍民結合項目已實現竣工投產。與此同時,湘潭市科教實力居全省第二位,是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全國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區域內有湘潭大學、湖南科技大學、湖南工程學院等12所高等院校,12家博士后流動站和工作站,5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5家國家重點實驗室,30家國家級創新型企業。新能源、工程機械、機電一體化、電力傳動等領域的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在全國軍工行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神舟六號、七號、八號和天宮一號、國慶60周年部分受閱裝備都應用了湘潭市一批高新技術產品。目前,湘潭市擁有完善的國家級技術研發機構和團隊,以及一流的共性技術服務和檢測認證平臺,這為軍民結合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力的技術支撐和智力保障。可以說,雄厚的產業基礎和優秀的人才技術為軍民結合產業持續快速和諧發展創造了強勁的引擎。
此外,湘潭在全省軍民結合產業的規劃布局中占據重要地位,在壯大十個軍民兩用優勢產業中,涉及湘潭的就有5個(分別是核能、光電信息、汽車及零部件、工程機械、船舶五大產業),在建設十個軍民融合產業基地中,湘潭就設立2個(分別是湘潭工程機械產業園、湘潭汽車產業園)。綜合上述條件,可見湘潭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軍民結合產業示范基地其時已至,其勢已成,勢在必行。

基地是產業的平臺,產業是基地的支撐,只有定位好產業才能發揮基地的功能效用。綜合國家和湖南省產業政策、產業布局以及湘潭產業實踐,筆者認為,湘潭軍民結合產業必須緊密依靠大型軍工企業,著力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新能源裝備、汽車及汽車零部件三大產業,充分發揮基地的示范作用。
1.將先進裝備制造產業打造成國內主導者。近年來,我國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市場規模日益擴大,2011年的市場規模達到2000億元以上。湘潭軍民結合產業示范基地將聯合江麓機電、湘潭電機、中冶京誠、三峰數控、平安電氣等知名企業,組建湘潭先進裝備制造產業發展聯盟,突出發展中高端工程機械裝備(重點發展混凝土機械裝備、壓實與路面機械裝備、工程與建筑起重機裝備、消防救護公共裝備),大型冶金礦山裝備(重點發展大型電動輪自卸車、大型冶金軋制成套設備、礦山提升裝備、通風裝備和環境控制裝備)、高檔數控裝備(重點發展數控精密磨消裝備、數控纏繞設備、精密數控銑床等),高端軌道交通裝備(重點發展城市輕軌車、軌道交通線、電機電氣成套裝備)、船舶裝備(重點發展大型船用推進電機及設備),打造中國先進裝備制造產業核心區。
2.將新能源裝備產業打造成國內主陣地。新能源裝備產業是國家鼓勵發展的朝陽產業,市場前景十分廣闊。產業示范基地將聯合江南機器、湘潭電機、江麓機電、迅達集團、興業太陽能公司等企業組建湘潭新能源裝備產業發展聯盟,突出發展風力發電裝備(重點發展兆瓦級低風速直驅式風力發電機組,海上直驅式風車機組和風電偏航/變槳傳動裝置、軸承等關鍵零部件),太陽能綜合利用(重點發展高效蝶式太陽能熱發電系統整機、晶體硅電池片、晶體硅高效太陽能電池組件、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片及組件等產品),生物質能源裝備(重點發展高效低排放生物質爐具、生物質能源轉換裝置等設備),地熱能利用裝備(重點發展地源熱泵機組制造),打造新能源裝備行業的科技領先的成套設備集成供應商。
3.將汽車及汽車零部件打造成國內主供商。汽車及零部件產業是湘潭市傳統優勢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現已成為湖南省“十一五”重點發展的優勢產業集群之一。九華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發展較快,產業鏈條長,產業集聚力強。目前已入駐汽車及零部件生產企業21家,投資規模已達90億元,已建成投產或運營13家汽車及零部件生產企業和3家汽車物流企業。2011年汽車及零部件產值突破100億元。產業示范基地將聯手吉利汽車、江南奧拓、江麓機電、江濱機器等企業組建湘潭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發展聯盟,突出發展清潔能源和新能源汽車,重點發展智能化CNG儲運加氣集成罐車、LNG儲運罐車、混合動力大巴、電動轎車、節能型轎車等整車和混合動力系統總成、汽車無級自動變速器(CVT)、高性能活塞等關鍵部件,打造中國領先的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中區。
通過對株洲市和平江縣軍民結合產業示范基地的調研考察,結合湘潭前期工作實踐,要確保湘潭軍民結合產業示范基地創建工作順利推進和一舉成功,筆者認為目前亟需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1.空間規劃問題。空間規劃是創建產業示范基地的前提,是基礎環節,否則一切無從談起。目前,湘潭軍民結合產業示范基地空間規劃尚無明確概念。從外地調研的經驗來看,產業示范基地并非是集中地塊,可以分板塊跨地域而行。考慮湘潭的建設實際,湘潭軍民結合產業示范基地在空間規劃上可分九華軍民結合產業園、高新軍民結合產業園、雨湖軍民結合產業園等三大板塊,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但必須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政策。
2.產業布局問題。產業布局是創建基地的核心,布局科學則事半功倍,否則發展一紙空談。目前,湘潭軍民結合產業示范基地產業布局尚無明確定位。從外地的成功經驗來看,必須確立主導產業和實施錯位發展。根據湘潭發展現狀與趨勢,建議三個產業園的產業布局為:九華軍民結合產業園以發展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和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為主;高新軍民結合產業園以發展新能源裝備為主;雨湖軍民結合產業園以發展軍轉民項目和軍品配套產品項目為主。三個產業園形成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相互烘托,相得益彰的發展局面。
3.目標定位問題。創建是個大概念,目標定位不明確,就會導致行為盲目。目前,湘潭軍民結合產業示范基地的創建目標尚未定論。從整體層面看,建議目標定位為依托軍工企業的技術、生產、管理、資源等優勢,加快推進湘潭新型工業化,實現工業富市、工業惠民的目的。在行政區劃未調整前的湘潭,工業無廣闊的發展空間,調整后的城區面積擴大了2倍多,不“興工”,何以“作為”,不“興工”,何以“固基”,不“興工”,何以“提升”,不“興工”,何以“增財”,不“興工”,何以“聚力”。可以說,現在的湘潭不興工,將無以突破,無以趕超,無以跨越。為此,湘潭必須以創建軍民結合產業示范基地為振興工業的機遇和平臺,以此實現在國家層面的高起點、高檔次的發展。
1.加強組織領導,營造優良環境。建議成立由市長為組長、分管副市長、雨湖區負責人、開發區負責人為副組長,相關職能部門和軍工企業為成員的產業示范基地創建領導小組,充分發揮政府各有關部門的引導扶持作用和決策參謀職能,全面負責產業示范基地的創建、發展和監管,同時,重視中介機構的組織協調作用。
2.扶持龍頭企業,促進產業集群。建議加大對科技創新的資金投入,激勵產業示范基地內企業轉化高新技術成果,吸引境內外各類資本在產業示范基地建立科技創新創業投資機構,鼓勵產業示范基地內企業引進高層次人才和高精密生產軟硬件,引導企業加大技改力度,推動產業示范基地建設的跨越式發展。
3.創新工作機制,優化服務功能。建議健全完善產學研合作機制和公共服務平臺功能。加強孵化體系、投融資體系、中介服務體系和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為企業創造良好的市場服務環境。同時加快產業示范基地技術創新服務建設,開展人才培訓、產權交易、商務、法律、金融擔保等服務。
4.強化政策扶植,建立激勵體系。建議設立軍民結合產業發展基金,支持產業示范基地內企業做大做強。同時,全方位、多層次謀劃和包裝重點產業發展項目,積極爭取上級對產業示范基地建設項目、科技創新平臺建設項目、重大產業化項目在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支持。
5.打造基地品牌,突出特色招商。建議按照產業鏈招商、特色基地招商和專題招商的思路,加大產業重點項目的招商引資力度。促進一批新項目快上馬、快建設、快產出,盡快形成特色與品牌,擴大產業示范基地的輻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