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王雅軒

和處在青春期的其他孩子一樣,陳光耀會和朋友玩到深夜,好玩,叛逆。
和為高考拼搏的其他“戰士”一樣,陳光耀會和他們戰到深夜,堅守,努力。
和執著于科技創新的其他少年一樣,他也會傻傻地問“十萬個為什么”,將完整的東西拆得七零八碎,面目全非……
走同一條路,山東省莘縣實驗高級中學高二學生陳光耀卻留下了非凡的腳印。
兩年高中生活,科技創新作品多達兩位數,陳光耀用成績為青春譜寫著華麗的篇章。
陳光耀從小就善于觀察,愛動腦筋,生活中任何一個小細節、小難題都會吸引他的目光。正是他的“心機”,讓他觀察到家用萬能充電器的局限性,才有了2012年斬獲“全國校園發明創意大賽”金獎的小發明——“新型萬能充電器”。
“有心,靈感也許會找到你。”陳光耀用實際行動證明了生活中靈感無處不在。他第一次萌生嘗試科技創新的念頭,就是源于杯中的開水涼得太慢。為了克服這種不便,他利用熱傳導的方法迅速改變水溫,設計出一種雙層速冷水杯。陳光耀將他的處女作拿給科技輔導老師看,卻出乎意料地獲得了肯定,這讓他收獲了極大的信心,對科技創新的興趣也日益濃厚。
沒過多久,陳光耀的第二個小發明就亮相了。作為寄宿生,晚上熄燈之后的查寢變成了一場“貓”與“老鼠”的追逐游戲:熄燈后陳光耀常常打著手電看書,可如果被管理員發現,少則挨批評大則扣分。有一次,他在宿舍打著手電筒看書,由于燈光太強,被宿舍管理員逮個正著,挨了一頓批評。
如果手電光線不那么分散,不就難以被別人發現嗎?怎樣才能讓光線更集中呢?經過一番思考與實驗,他巧妙地將凸透鏡與手電筒結合,設計了一個聚光手電,再次得到老師的認可。
有心的陳光耀隨時隨地體驗著創新帶來的樂趣。看到太陽能熱水器水管因冰凍阻斷水流,他發明了太陽能戶外防凍管;看到體育課上同學們用來鍛煉的沙袋有輕有重,攜帶很不方便,他設計了一個可以任意改變重量的沙袋;看到近視的同學鼻梁上的眼鏡很重,他著手發明了一種減壓眼鏡……不知不覺中,陳光耀的科技創新作品越來越多,他也成了風靡校內外的“發明大王”。
2012年,在第十三屆“未來伙伴”杯中國智能機器人大賽閉幕現場,當陳光耀被授予機器人籃球比賽2VS2中小學組冠軍時,有誰會想到這一完美結局背后,飽含了他和同伴們的艱辛付出?
早在2011年9月,學校就組織挑選第十二屆“未來伙伴”杯中國智能機器人大賽參賽選手,高中組機器人比賽主要有機器人籃球比賽2VS2和籃球比賽2VS2兩個項目。善于思考、動手能力極強的高一學生陳光耀毫無懸念成為其中一員,和同學王楠組成了學校第一屆籃球機器人參賽隊。
陳光耀知道,他們必須成功,為學校第一次參加“未來伙伴”杯中國智能機器人大賽來個開門紅。
然而在第十二屆“未來伙伴”杯中國智能機器人大賽現場,由于籃球機器人馬達燒毀影響了發揮,最終陳光耀和同伴只拿了二等獎。這個結果是大家都沒有料想到的,對陳光耀和他的同伴來說都是一次不小的打擊。但他們并沒有因此放棄,而是選擇逆流而上,在之后的訓練中越挫越勇。
2012年大賽前,在科技老師李純科、賈瑞坤的指導下,陳光耀和隊友王楠花了一年時間對機器人的各個部件、程序、環節進行了細致分析和研究,并通過程序的優化完善機器人的改裝。
通過比賽,陳光耀也結識了很多朋友,經常向他們求教。有段時間,由于籃球機器人進球率總提不高,陳光耀和隊友覺得非常苦惱:“是不是進球策略的程序編寫有問題呢?”陳光耀和隊友找老師反饋問題,找朋友探討、研究。
為了解決問題,陳光耀還常常獨自一人來到實驗室,實驗室內的籃球機器人都不知道被他摸了多少遍,螺絲釘都不知道用了多少盒,鉗子、起子都不知道弄壞了多少個……
功夫不負有心人,采納了老師和朋友們的意見之后,經過反復測試,機器人的程序終于得以完善,進球率明顯提高。而在這期間,陳光耀也再次熟悉了機器的每個電子部件、機械部件以及程序的每個細節,對比賽也漸漸胸有成竹。

陳光耀(右二)在2012年“未來伙伴”杯中國智能機器人大賽上與其他獲獎選手合影
即便如此,陳光耀仍不放過任何細節的漏洞。比賽前一晚,陳光耀和隊友想到進攻和防守機器人需要做足遮光處理,為了購買遮光紙,他們冒著嚴寒四處打聽,直到晚上9點多才買到材料。回到賓館,陳光耀又和隊友調試到凌晨一點才睡,凌晨5點又爬起來確認機器人所有的功能是否正常——這一次,他不想出現一丁點的失誤。
考核的一刻終于來臨,經過激烈的角逐,陳光耀和他的同伴一舉奪得第十三屆“未來伙伴”杯中國智能機器人大賽籃球比賽2VS2中小學組冠軍。“這個冠軍讓我見證了團隊的力量。其實只要用心,付出的艱辛一定會有回報。雖然這一次成功了,但以后的路還很長,我還需要加倍努力,爭取更大的成績。”談到這次獲獎的感受,陳光耀謙虛地憧憬著未來。
短短幾年時間就有多達兩位數的科技創新作品,也許有人會對陳光耀的文化成績擔憂,然而,陳光耀以理科班年級前20名的成績證實科技創新并不會影響學習成績。“我一定會繼續走在科技創新這條路上。我會在合適的時間,潛心做我該做的事。”
“理論學習是對世間萬物的一種思考與探索,而科技創新是對萬物規律的一種實踐,它們都是思維鍛煉的過程。在進行科技創新之前的知識儲備是必須的,將二者融合,這是我努力的目標。”談及學習與科技創新之間的聯系,陳光耀像一個哲學家,將自己的理解娓娓道來。
除了科技創新,陳光耀在課余時間還喜歡打乒乓球、籃球,練練毛筆字,勞逸結合的方式讓他受益不少,既放松了身心又提高了學習效率。如今,陳光耀開始全身心投入到文化課程的學習中,一年之后,他就要奔赴高考的戰場。備考期間,文化課程的學習會是重中之重,但在課余時間,陳光耀還會保持對科技創新的熱愛,翻翻科技書籍,玩玩科技小玩意,記下每一個好的創意點子。
也許陳光耀這一年科技創新作品的數量會有所減少,但他成為“發明大王”的夢想還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