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沈平 黃先平 楊躍明 趙路子 唐玉林

西南油氣田公司從事四川盆地天然氣勘探開發半個多世紀,勘探面積16.8萬平方公里,占四川盆地18萬平方公里的90%,先后發現了20多套產層,100多個氣田,目前已形成天然氣年生產能力150億立方米。但是隨著勘探的快速發展,勘探程度的不斷提高,勘探對象日趨復雜,已由簡單的構造油氣藏、復合圈閉氣藏轉變為復雜山前帶、高陡構造、超深、超壓、特低孔特低滲、隱蔽油氣藏,油氣發現的難度越來越大,對物探、測井、鉆完井、儲層增產改造等新技術的依賴程度逐漸增高,對勘探綜合地質研究、勘探部署、生產組織、技術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物探、鉆井所依賴的外部環境,如安全環保、土地征用、房屋拆遷等地方關系協調越來越難,客觀上也要求必須進一步創新勘探管理模式,提升勘探管理水平來應對。
在股份公司15家油田中,分公司勘探實物工作量完成率指標:地震工作量完成較好,近3年地震勘探工作穩中有升,完成率在90%-100%,位于股份公司15家油田前列;鉆井工作量偏低,鉆井完成率連續4年走低,位于股份公司15家油田后3位。成本指標:二維地震成本控制好,連續3年控制在6.9萬元/公里;三維地震成本偏高,2012年達54萬元/平方公里;鉆井成本偏高,每米進尺成本平均已超過1.5萬元,居于股份公司首位。成效指標:儲量任務完成較好,年提交探明儲量超過100%;探井成功率46%,位居中游;試油層成功率偏低,7年平均27%;天然氣發現成本1.97美元/桶。
1. 勘探管理要進一步創新
井位論證更加困難,對各種新技術的依賴更加明顯,加之外部環境的復雜,落實后運行中常常遇到征地困難、鉆前工程時間長、鉆井、試油事故多、進度慢,導致勘探工作量完成不理想,導致探井成功率低,探井成本偏高。
2. 勘探地質綜合研究橫向聯合協作機制有待完善
目前參與四川油氣田綜合地質研究、井位目標論證、地震攻關等研究工作的單位較多,需要合理分配力量,從研究方向、研究領域、研究內容、創新程度、應用效果進行綜合考慮,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體制和獎懲考核機制,形成良好合理的競爭格局。
3. 客觀因素制約勘探成本的控制
三維地震技術設計參數提高、鉆井試油改造規模大,成本上升明顯;盆地人口稠密,鉆井受地方阻擾停工、變更設計增多,導致鉆井周期延長和成本上升。井場征、租地困難,土地賠償增多,時間大幅延長,嚴重影響了鉆前工程進度。新農村建設“村村通”工程和農民阻停,造成部分已批復井位難以實施,重新遷移井位,施工井、搬安井等待道路通行后復工,需要協調工農關系恢復作業等等,嚴重影響施工周期。
4. 市場化程度低,不利于勘探成本的控制
與其他油田相比,四川盆地油氣勘探主要以關聯交易為主,實行的定額偏高,未形成合理的競爭局面,市場化程度低,勘探工程成本難以有效降低。內部施工力量的恒定有限,不利于短期集中工作量的突擊,制約勘探工作量的完成。
首先設置量化指標,共提出100多項指標,優選后最終保留69個指標,涵蓋了勘探綜合研究、探井運行、實物工作量、勘探技術管理、勘探成效、綜合管理等六大領域。其次是“對標”,以近2年分公司勘探領域各項指標為基礎,以股份公司先進指標為目標,按照2013年全面提升,落后指標重點提升,2-3年內各項指標進入股份公司前列的原則,對69個指標賦予目標值,建立形成西南油氣田公司“勘探對標指標體系”。
根據專業分工將69個指標分解到各單位,對重要提升指標,制定詳細提升方案,并層層分解落實。勘探系統年初即下發全年勘探管理提升方案以及各單位對標提升目標,此后各單位每月上報方案實施進度、存在問題。6月進行年中調整,年底進行總結考核。
1. 建立完善有效的提升保障機制
創新組織管理,提升項目經理部管理級別,重點區塊靠前指揮,主管領導、技術人員堅持現場指揮。成立分公司風險勘探領導小組,明確職責、目標,進行分工管理。探索創新聯合研究平臺,充分借用中國石油北京研究院,廊坊、杭州分院科研力量,聯合組建“四川項目部”,形成穩定的科研力量,有計劃、分領域開展研究工作;由東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在川成立“四川研究中心”,常年駐守,對四川重點領域開展攻關,逐步形成“基礎研究提領域、綜合研究鎖區帶、前期研究提目標、專項研究定井位”的規范秩序。
2. 加強勘探基礎管理
配套完善了《探井地質設計管理辦法》、《探井論證踏勘管理辦法》、《探井測井管理辦法》、《勘探圖冊編制技術規范》等勘探管理制度和規范;勘探圖庫建設進展迅速,已收集四川盆地主要勘探層系各類圖件4000余幅;建立了四川盆地分公司礦權范圍內的衛星遙感數據庫;加強了巖心管理,在巖心實物庫的基礎上建立了巖心掃描和分析化驗成果數據庫。
3. 加強勘探生產組織和技術的精細管理
(1)加強生產組織協調,提升勘探精細管理水平
一是強化探井鉆前工程的組織運行管理,明確井位申報、土地征用、鉆前施工、鉆機搬安等環節的階段時間、責任單位、責任人員,確保施工進度;二是加強土地征用的針對性管理措施,強化公司土地辦、勘探事業部、油氣礦三級土地征用、協調機制,盡可能縮短征地周期、降低征地難度;三是加強鉆機運行管理,超前編制探井運行計劃大表,實時調整,及時協調溝通,最大限度的減少井場等鉆機現象發生。
(2)加強勘探技術管理,提高勘探時效
進一步加強風險探井、重點探井、特殊井型探井和事故復雜井的科學管理,實行“風險探井、三高井鉆井地質設計的工程地質聯合審查和會審;重點探井測井儲層評價平行解釋;重點探井試油地質方案多專業聯合論證;重點井、復雜井地質動態跟蹤研究”等管理措施,有效保障和提高了探井的實施成效。
4. 嚴控勘探成本,提高勘探整體效益
一是嚴格鉆前、鉆井、試油預警過程管理,強化技術與經濟結合,確保各環節投資成本受控;二是繼續探索鉆井提速投入與產出新模式,在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推動勘探工程技術水平整體快速發展的同時,逐步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新機制;三是精細鉆井、試油過程管理,確保鉆井、試油生產時效,有效減少復雜事故和組停損失;四是在條件成熟時逐步開放勘探技術服務市場,充分調動和發揮中國石油整體技術力量以及社會力量,努力降低油氣勘探工程成本。
(一)油氣勘探成效顯著。2013年上半年,四川盆地探井綜合成功率達72%,繼續保持同行業較高水平,層試油成功率46.15%,較往年同期提高5.42%。探井鉆前工程完工時間控制在70天,比往年縮短28天,鉆井生產時效和純鉆時效較往年分別提高了3.68%、4.65%,事故時效、復雜時效和組停時效較往年分別下降了2.14%、0.14%、1.84%,完成探井進尺8.69萬米,較去年同期增加了13.14%。
(二)油氣勘探成果豐碩。高石梯-磨溪地區作為盆地重點增儲地區,勘探獲得重要新進展,上半年探井成功率達100%,新獲百萬方級工業氣井7口,基本探明磨溪構造主體寒武系龍王廟組地質儲量,為開發建產提供了優質資源。盆地新區、新領域勘探獲得重要新發現、新苗頭,大川中侏羅系致密油勘探獲得重要新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