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羅小麗
“孩子有學上就有希望”,這是他篤定的信念,也是他捐資助學的最大動力。
——題記
迎著熾熱的夏風,懷著激蕩的心情,我們走進神圣而莊嚴的武警晉中市支隊軍營,去用心了解“最美兵哥哥”牛何松捐資助學的感人事跡和精神追求。
牛何松,男,漢族,1978年3月生,1995年12月入伍,中共黨員,武警山西省總隊晉中市支隊政治部宣傳干事。他入伍以來一直助人為樂、無私奉獻,捐資助學16載,扶貧濟困9萬多元,長期資助貧困兒童11名,涉及全國3省5市,在平凡崗位上譜寫了愛黨、愛國、愛人民的忠誠之歌,被人們親切地稱贊為“最美兵哥哥”。曾榮立一等功(晉中市)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8次,榮獲武警部隊優秀共產黨員和學雷鋒先進個人稱號、山西省道德模范提名獎、山西省青年“五四”獎章、“感動山西十大人物”等榮譽,入選“中國好人榜”。近日,牛何松又光榮地入選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助人為樂候選人,正在公示投票階段。
方園園是他資助的第一個貧困學生。1998年2月,牛何松時任武警安徽省總隊安慶市支隊新聞報道員,在《安徽青年報》上看到“蓓蕾行動”公益廣告,其中有一張大眼睛女孩的照片《我要讀書》深深地震撼了他。經過了解得知,大眼睛女孩是安徽省安慶市岳西縣響腸鎮石化希望小學的四年級學生方園園,是一個勤奮好學、進取心強、吃苦耐勞的好學生,且擔任小學校園廣播播音員兼小記者。由于家遭不幸,三歲失去母親,原本拮據的家境每況愈下,為了供兩個弟弟上學,父親辭去民辦教師的工作外出打工,作為一個貧窮山溝里的女孩,她即將輟學,希望得到好心人的幫助。
自小飽受家境貧寒對學業影響的牛何松,深知農民子女求學的艱辛。雖然他當時只是一名士兵,每月只有35元津貼,但他想,只要多寫稿、寫好稿,生活上再節省一點,應當有能力資助一名貧困女童繼續完成學業。于是,他主動與響腸鎮石化希望小學校長儲誠明、班主任儲艷云、老師王佳武聯系,并寫信承諾:“資助貧困女童方園園讀小學、上中學、考大學,無論遇到多大困難,只要我還穿著這身軍裝,我就一定會堅持到底。”
每年拿出500元,對于牛何松當時的情況來說,相當不容易。為了攢錢,他極度縮減自己的開支,沒有一身便裝,3塊錢一包的香煙也只能和戰友伙分。除了節省,他還常常熬到深夜,寫新聞報道,寫散文詩歌,然后再把稿費一點一點地積攢起來。實在青黃不接時,他向戰友借,也要把錢如期匯給園園。“虧空下的,下個月發了津貼再省吃儉用還回去。”
1999年底,牛何松的父親患腦血栓導致半身不遂,家境陷入困難,他的經濟能力受到限制。“最難的時候,我的腦子里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閃現放棄‘蓓蕾計劃’的念頭。”也就是在這不久,他又收到了園園的來信,信中說“叔叔,我又考了前三,而且當上了三好學生……”語氣里流露出對知識的渴求和向往,這讓牛何松在矛盾中再一次堅定,不能讓孩子就這么輟學呀!自己再困難也要咬緊牙關,兌現自己許下的諾言。
從此之后,牛何松堅持默默助學14載。2002年7月,方園園以優異成績考入高中,牛何松激動不已,一次就給方園園匯去700元學費。2005年7月,方園園高考落榜,在她苦惱、失望之際,牛何松又多次寫信、打電話鼓勵她,并以自己高考差5分沒考上大學,然后通過努力考取軍校的事例對她現身說法,還答應繼續資助她的復讀費。2006年9月,方園園如愿以償地考上了安徽中醫學院。遠在千里之外的牛何松,帶著妻子專程趕去,高興地送她到合肥上大學,臨別時再次送給她2000元學費,承諾讓她好好學習,不要為高昂的大學學費擔心。
14年來,牛何松自己都不覺,越積越厚的匯款單存根上的數字加起來竟高達5萬多元!無論是在安徽當兵、西安上軍校,還是回到山西工作,無論父親患肺癌到了晚期不幸病故,還是母親常有病、妻子沒工作、兒子正上學,他都省吃儉用,邊借錢助學、邊償還債務。其實,14年來,牛何松付出的何止是這有數的金錢,他還曾5次專程去看望方園園,曾無數次寫信、無數次打電話給予她關心、鼓勵和指導,他像父親疼愛女兒一樣,付出的是無限的心血。更可貴的是,他低調助學,不計名利,除了妻子,從未向家人、組織提及此事,直到2011年方園園大學畢業打來報喜電話,大家才知道了這個他隱藏了14年的秘密。
說起為什么要資助方園園上學,這與牛何松的成長環境和求學經歷有關。他的家鄉長治市壺關縣橋上鄉后垴村,交通閉塞,條件艱苦,環境惡劣,貧窮落后。哥哥、姐姐讀完初中因交不起學費相繼輟學、外出打工。他在全家人的支持下讀完高中,參軍入伍。后來又從部隊考上了武警工程學院,成了村里唯一的大學生。因此,他非常能理解貧困學生面臨失學的痛苦和絕望,也非常愿意盡自己的綿薄之力幫他們一把。
對于家鄉的孩子,牛何松具有一種別樣的桑梓情懷。為了改善家鄉滯后的教學環境,2003年7月1日,牛何松以“紫弟斌”的名義偷偷給后垴村委會捐款1500元,并寫了一封信,建議村委會籌建希望小學、建立圖書室、設立獎學金。在他的影響和帶動下,村民們或捐錢或出力,歷時3年建成了后垴村希望小學。之后每次回家,牛何松都會來到后垴村希望小學,給孩子們送一些學習用具和文體用品,鼓勵他們好好讀書。
但是,由于后垴村地處偏僻,交通不便,公辦老師都不愿來此教學,好多民辦老師就是來了也都一年半載后離開了。從2009年開始,好多家庭就算借錢也要把孩子送到縣城上學,到最后整個小學只剩下3個學生。為支持家鄉教育事業、幫助特別困難家庭,2012年4月,回家探親的牛何松經過與村、鄉、學校的協調,共同把那剩下的3名孩子安排到橋上鄉壩立寄宿制小學就讀。隨后,經過與學校溝通,牛何松當即和校方簽訂《愛心助學協議》,建立“牛何松愛心基金”,決定每年至少拿出3000元用于開展愛心助學活動。
家住丁家巖村的王金麗家庭特殊,養母患有精神疾病,不痛快的時候撿起東西就砸。60多歲的養父一人侍弄著幾畝地,腰不好,彎下去起不來,力不從心,一年到頭只有千把塊的收入。無奈之下,王金麗輟學了。而且那樣的家庭環境使得王金麗從小就郁郁寡歡,性格孤僻,不愛說話。聽了校長的介紹后,牛何松給金麗的父親放下1000塊錢,反復叮囑王金麗“只管好好讀書,你的學費叔叔管了!”
10歲的李志強也不愛說話。他還未出生,父親就因開車意外喪生。出生沒過百天,母親改嫁,失去聯系。10年來,李志強和年邁的奶奶相依為命。近年來,老人干不了體力活,沒了收入,供不起他上學了,李志強哭著回了家。牛何松跑了幾里地,從學校追去李志強家,說服老人,給出承諾——“這孩子上學我來供!”
盡自己所能給貧困學生提供幫助,已經融入牛何松的生活里。他的攝影作品《勇斗火魔》獲獎后,他當場把2000元獎金全部捐給“背著父親上學”的垣曲女孩趙青,繼而資助她直到大學畢業。但大學畢業不久,趙青又患骨肉瘤截去左腿。為此,牛何松又主動找到她家鼓勵她好好活著,還想方設法幫她找工作。他加入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并通過其介紹長期資助廣西的兩名貧困學生。他積極參加社會公益事業,汶川、玉樹、蘆山發生地震,左權女孩趙小可、市郵政局李小奇等身患重病,他都第一時間趕到郵局捐款獻愛心。
了解牛何松的人都知道,他家里并不富裕,相反負擔還很重。父親從腦梗到肺癌病故花了一大筆錢,母親身體又不好,妻子至今沒有工作,兒子還在上學。他16年來捐資助學的錢,都是他一點點積攢起來、一點點節省出來的。與慷慨助學的大方勁相比,牛何松對自己和家人顯得很摳門,偶爾生活中還會出現捉襟見肘的情況。
1999年8月,牛何松如愿考上軍校,高興之余,他摸了摸口袋,才發現自己的學費還沒著落。“找司務長借了200塊錢”,牛何松才得以邁進夢寐以求的大學校門。
牛何松省吃儉用做好事,妻子靳瑞青從沒提過任何要求。沒有一件名牌衣服,沒戴過首飾項鏈,兩人結婚,前后加起來總共花了308塊錢。沒有婚紗照,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甚至時至今日,牛何松夫婦沒穿過超過50元的皮鞋和100元的衣服,家里的電視還是結婚時買的21英寸彩電。這些艱辛,牛何松和妻子都默默承受。對此,靳瑞青毫無怨言,她說,“嫁給他就把一生交給了他,誰讓他穿軍裝,再苦再累我們都能一起熬過去。”
牛何松的兒子今年5歲了,活潑可愛,正在長身體的重要階段。但家里很少買肉做肉食,孩子在家吃肉的機會也很少。過生日時,牛何松也只是買一塊3塊錢的蛋糕,此外并無其他生日禮物,每年如此。
2011年參加了工作的方園園從安徽趕來看望牛何松并謝恩。當去了牛何松老家,看到那間70年代的破舊石頭小屋,家里打著土炕,連臺電視也沒有,方園園頓時淚如雨下:“叔叔,我一直以為你家很有錢,沒有想到你家也是這么窮,真不知道14年來你是怎么堅持下來的。”
是的,本來可以讓生活過得更好一點,但是他選擇了儉樸,并且無怨無悔。他總是說,“我是窮人家的孩子,已經習慣了儉樸的生活了。”2012年感動山西十大人物頒獎晚會上,牛何松還是說,“我覺得家里現在的生活已經很好了,餓不著,凍不著。但我是一名軍人,軍人的價值就在于無私奉獻。每當看到那些受災受難的貧困家庭,特別是面臨失學的貧困兒童,我的心里就酸溜溜的,忍不住想為他們做些事情,我一直堅信‘孩子有學上,就有希望’!”
作為一名軍人,牛何松更是以赤膽忠心和優秀表現贏得了組織的認可,獲得了多項榮譽。
2006年4月28日,烏金山林場突發特大森林火災。剛剛從壽陽救火返回部隊還沒來得及休整的牛何松立刻趕往火災現場。當晚20時10分,山上風向突變,大火迎而撲來。正在拍攝的牛何松不顧個人安危,迅速沖過去將戰友撲倒,挽救了兩名戰友的生命。
2010年1月9日傍晚,在昔陽縣三都村露天私人煤礦停車場發現了一封恐嚇信,內容是不要移動,否則將會爆炸。次日凌晨,支隊領導帶領排爆官兵攜排爆裝備火速趕往事發地。在距離太遠、情況不明,大家不敢輕舉妄動的危急時刻,牛何松主動請纓,冒著生命危險,慢慢接近爆炸物進行近距離偵察,拍攝爆炸物的真實圖像。最后,根據他拍攝的第一手資料,指揮部果斷實施爆破,成功排除險情,避免了災難發生。
2012年5月20日,一名盜賊偷了錢包向追來索要被偷物品的女孩揮拳打去后撒腿就跑,他從公交車上飛身跳下,拼命追趕,一個“踹腿鎖喉”將其摔倒在地,感動駐地,享譽三晉。
入伍18年來,牛何松多次參加森林滅火、搜爆排爆、解救人質等急難險重任務,11次立功受獎,為地方挽回經濟損失數千萬元,為維護駐地和諧穩定做出重要貢獻。他在中央、省、市級新聞報刊、雜志、電(視)臺發表新聞作品1500多篇,在武警總部、武警山西總隊新聞網站上稿3000多篇,所在單位連續10年被武警山西省總隊評為“新聞工作先進單位”,個人也連續10年被評為“新聞工作先進個人”。
·采訪手記·
牛何松慷慨助學的一片熱心,不僅溫暖了受他資助的學生及其家人,而且令身邊的親朋和戰友深受感動,很多戰友表示,希望牛何松能給他們介紹需要幫助的貧困兒童,進行一對一資助。也許他作為個體捐資助學的力量還很微小,但他不圖名利善舉成為習慣、默默無聞低調面對贊譽的行為,傳遞出一種向善的正能量,具有積極的社會指向。
他只是一位普通的平凡人,但他卻具有高尚的道德追求和思想境界。從中我們也明白,其實,人生并非要立志做英雄,去做一個平凡的人、平凡的好人也很好。這樣,我們的社會就會處處充滿愛,就會形成一股更為強大的正能量;這樣,我們的社會就會文明健康發展,就會走入更加和諧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