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濤,劉 洋,左月明
(1.烏蘭察布職業學院機電技術系,內蒙古集寧 012000;2.山西農業大學工學院,山西太谷 030801)
在DDS信號發生器實現過程中,由于DDS自身的結構特點,實際存在著固有的誤差:相位截斷誤差、幅度量化誤差、DAC轉換誤差等導致其輸出信號中必然含有大量的噪聲和干擾[1-2];又因為信號發生器所用的DDS芯片AD9854內部沒有濾波器且輸出端帶有內部時鐘干擾成分,因此,低通濾波器(LPF)的使用是非常必要的,在每個輸出端都要設置一個LPF,通過選擇合適的截止頻率,可較好地濾除干擾和雜散,其性能的優劣直接關系到整個DDS信號發生器的技術指標。
根據整個信號發生器的要求,該信號發生器輸出信號的截止頻率fp為120 MHz;帶內最大波紋小于0.1 dB;阻帶頻率fr為150 MHz,阻帶衰減量為60 dB;輸入和輸出阻抗均為50 Ω。又因LC濾波器的頻率范圍非常寬,從幾十赫茲到幾百兆赫茲[3],所以在這里選用LC無源濾波器。在本信號發生器中,低通濾波器采用具有較窄過渡帶特性的橢圓型低通濾波器。
濾波器可分為:有源濾波器和無源濾波器;按其特性又可分為:巴特沃思(逼近)濾波器、切比雪夫(逼近)濾波器、逆切比雪夫型、橢圓型濾波器和貝塞爾(逼近)濾波器等。其中巴特沃思濾波器的幅頻性在通帶內最為平坦,并且單調變化,但在阻帶的衰減較為緩慢;切比雪夫濾波器的幅頻特性在通帶內有一定的波動量,在阻帶內具有較陡的的衰減特性,截止特性特別好,但群延遲特性不太好;逆切比雪夫型通帶內衰減特性是最平坦的,阻帶內特性是有起伏的,由于截止特性比橢圓型差,所以很少使用;橢圓型通帶和阻帶內都有起伏,阻帶特性比其他濾波器都好,過渡帶下降速度快,且過渡帶陡峭;貝塞爾型通帶內延遲特性最為平坦,相位特性好,只是截止特性相當差[4-6]。
首先按照橢圓型低通濾波器的理論設計方法來將濾波器歸一化,來初步確定濾波器的階數及元件值。歸一化法就是把濾波器的設計歸結成截止頻率為1/2π(Hz)的低通濾波器的設計,然后通過一不定的規則把歸一化的LPF變換成最終所需要的實用濾波器[6]。具體步驟如下。
(1)計算LPF的陡度系數AS。

歸一化后指標變為:在1 rad/s處衰減3 dB,在1.3 rad/s處衰減60 dB。
(2)查找歸一化表[6],選擇在1.3 rad/s處至少衰減60 dB的濾波器,發現7階橢圓型低通濾波器滿足這些條件。
(3)繪制7階橢圓型低通濾波器模型。
LC濾波器的構成類型有π型和T型兩種,無論怎么連接都可以得到相同的特性,T型的特點是在阻止頻率下的輸入阻抗大,而π型的特點則是輸入阻抗小。另外,在LC濾波器中,L(線圈)的價格比C(電容器)高,而且體積比較大,所以往往選用L數目少的電路結構[3],其模型如圖1所示。模型中X1、X2、X4、X5、X7、X8、X10為電容,X3、X6、X9為電感。

圖1 7階橢圓型濾波器模型
(4)確定歸一化濾波器元件參數
按照表1中提供的各個元件的歸一化數據,對元件參數進行如下變換:

用這個M值去除表1中阻帶頻率倍數為1.3所對應的所有電感和電容的值,得到歸一化特征阻抗為1 Ω、截止頻率為120 MHz的濾波器的各元件參數。但這只是個中間結果,接著再把特征阻抗從1 Ω變成50 Ω。為此,要求出待設計濾波器特征阻抗與基準濾波器特征阻抗的比值K。

為了實現對特征阻抗的變換,將中間結果的所有電感值分別乘以K,將中間結果的所有電容值分別除以K,這時將得到截止頻率為120 MHz,輸入輸出阻抗為50 Ω的7階橢圓型低通濾波器的所有元件參數值,如表2所示。

表1 帶內起伏量為0.1 dB時的元件值[7]

表2 7階橢圓型低通濾波器的元件參數值
根據表2所示的元件參數,在Multisim10平臺上搭建仿真電路,電路如圖2所示。
其仿真結果如圖3所示。
從Multisim10仿真結果來看,此低通濾波器通帶及阻帶內都有起伏,它的衰減特性更加陡峭,且幅頻特性和截止特性都能滿足信號發生器的設計要求。

圖2 仿真電路圖

圖3 低通濾波器仿真結果
本文設計的在DDS信號發生器中應用的低通濾波器為7階橢圓型低通濾波器,并應用理想元件值進行了仿真,其截止頻率為120 MHz,且具有良好的幅頻特性和截止特性,并具有快速的衰減速率,在222 MHz處衰減為59.14 dB。對高頻信號的濾波作用明顯,輸出信號特性好,在實際電路制作中可以達到預期的目標。
[1]王曉音,聶裕平,龐偉正.DDS輸出頻譜雜散的抑制[J].電子對抗技術,2003,11(6):25-26.
[2]李春劍,吉望西,劉達倫.基于DDS橢圓型低通濾波器的設計[J].國外電子測量技術,2009,28(1):36-38.
[3]遠坂俊昭.彭軍,譯.測量電子電路設計-濾波器篇[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
[4]張國雄.測控電路[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5]楊威,左月明,吳海云.橢圓低通濾波器的設計與仿真[J].機電工程技術,2012(1):24-26.
[6]李剛,林凌.現代測控電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森榮二.薛培鼎,譯.LC濾波器設計與制作[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