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虎
(成都地鐵有限責任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生態建筑觀念與環保理念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實際上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設計方案在實踐中體現,同時利用新材料、新工藝,盡可能地降低能耗,減少對環境的破環,從而確保生態環境發展的平衡性。生態建筑觀與環保理念在現代建筑設計實踐中缺一不可,二者相輔相成。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時代背景下,加強對生態建筑觀與環保理念下的現代建筑設計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現實意義。
對于建筑設計而言,生態建筑是新興的一種模式,作為一種較為新穎的理念,它與傳統的建筑設計模式有所不同,尤其是要尊重自然、與自然之間有機結合。當前國內正處于持續快速發展階段,基于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壓力,生態建筑理論在現代建筑行業中的應用更為重要。
(1)與生態環境之間相互協調
生態建筑觀念在當前建筑設計中的應用,與環境之間的有機協調,已成為當前社會發展實踐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它主要是通過在工作中建立健全生態設計和管理理念,以生態發展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為基礎要求來對設計工作的各方面要求進行全面系統的總結和處理,促使其在設計實踐中發揮作用。
第一,在建筑設計過程中,應當針對實際要求進行全面的設計與規劃,同基于周圍的環境進行一體化設計,調彼各因素之間的關系。在建筑設計實踐中,首先應當遵循實際要求,針對實踐中存在著的問題與缺陷進行研究。
第二,在設計取景過程中,應當因地適宜,盡可能地選擇可以與建筑結構相一致、一體化的景觀模式。尤其要注意新舊建筑結構之間存在的矛盾和問題解決,實現建筑結構一體化與全面化發展。從本質上來講,該種發展模式與建筑設計理念也是基于生態理念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同時也是一種保護自然資源,實現全面發展的一種設計理念。
(2)建筑設計個性化
對于生態建筑設計而言,其宗旨就是要求加強環境建設,然而該種情況下并非要抹殺建筑設計的個性化。在生態建筑設計過程中,應當關注自身形象設計,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使其能夠有效地融入環境。在建筑設計過程中,一定要充分考慮這些問題:以自身的創造性使建筑作品確保領先性以及生態環境可持續性。在生態建筑設計過程中,應當能夠準確地把握設計之尺度,同時將平面設計、立面造型以及周邊環境結合在一起,從而使建筑功能應用更為便捷,;用現代設計手段、造景方法,確保建筑結構錯落、疏密有致,并且與周邊的背景環境相呼應,充分體現建筑設計個性化。
(3)室內空間的綠化設計
第一,室內外空間設計的一體化。利用現代建筑設計手段,可使建筑結構的室內外更加的通透,在建筑創作過程中表現的更為明顯。比如建筑結構中的大廳和內庭院,通過在其上部位置加設可調節屋頂,然后即可根據季節和時間的變化,通過人工方式進行控制,從而實現室內溫調濕之目的,將室內外空間有機地連接在一起。
第二,室內外景觀設計的一體化。在建筑設計過程中,確保使室內外景觀設計的一體化,在我國歷代園林造景設計過程中屢見不鮮,即將室外景觀延伸至室內,從而使室內與室外景觀形成鮮明對照。
(4)建筑設計過程中,應當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建筑設計實踐中,應當盡可能地應用成本低、無公害、可再生建材。所謂可持續發展理念,實際上就是在滿足當代人需求的條件下,對后代人滿足需求的能力不產生的危害。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態環境意識的不斷增強,生態意識已被現代人所接受?;诖?,在現代生態建筑設計過程中,應當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比如,可采用如下建材:
第一,玻璃材料的應用。玻璃材料是當前建筑保溫技術生態化節能的重要表現,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建筑市場上出現了吸熱、熱反射以及低輻射和電敏感等類型的玻璃。實際設計過程中,可將這些玻璃材料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從而形成一種高效能復合型構造,達到生態保溫效果。
第二,太陽能光電材料的應用。從實踐中可以看到,太陽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在現代建筑設計中應用太陽能電池進行發電(如圖1所示),既沒有污染,也不會產生噪音。

圖1
利用太陽能可將建筑結構的內部變暖,將太陽能集中在集熱器之中,或者經光電池轉化為能量進行存儲。目前來看,太陽能光電材料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建筑生態建材,因此在建筑設計過程中應當廣泛應用。
在當前的形勢下,建筑設計過程中不能只有生態理念,而且還應當高度重視、全面貫徹落實環保理念。筆者認為,建筑設計過程中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建筑總體設計過程中的環保理念
對于建筑工程建設而言,建筑設計是其總體建設之靈魂,高質量的設計規劃不僅可以清晰地看出設計理念,同時為實現環保之目標,還要注意解決實踐中存在著的布局等問題。對于現代城市而言,實際上它可以視作一個非常復雜的現代生態系統,在很多程度上決定著物質、能量以及信息數據傳播的暢通性,一方面決定著社會經濟、生態環境以及社會發展的和諧性,另一方又決定于總體布局的科學性與合理性?;诖?,在當前的城市建設規劃設計實踐中,應當對地理環境、地質特點以及資源環境等因素進行分成的考慮,根據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結合節約理念進行總體設計。
(2)建筑單體設計中的環保理念
在建筑結構單體設計過程中,應當滿足環保設計要求和標準,同時還要充分考慮節約能源等問題。雖然我國是能源大國,但是人均占有量非常的少,因此在建筑設計過程中應當做到節能環保工作,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外墻保溫。外墻內保溫,即在建筑外墻結構中加設保溫層,在外墻內側用苯板、保溫砂漿填筑。實踐中可以看到,保溫產品利用時間長、技術成熟,檢驗標準已經非常的完善。建筑外墻內保溫保護點只是存在于建筑內墻以及梁柱的內側,建筑內墻、板所對應的外墻部分難以得到材料保護;同時,在露水浸漬、凍融條件下,可能會發生保溫隔熱墻面出現開裂、發霉現象。在建筑外墻內保溫施工過程中,使用采取比較廣泛的技術是增強石膏的聚苯保溫板,在內墻上貼上適量的聚苯板、絕熱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它主要是以聚苯乙烯樹脂為原材料,在發泡劑作用下經加熱預發泡,在模具中成型的一層塑料板,內部有著大量的封閉微孔,俗稱EPS,具體如圖2 所示。

圖2
絕熱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表觀密度較小,導熱系數也相對比較小,吸水率相對較低,因此隔音性能較強。EPS 的機械強度非常的高,并具有尺寸精度高、材料結構均勻等優點,因此在當前建筑外墻保溫施工過程中是不可多得的有效節能材料。
第二,合理選擇外窗材料,加強節能環保。建筑外窗是整個建筑結構中耗能最大部分,近年來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建筑外窗設計過程中所用到的建材多是鍍膜、中空玻璃,因透光材料發展迅速,可有效提高建筑外窗隔熱和保溫效果。在建筑外窗設計過程中,盡可能地減少木窗的使用,因其耐用性、防火性非常的差,加之環保節能之目的,盡量少用或不用木質外窗,而是多用合金建筑材料,從實踐來看,當前建筑設計過程中普遍采用的是斷橋鋁合金與塑鋼窗,不僅可以實現環保之目標,而且還能夠有效提高室內舒適度。在外窗設計過程中,還可利用雙層中空玻璃和LOW-E 鍍膜玻璃,這對于提高建筑外窗結構的保溫性與防曬性能非常有利。
第三,采用自然通風和采光設計方式,加強節能環保。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可采用自然光照的方式,因自然光照既是可再生資源,有對人體不會造成不利傷害,所以應當有效應用之,同時還可以有效增強室內生活的舒適度、節約電能?;诖?,建筑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應當盡可能地將廚房、衛生間設計在建筑結構的附近,這樣可以減少暗房的出現。臥房設計過程中,應當注意朝陽,即可有效增加陽光照射時間和面積,減少電能的耗損。建筑結構內部應注意南北空氣對流和自然通風,這樣就可以降低空調的使用時間,節約制冷電能。
第四,建筑設計實踐中,應當注意綠化環境創設。實踐中可以看到,綠色系統具有防曬、吸塵、降溫以及氣候調節和提高負氧離子濃度、降低二氧化碳濃度等作用,同時還要保障居住區域溫度和濕度等功能,對于有效降低噪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建筑設計過程中,要注意陽臺和屋頂的植被綠化,對住宅前的綠地進行擴充,改善綠地種植質量,將會產生有效的節能作用;合理布置植被,可形成自然蔭涼,有效避免建筑外墻遭到曝曬,從而減少外部熱反射、眩光等入室。在蒸騰作用下將室內的熱量帶走。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使建筑行業的耗能在整個社會發展能耗總量中的比重不斷上升,而且每年因新建、改建建筑結構,消耗大量的能源,給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的侵害。在該種情況下,應當將生態建筑觀與節能環保理念融入到建筑設計制造,而要想完成環保型建筑,只有這樣才能改善生活環境,才能實現我國建筑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1]陳思杰.民生服務中心設計探討[J].建筑設計管理,2011.
[2]李海兵.淺析“生態建筑”與“節能建筑”的異同[J].建筑節能,2010.
[3]劉征.淺談民用建筑工程建筑節能的意義與技術措施[J].才智,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