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平
(合肥工業大學 圖書館,安徽 合肥 230009)
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能源短缺現實日漸凸現,環境污染問題亟待解決,生態建設已成為國際性的話題。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首次將“建設生態文明”專辟一章加以闡述,并作出新的部署。而身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圖書館卻普遍存在著資源浪費現象,這是與黨中央“建設生態文明”的決策相違背的。因此,建設高校節能型圖書館,全面提高工作效益是目前圖書館急需解決的問題。對此高校圖書館進行了很多實踐探索,一方面圖書館在日常運營管理中高度重視節排,比如山東大學交通分校圖書館堅持向管理要節能降耗,步步量化詳細統計,取得明效。另一方面,國內近兩年多所圖書館在已建和在建的新館中運用生態新技術,比如汕頭大學圖書館等等。
近年來,全國高校掀起綠色生態圖書館熱,低碳環保圖書館如雨后春筍般建立起了,綠色圖書館是指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指導,通過對圖書館內部環境、周邊環境及人文環境的建設和營造,立足圖書館的長遠發展,保持圖書館在任何時候都具有旺盛的生長力和發展潛力[1]。
筆者通過萬方數據來源,以文獻標題為“綠色圖書館”作為關鍵詞進行檢索,時間跨度為2000年-2009年十年,數據采集時間為2011年6月14日,如表1。

表1
表中可以看出有關“綠色圖書館”論文有200多篇,從以上數據中,不難發現從2007年開始,綠色圖書館方面的論文呈快速增長的態勢,且內容涉及圖書館的建筑環節能減排、資源管理、宣傳理念以及如何構建生態圖書館等應用研究方面。
傳統的循環經濟觀要求遵循“3R”原則,即減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和再循環(recycle)原則。資源利用的減量化是在生產的投入端盡可能少地輸入自然資源;產品的再使用原則,是盡可能延長產品的使用周期,并在多種場合使用;廢棄物的再循環原則是最大限度地減少廢棄物排放,力爭做到排放的無害化,實現資源再循環[2]。
在循環經濟的發展進程中,這三個原則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在日本、德國等國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1)減量化(reduce):要求用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來達到既定的生產目的或消費目的,進而到從經濟活動的源頭就注意節約資源。減量化有幾種不同的表現。在生產中,減量化原則常常表現為要求產品小型化和輕型化。此外,減量化原則要求產品應該追求簡單樸實而不是豪華浪費,從而達到減少廢物排放的目的。
再使用(reuse):要求制造產品能夠以初始的形式被反復使用。再使用原則要求抵制當今世界一次性用品的廣泛使用。旨在減少浪費,再使用原則還要求制造者應該盡量延長產品的使用期,而不是非常快地更新換代。
再循環(recycle):要求生產出來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變成可以利用的資源。按照循環經濟的思路,再循環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原級再循環,即廢品被循環用來產生同種類型的新產品,例如紙張再循環;另一種是次級再循環,即將廢物資源轉化成其它產品的原料。原級再循環在減少原材料消耗上面達到的效率要比次級再循環高得多,是循環經濟追求的理想境界[3]。
可持續發展是一種長遠的發展觀,高校圖書館作為一個能耗大戶,要想在未來取得長足發展,必須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這和綠色圖書館建設理念非常一致。“3R”原則為系統地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圖書館提供了理論依據,要求從經濟、生態等方面思考圖書館與社會的協調發展,要求綠色圖書館的構建過程中要建造節約環保的綠色建筑,培養具有綠色意識的員工隊伍,構建全面可持續發展的館藏體系。
隨著高校擴招,新一輪圖書館新館建設高潮也開始到來,圖書館的建筑規模越來越大,內外裝飾奢侈。根據相關調研數據,單體規模大于2萬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采用中央空調,除采暖外單位面積能耗折合用電量每年為90~200kWh/m2,而單體規模小于2萬平方米的普通建筑,除采暖外單位面積能耗每年為30~70kWh/m2,[4]筆者粗略的估算出一座建筑面積為3萬平方米的圖書館,除采暖外的年能耗為270萬~600萬kWh,折合人民幣大約135萬~300萬。這是一筆相當可觀費用。
圖書館是能源的消耗大戶,在為讀者提供紙質資源、電子資源和和長期保護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紙質資源消耗的令人觸目驚心。百度2012年的數據顯示[5]:“按照現有的技術水平,每生產一噸紙要消耗木材2.2噸,相當于木材四立方米。國內生產一噸紙耗水100噸、600度電、1.2噸煤和300公斤化工原料,同時產生高濃度污水300噸。”而圖書館每年購進的十幾萬冊乃至幾十萬冊圖書,耗費驚人。同時許多圖書長期閑置不用,有些圖書館統計十年竟有萬冊圖書從沒借過。圖書保存不當也造成圖書損壞。
生活快節奏的今天,人們往往為了方便省事,極少關注節能減排,甚至在高消耗能源。圖書館隨處可見紙屑,白天或無人情況下照明燈全開,衛生間水龍頭不關等等。這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圖書館可持續發展。
綠色環保的建筑是綠色圖書館的構建的基礎,遵循3R原則,必須制定一套符合3R原則的綠色建筑標準,西方等國對綠色建筑要求是節能、環保、資源回收再利用。為了規范和評估綠色建筑建設,各國都制定了綠色建筑標準或者綠色建筑標準評估體系,其中最著名是美國綠色建筑委員會研制的LEED標準。我國建設部2005年公布《中國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其中6類指標有5類與LEED基本相同。
根據這些標準和“3R”原則要求,高校綠色圖書館應該:①建筑的選址應該在交通方便位置,重視與周邊環境的和諧,選址初期就需要考慮對于雨水、地熱、陽光等資源利用的問題,方便后期的節能設計;②建筑材料要選擇環保、尾料浪費比較少、可回收再利用的材料,非必要環節可省料;③進行節能設計,充分利用陽光、雨水、地熱、通風等自然資源,如:利用收集的雨水非飲用水的再利用。設計時可參考的典型建筑有美國西雅圖公共圖書館圖書館 (2006LEED十佳綠色工程項目之一)、美國坎德勒圖書館(LEED銀獎,60%的建筑使用再生材料)等[6];④重視室內環境質量,室內要采用環保材料,保證室內空氣流通,考慮室內物品與陽光、氧氣等可能產生霉菌的情況[7]。
需要注意的是,綠色圖書館在綠色建筑相關標準之外,還有一些行業的特殊需求,圖書館圖書要達到循環使用最大值,保存很重要,保存需要恒定的溫度、濕度和光照,雖然陽光可利用,但綠色圖書館設計應該避免紫外線對圖書的直接照射;古籍圖書更應注意。
引進新技術,新方法,構建合理適用的館藏體系。隨著信息技術發展,特別是電子閱讀器,云計算等等新技術出現,這些技術可以減少資源的耗費,高校圖書館可以應按照合理的比例引進新技術,借助原文傳遞、館際互借,email等資源共享方式,在滿足用戶信息需求的基礎上,也可以減少因重復購買帶來的資源消耗。另外,按需印刷方式在美國很多圖書館開始實施,國內圖書館可以借鑒。比如美國密歇根大學圖書館、斯坦福大學等圖書館,在文獻采購的時候可能只購買一個復本的印刷型圖書,但同時購買該書的電子版,甚至只購買圖書的電子版,用戶需要印刷版圖書的時候,利用館內的快速復印印刷設備為讀者印刷一本,康奈爾大學甚至連電子版都不購買,該校讀者可以查詢亞馬遜網上書店,在用戶有需求印刷版文獻的時候,再購買電子版按需印刷。這也可以大大減少資源的消耗,是“3R”原則館藏方面的最好體現。
人才是圖書館可持續發展事業的重要基礎,圖書館員“綠色意識”在綠色圖書館建設中至關重要。這里的“綠色意識”包括遵循“3R”原則的意識。圖書館員具有“環保節能意識”,就可能在購買圖書的時會遵循“減量”原則,理性思考圖書復本問題,購買設備時會在功能和節能之間尋找更好的平衡點,使得建成的圖書館實現真正的節能環保圖書館。
隨著低碳意識深入人心,構建綠色環保圖書館顯得越來越重要。降低圖書館能耗,提升館員和讀者的環保意識方面,遵循“3R”原則等必將成為圖書館發展的潮流,當然除了減量化、重復利用和再循環這3個原則之外,還要考慮如圖書館資源易于回收、無害性等其它因素,綜合分析圖書館,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實現圖書館的環保化。
[1]張顯峰,董宇昭.對綠色圖書館的思考[J].河北科技圖苑,2006(3):31-33.
[2]3R 原則基本信息[OL].http://baike.baidu.com/view/50662.htm#1[2013-01-10].
[3]黃志斌.自然辨證法概論新編[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7.
[4]http://www.chinacir.com.cn/ztyj/16/index.html[OL].
[5]http://edu.people.com.cn/GB/5587737.html[OL].
[6]Green Library wik.i[2010-09-12].http://en.wikipedia.org/wiki/Green_library[OL].
[7]吳小英.綠色圖書館展望[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5(5):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