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傳勇,蔣向陽(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寧夏 銀川 750021)
急性腦梗死(ACI)是一種缺血性腦血管病,臨床老年人常見的疾病,發病急,進展快。早期改善梗死區血供,提高腦灌注壓,對ACI的治療起關鍵性作用。隨著中醫藥的現代發展,參附注射液作為傳統中藥治療急性腦梗死,在臨床應用中取得了明顯的療效。為觀察依達拉奉聯合參附注射液在急性腦梗死患者治療中的效果,2012年3月~2013年2月筆者對60例急性腦梗死住院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進行治療,發現兩組間療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2年3月~2013年2月60例患者,起病時間均在6~72 h,首次發病或有卒中史而無后遺癥,隨機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30例。治療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齡62.4歲。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齡63.5歲,腦梗死38例(其中大面積梗死8例),腔隙性腦梗死22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選病例均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腦梗死診斷標準[1]。經頭CT或MRI檢查診斷并排除其他出血性病灶,入院前未經其他內科治療。
1.2 治療方法: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參附注射液50 ml加入0.9%生理鹽水250 ml中靜脈滴注,1次/d,對照組使用依達拉奉30 mg加入0.9%生理鹽水250 ml中靜脈滴注,2次/d,治療2周后對患者進行療效評價。
1.3 療效評定[2]:治療2周后對患者進行療效評價,基本治愈: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1%~100%,病殘程度為0級;顯著進步: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6%~90%,病殘程度為1~3級;進步: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8%~45%;無變化: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7%左右;惡化:功能缺損評分減少或增多18%以上。患者出院后隨訪調查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情況,對比兩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神經功能缺損評分依照SSS評分標準。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按照Barthel指數表達。
1.4 統計學處理:使用SPSS 15.0對各項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各項參數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患者治療2周后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患者出院后隨訪調查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情況,對比兩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神經功能缺損評分依照SSS評分標準。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按照Barthel指數表達見表2。

表1 治療2周后患者的一半情況(例)
表2 患者出院1個月隨訪一般情況()

表2 患者出院1個月隨訪一般情況()
組別 例數 SSS評分 Barthel治療前 治療后1個月 治療前 治療后1個月試驗組 30 16.4±2.7 34.7±4.6 38.1±2.6 76.3±5.2對照組 30 16.6±2.9 22.5±5.0 38.4±2.8 42.5±3.0
引起腦梗死的病因很多,機制復雜多樣。如內皮素、自由基、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相關炎性因子均與血管內血栓的形成過程有關,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最核心的問題是缺血后神經細胞損害引起的神經功能障礙,急性腦梗死所造成腦功能障礙的主要因素是血管梗塞后,半暗帶區內產生再灌注性損傷,興奮性氨基酸釋放、鈣內流、酸中毒、氧自由基過度產生等一系列連鎖反應,導致神經細胞損傷;急性腦梗死超早期治療的關鍵是搶救缺血半暗帶,采取腦保護措施,減輕再灌注損傷。
依達拉奉化學名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MCI-186),作為一種有效的腦保護劑,在臨床上已經廣泛應用于腦梗死急性期的治療。近年來發現參附注射液能夠抑制細胞能量代謝障礙,具有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質過氧化作用,可減輕腦缺血和腦缺血引起的腦水腫及組織損傷 .從而有效地保護神經細胞[3]。本試驗結果表明,依達拉奉聯合參附注射液在腦梗死急性期及早使用對腦神經神經具有保護作用,可明顯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和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1] 全國第4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1995年)[J].中華神經科雜志,2006,29(6):379.
[2] 王維治.神經病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26.
[3] 羅學科.參附注射液藥理作用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7,6(9):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