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春蘭,陳紅萍(江西省宜春市人民醫院,江西 宜春 336000)
慢性乙型肝炎是指慢性HBV持續感染伴有活動性肝病,血清HBVDNA水平一般在105拷貝/ml以上,ALT持續或間斷升高,肝活組織檢查示慢性中、重度壞死炎性反應[1]。回顧性分析128例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的患者的臨床資料,旨在分析和探討健康教育對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的患者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12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進行抗病毒治療,男76例,女52例,年齡16~48歲,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64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取用藥指導、心理支持、出院健康指導相結合。
1.2.1 用藥指導:治療前:①向患者和家屬說明目前所有抗病毒藥物只能是抑制病毒,不能完全徹底殺滅和清除病毒以及抗病毒藥物的有效率、療程、價格,并且告知隨意停藥的后果十分嚴重,從而使患者和家屬有充分的思想準備。②行干擾素抗病毒治療的患者告知其用藥后的副作用,而且這些不良反應經適當的對癥處理患者都能耐受,并且是暫時性的、可逆的,隨著藥物應用時間的延長會逐漸減輕;治療期間:①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主動關心患者,鼓勵患者度過反應明顯期。體溫過高、頭痛時,可遵醫囑予雙氯芬酸鈉25 mg塞肛,癥狀可緩解。②飲食與營養的指導,行干擾素治療患者早期往往胃腸道反應較重,表現為惡心、食欲不佳等,囑患者注意增加營養,鼓勵患者進食,告知家屬可根據患者的口味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飲食,從而保證機體營養需要。所有抗病毒治療的患者都應遵從醫囑定時復查血常規、生化學指標、病毒學標志等以判斷藥物的療效,如有異常及時調整抗病毒用藥方案。干擾素治療3個月后,還應定期監測甲狀腺功能和血糖,定期評估精神狀態包括抑郁癥和癡呆傾向。
1.2.2 心理護理:目前乙肝尚不能完全治愈,治療過程長,經濟費用高,加之病情易反復發作,導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容易產生焦慮心理,影響治療效果,因此針對患者存在的焦慮不安情緒,予以疏導和心理支持,耐心聽取并回答患者提出的疑問,對患者的內心疑慮作出科學的解釋,消除患者的不安心理,積極疏導患者的消極情緒,鼓勵他們面對現實,增強信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主動配合治療。
1.2.3 出院指導:①定期隨訪,建立隨訪記錄表,內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況如姓名、年齡、聯系電話、用藥名稱、劑量等,提醒患者按時用藥及復查,囑其出現任何不適反應均應與專科醫生聯系,定期或隨病情變化來院復查。②指導患者有規律地生活,避免或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戒煙、注意合理飲食、忌飲酒、保持心理平衡、不用或慎用對肝臟有損害的藥物。③適當運動、增強體質。機體各項監測指標正常了,可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適當的鍛煉不僅可促進血流通暢,使肝有足夠的氧和營養物質供應,而且可加速新陳代謝,起到保肝作用。
兩組患者用藥依從性、住院患者滿意度、健康教育達標率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用藥依從性、住院患者滿意度、健康教育達標率比較(%)
據世界衛生組織報道,全球約20億人曾感染過HBV,其中3.5億人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約有100萬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發性肝細胞癌。慢性乙型肝炎治療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調節、抗炎保肝、抗纖維化和對癥治療,其中抗病毒治療是關鍵,只要有適應證,且條件允許,就應進行規范的抗病毒治療[2]。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是一個相對較長的過程,患者的依從性至關重要,在治療的過程中,因人而異采用適當的治療藥物和方案,維持足夠的療效,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爭取患者的配合,密切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做好健康宣教,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是取得滿意效果的重要保證。通過對患者有目標、有計劃、系統的健康教育,加強了醫患、護患溝通,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并幫助他們樹立了長期治療的信心。本研究表明,觀察組護理后的焦慮心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患者能以良好的心態和行為積極配合治療;同時觀察組在患者用藥依從性、住院患者滿意度、健康教育達標率等方面均優于對照組(P<0.05)。這充分說明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密切護患關系,提高患者對醫療服務的滿意度,并且有效地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從而達到滿意的治療效果。
[1] 陳灝珠,林果為.實用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373.
[2] 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分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