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麗(天津市濱海新區漢沽醫院,天津 漢沽 300480)
ICU病房患者一般病情較為危急,需要進行心肺復蘇或排除呼吸障礙等,氣管插管是常用的ICU急救措施之一,可以幫助患者保持呼吸通暢和利于排除呼吸道內的異物或分泌物。但氣管插管對氣管的損傷較大,容易引起并發癥,對患者的治療效果甚至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影響。不斷加強護理,減少氣管插管并發癥的發生,是ICU護理需要解決的關鍵點之一。預見性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強調以護理人員豐富的護理經驗為基礎,患者治療期間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心理需求和并發癥等進行預見性分析,制定和采取預見性的預防措施進行防治,提高護理的效果[1-2]。為了探討ICU病房患者氣管插管期間并發癥護理中預見性護理的臨床效果,選擇ICU收治的氣管插管患者80例進行研究,對預見性護理模式和常規護理模式之間的效果進行的觀察對比和分析,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ICU在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氣管插管患者80例進行研究,男55例,女25例,年齡23~87歲,平均55歲。按照隨機分組原則劃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0例。觀察組采用預見性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進行護理。本組患者中,有機磷中毒患20例,種植顱腦損傷18例,MODS 12例,腦出血16例,肺源性心臟病呼吸衰竭10例,其他4例。氣管插管時間最長6周,最短12 h,拔管后氣管切開11例。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護理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進行護理,包括吸痰護理、插管固定、翻身護理和氣道濕化護理等。
1.2.2 觀察組護理方法:觀察組患者采用預見性護理模式進行護理。
1.2.2.1 防止導管脫出:氣管插管后,導管固定不牢固等原因,會導致導管脫出,是較為常見的氣管插管并發癥。預見性的護理措施為:對經鼻進入的導管采用膠帶進行適當的固定,保證牢固;對經口進入的導管采用硬牙墊進行適當的固定;指導患者進行翻身時,加強對導管的觀察,防止出現牽拉或扭折等,保證導管通暢;對預留導管的長度進行標記,便于觀察;對可能出現躁動的患者進行必要的制動,防止對導管造成破壞。
1.2.2.2 防止導管漏氣:選擇生物相容性較好的導管進行治療,保證氣囊壓力大小適中;采用聽診器對患者頸部進行聽診,判斷是否存在雜音;避免壓力過高導致患者呼吸道黏膜出現缺血。
1.2.2.3 防止氣管堵塞:對患者加強吸痰護理,防止異物或分泌物堵塞氣管;加強對患者肺部痰鳴音的觀察,發生氣管堵塞時立即進行吸痰處理;加強呼吸道濕化,以抗菌藥物和化痰藥物配合生理鹽水進行使用,促進排痰。
1.2.2.4 防治咽喉痛:長時間氣管插管會導致患者咽喉腫痛,對此的預見性護理措施為:加強對患者的體位指導和護理,保證患者頭部稍后仰以減少導管對咽喉壁的壓迫;加強心理護理,對患者不良心理情緒進行疏導;遵醫囑給予地塞米松進行咽喉痛的治療。
1.2.2.5 防止肺部感染:長時間使用呼吸機進行機械呼吸,會誘發肺部感染,應采取的預見性護理措施為:對呼吸機和導管加強滅菌處理;加強ICU病房內的消毒處理;對出現感染癥狀的患者及時報告醫生進行抗感染治療。
1.3 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 13.0對各項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各項參數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病情況對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病情況對比[例(%)]
氣管插管是常見的ICU病房急救措施,但對患者氣管的損傷較大,長時間使用會引發多種并發癥,對患者的治療效果和健康造成影響。預見性護理是指根據護理經驗,對患者治療期間可能預見的并發癥進行掌握,采取預見性和針對性護理措施,減少并發癥發病率。筆者對采用預見性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并發癥發病率較采用常規護理模式的對照組顯著降低,取得良好的護理效果,值得借鑒。
[1] 閆清華,王書芳,葛建云,等.預見性護理在重度房室傳導阻滯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10):23.
[2] 張國霞,譚麗萍,徐蘇萍,等.預見性護理在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院內轉運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1):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