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艷(天津市濱海新區漢沽醫院,天津 300480)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疾病,以慢性血糖水平的增高為主要表現的一系列綜合病癥。糖尿病在中老年人群中發病率較高,長期的患病會導致患者眼、神經、腎臟和心血管等系統和組織受到損壞,導致功能衰退或缺陷。糖尿病屬于終身疾病,病程長,需要長期治療,對患者的身心和經濟造成嚴重的壓力,因此,加強護理工作,是糖尿病治療的關鍵環節。臨床護理路徑,是指在患者住院期間,以時間為橫軸,以個性化、針對性的入院指導、診治、用藥、護理、活動、飲食、教育、出院指導等一系列的護理措施為縱軸,對患者進行計劃的、路徑式的護理[1-2]。為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2型糖尿病中的臨床價值,筆者選擇90例患者進行分析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之間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研究,按照隨機分組原則劃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5例。觀察組男23例,女22例,年齡40~70歲,平均55歲。對照組男25例,女20例,年齡50~76歲,平均63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和文化程度方面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臨床診斷標準,確診為2型糖尿病。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護理:對照組給予常規的護理模式進行護理。
1.2.2 觀察組護理:觀察組患者給予臨床護理路徑護理,具體的護理內容包括:患者入院第1天,對患者進行評估,對患者的病情和糖尿病基本知識等進行了解和掌握,向患者介紹病房環境和護理人員,對護理工作的基本內容和意義進行說明;入院第2天,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詳細的講解糖尿病發病的機制、臨床表現、危害、治療和護理方法等;入院第3天,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針對患者的情況制定飲食護理計劃,指導患者可以自己根據總熱量進行飲食計劃的安排;入院第4天,針對患者情況制定用藥計劃,向患者講解胰島素治療的基本原理、注意事項、用法用量和不良反應的處理等知識,要求患者及其家屬對胰島素使用具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入院第5天,指導患者進行自我衛生護理,包括有皮膚、口腔、手足和會陰部護理等;入院第6天,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運動,根據患者情況制定床上運動或床下運動計劃,注意控制運動的時間、強度和安全;入院第7天,對患者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告之長期和持續治療的重要性,指導其進行慢性疾病和并發癥的預防和控制;患者治療結束出院后,對患者進行出院指導,在出院后第1天,對患者進行自我管理能力評價,重點要求患者掌握血糖自我測量,藥物用法用量和不良反應處理措施等,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1.3 評價標準:以患者住院時間、平均費用、護理滿意度、健康教育達標率、生活質量本次研究的主要評價標準。其中,健康教育達標要求患者掌握糖尿病基本知識,可以進行自我血糖檢測和用藥,能夠對不良反應進行應急處理和制定自我運動計劃。生活質量的評價,采用健康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包括有總體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職能、社會功能、情感職能、軀體疼痛、精神健康和活力等多個維度,滿分100分,分數越高說明水平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 13.0對各項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各項參數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滿意度、健康教育達標率比較見表1。兩組在護理滿意度和健康教育達標率方面的對比,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在出院3個月生活質量的比較中,觀察組總體得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滿意度、健康教育達標率比較(%)
糖尿病是常見的中老年慢性疾病,具有不可治愈性,長期反復發作,對患者自身以及家庭和社會造成較大的壓力,已經成為危害我國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強調護理服務與護理指導相結合,根據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加強健康教育,實現護理的計劃性、可預見性、針對性和系統性。筆者對觀察組45例患者采取臨床護理路徑模式進行護理,護理整體效果較為理想,值得借鑒。
[1] 李莉玲.臨床護理路徑在初發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求醫問藥,2012,10(2):457.
[2] 黃 星,吳秋香.臨床護理路徑在國內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護理管理雜志,2010,6(10):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