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墨
曉蓉的媽媽是位慢性心衰患者,得該病一年多了,經常需要住院治療。在住院診治的過程中,曉蓉多次聽到醫生說起心室重構一詞,不明白這個詞是什么意思,更對心室居然可以“重構”充滿了疑問。為此,她咨詢了媽媽的主治醫生。
醫生說要想知道什么是心室重構,首先要認識我們的心臟。我們的心臟可以說是人體生命的發動機,通過它的收縮和舒張,為全身的血液循環流動提供動力,血液的循環流動為全身帶去氧氣及各種營養物質,人體的各種生命活動才得以維持,并且通過血液循環還會帶走各組織器官代謝活動中產生的二氧化碳、尿素等廢物。
我們的心臟在高血壓、冠心病、風心病等疾病以及勞累等因素的刺激下,會受到損傷,造成心肌細胞數量減少或心肌的收縮功能下降,導致心臟無法正常收縮,心臟的排血量就會減少,無法為機體提供足夠的動脈血來保證各組織器官的生理需要。心臟自身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就會加大工作量,盡力保證輸出的動脈血量達到正常。這樣一來,心臟的負擔就會加重,心臟就會一直處于一種超負荷運轉的狀態。為了適應增加了的工作負擔,左心室為了保證“泵”出足夠的動脈血,就要靠增加心臟的肌肉來完成任務,就好比舉重運動員,他們經常舉重物,四肢肌肉就十分發達,所以心臟超負荷運轉時間長了,左心室就會逐漸變得肥大。時間長了,心肌細胞就會變成一種細長的結構不良的細胞,這種心肌細胞的收縮功能明顯下降,逐漸無法適應超負荷運轉的工作,心臟的整體功能就出現了異常,心室腔擴張,這就是醫學上所說的心室重構。心室重構發生以后,為了滿足身體的需要,心臟就會進一步加大自己的工作負擔,這就會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心室的結構、形狀和大小都會發生顯著變化,左心室就會由原來的橢圓形發展為球形,就會導致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間的“門”——二尖瓣關閉不全,心室再也無法完成“超標”的工作任務,心臟的功能嚴重受損,引發嚴重后果。伴隨著心室重構的發生和不斷發展,患者心衰的癥狀就越來越明顯,逐漸出現呼吸困難、不能平臥、心慌氣短、疲勞乏力、尿少水腫等癥狀,勞動后更加明顯,甚至有些患者無法進行體力活動。
醫生告訴曉蓉,對于心室重構,中醫學其實早就有了這方面認識。中醫絡病理論認為,慢性心衰發生的主要原因是氣陽虛乏,運血無力。由于心氣虛乏,心臟舒縮無力,從而不能很好地推動脈絡中的血液暢通運行,津液或者滲出絡脈外,成為水腫,或者停留在絡脈內,成為瘀血。心臟絡脈中的瘀血、水飲等病理產物膠結積聚在一起,時間長了,就會導致心肌發生變形、變厚,使心臟擴大、變形,發生心衰的一系列癥狀,這就是中醫學所說的絡息成積,和目前所講的心室重構的實質相同。
可見,無論中醫還是西醫,都認為心室重構在心衰發生發展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目前臨床上治療心衰的新目標主要是防止和延緩心室重構的發生和發展,從而降低心衰的死亡率和住院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在絡病理論指導下研制的芪藶強心膠囊就可以有效抑制心室重構,得到了循證醫學研究的證實,被廣泛用于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