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麗(廣東省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超聲科,廣東 惠州 516003)
宮外孕是指孕卵在子宮腔以外的部位著床,屬于婦科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急腹癥,最常見為輸卵管妊娠,高達95%,該病的患病率約占妊娠的1%左右,與盆腔內炎性反應、手術創傷等多種因素相關,隨著近年來盆腔炎的逐漸增多,宮外孕的發病率也呈現出逐漸升高的趨勢[1]。宮外孕包括破裂型與未破裂型,未破裂型臨床癥狀不明顯,容易出現誤診或漏診,導致病情進一步發展,而破裂型則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較大威脅,因此早發現、早診斷是該病臨床的防治重點,早期檢查措施,尤其影像學檢驗方法是該病診斷中的重要環節[2]。通過對收治的部分宮外孕患者早期經腹部超聲(TAS)與經陰道多普勒超聲(TVCDS)檢查結果進行回顧性對比分析,以觀察其臨床診斷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1年4月~2013年8月收治入院并經臨床探查與病理檢查能夠確診的宮外孕患者53例,年齡22~37歲,平均(28.76±6.13)歲,停經時間34~58 d,平均(42.17±5.83)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在治療前均使用TAS及TVCDS進行檢查,具有完整的檢查結果,且臨床實驗室檢查尿HCG均呈陽性,停經、下腹部疼痛,伴有不規則的陰道出血等典型臨床癥狀。本次試驗前,所有患者均已充分的了解試驗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參與本次試驗,符合醫學倫理學要求。
1.2 方法:采用美國GE公司生產的LOGIQ 7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腹部凸陣探頭頻率3.5 Hz,陰道探頭頻率7 Hz。所有患者均使用相同的儀器,由同一醫師進行檢查、診斷。患者經腹部超聲檢查前膀胱充盈,檢查時呈仰臥位,探頭位置為患者恥骨上方,經腹部對子宮、附件區、盆腔進行多切面多角度的掃查,觀察子宮大小、宮腔回聲、附件區包塊、有無盆腔、腹腔積液等情況,并對檢查結果予以記錄。然后,經陰道超聲檢查前患者排空膀胱,呈截石位,探頭表面涂消毒耦合劑后再套一次性避孕套,探頭置于陰道內進行多切面多角度的掃查,重點觀察宮內有無假孕囊,卵巢是否合并卵巢囊腫,有無附件區包塊、其位置、大小、形態、血流,是否有胎芽及心血管搏動,與子宮、卵巢關系,對檢查結果予以記錄。
1.3 觀察指標:兩種超聲檢查方法需檢查內容包括:患者子宮位置、體積,卵巢情況,內膜厚度,附件區包塊情況(形狀、位置、回聲強度、與卵巢關系等),盆腔積液情況,卵黃囊、胎心及胚芽等情況;對根據檢查情況作出的早期診斷進行記錄,并進行對比分析。
1.4 統計學處理:使用SPSS 15.0對各項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各項參數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異位妊娠聲圖像表現:①二維超聲表現:子宮體積正常或者增大,內膜增厚,宮腔內未探及孕囊結構。附件區包塊:早期宮外孕(未破裂型)在子宮體一側可見環狀高回聲,內見液性暗區,部分可見胎芽及搏動胎心;(破裂型)在附件區可見混合回聲包塊,形態不規則,與卵巢分界不清,部分患者盆腔可見液性暗區。②彩色多普勒超聲表現:附件區包塊常有血流信號,部分出現胚芽的患者在其中可探及閃爍心管搏動。
2.2 兩組患者各項檢出率比較: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早期診斷宮外孕的診斷50例,符合率為94.34%;經腹部超聲診斷39例,符合率為73.58%,TVCDS組明顯高于TAS組。其中未破裂型異位妊娠共27例,TVCDS組檢出24例,檢出率為88.89%,TAS組檢出13例,檢出率為48.15%,TVCDS組未破裂型宮外孕檢出率明顯高于TAS組(P<0.01)。且TVCDS組對附件區包塊、宮內假孕囊、卵黃囊、胎心及胚芽的檢出率分別為92.45%、43.40%、45.28%、30.19%、28.30%;TAS組對以上觀察指標檢出率分別為73.58%、16.98%、20.75%、9.43%、9.43%。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均明顯高于經腹部超聲診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患者應用兩種不同影像學檢查方法結果對比[例(%)]
宮外孕是婦科臨床上較為嚴重的急腹癥,其病情早期臨床表現不突出,難以察覺,其病情發展較快,后期對患者機體影響及傷害較大,常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早發現、早診斷對該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近年來,隨著輔助生殖技術在臨床上廣泛開展應用、性傳播疾病的不斷蔓延以及輸卵管疾病與盆腔炎性反應發病率的不斷上升,該病臨床發病亦呈現逐年增多的趨勢,但隨著影像學的完善、普及應用與臨床早期檢查的開展,該病的早期發現率逐漸增高,其致殘致死率則呈現不斷下降的趨勢,由此可見早期檢查、準確診斷對該病的意義所在[3]。
臨床上對宮外孕患者的早期檢查、診斷主要依靠臨床檢查、既往病史、生化與超聲檢查相結合,其中超聲檢查在對病灶定位與定性檢查中起著十分重要的關鍵性作用,尤其對于早期檢出未破裂的包塊,能夠進行藥物保守治療或選擇微創術式,以減小對患者機體的擾亂和傷害,避免多種后遺癥,同時也減輕了患者的痛苦,縮短其治療時間。
經腹部超聲作為傳統的常規超聲掃查方法一直廣泛應用在對盆腹腔疾病的檢查、診斷中,可以對下腹部進行橫、縱、斜行掃查,能夠較全面的顯示局部解剖結構,沒有絕對禁忌證,但其容易受到腸氣、肥胖等因素的影響,且分辨率較低,醫生常無法分辨出較小的包塊而出現漏診,對宮外孕進行早期診斷幫助較小[4]。
經陰道多普勒超聲是近年來新研發的一項超聲診斷技術,將探頭送入陰道內對盆腔情況進行超聲掃查,因其在陰道內位于陰道穹窿、宮頸處,距離盆腔內臟器較近,可以有效的將卵巢、輸卵管與子宮的情況及解剖結構清晰的顯示出來,且分辨率更高,醫師能夠從其圖像上分辨1~2 cm的微小包塊、孕囊,在對宮外孕的早期診斷上相比經腹部超聲具有明顯的優勢[5]。
經本文研究結果表明,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早期診斷宮外孕的診斷符合率明顯高于經腹部超聲診斷,且對與附件區包塊、宮內假孕囊、卵黃囊、胎心及胚芽的檢出率均明顯高于經腹部超聲診斷,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對于宮外孕早期診斷具有更為理想的檢出效果,對各分項檢出率也均優于腹部超聲,可以進一步在臨床上加以推廣應用。
[1] 陳 薇,劉朝陽.經腹部超聲與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早期診斷宮外孕的對比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22):3186.
[2] 錢金花.經腹與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對宮外孕早期診斷的應用比較[J].中國實用醫藥,2012,7(12):111.
[3] 武永麗,王麗杰.經腹及經陰道超聲聯合診斷未破裂型宮外孕的臨床價值[J].內蒙古醫學雜志,2009,41(3):298.
[4] 沈 瓊,王永芳.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結合血β-HCG監測對宮外孕早期診斷的價值[J].中國臨床研究,2010,23(2):101.
[5] 潘雪梅,周 軍.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異位妊娠的研究進展[J].廣東醫學,2011,32(23):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