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芹(江西省景德鎮市第三人民醫院,江西 景德鎮 333001)
乳腺腫瘤屬于婦科常見多發病癥之一,其中主要以乳腺癌和乳腺良性腫瘤為主,而且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該病的發病率呈現逐年遞增的發展趨勢[1]。目前隨著臨床治療水平的提高,多數乳腺癌患者在接受有效的對癥治療后,都可以得到治愈。但是如何辨別乳癌腫瘤的性質就成為臨床診斷的關鍵。就有關資料顯示,采取彩色多普勒超聲(簡稱彩超)診斷檢查可以有效對乳腺腫瘤的性質進行辨別,并且能夠為后期臨床治療提供有效的依據。選擇2010年6月~2012年5月進行臨床治療的乳腺腫瘤患者進行彩超檢查,并結合病理診斷對彩超檢查效率進行評價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54例乳腺腫瘤患者,年齡33~61歲,其中單側腫塊患者48例,雙側腫塊患者6例,均經病理診斷,符合中華醫學會制定的乳腺癌和乳腺良性腫瘤的臨床診斷標準。比較所有患者腫塊大小及位置發現,其大小范圍在6~100 mm之間,共計60塊腫塊,其中27例位于中外上象限,19例位于內上象限,10例位于外下象限,4例位于內下象限。事先告知所有患者本次探究的方法與目的,征得其同意后,對其進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并收集相關檢查資料,進行比較分析。
1.2 診斷方法:所有患者均進行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使用利浦IU22型彩色超聲診斷儀器,其超寬頻探頭的頻率在3~12 MHz之間,并取患者仰臥位,確保雙側乳腺充分暴露,于患者乳房各個象限間進行縱橫切掃查,主要記錄腫塊的形態、大小、邊界范圍以及內部回聲情況,并且對是否存在包膜和側方聲影進行觀察和分析。此外進行病理診斷,將其作為判斷彩超診斷價值的依據。
1.3 評價方法:在采取彩超診斷后,根據取得的影像學資料進行分析,并參照以下標準進行臨床分級,主要根據腫塊內血流情況將其分為四個級別,0級,無血流信號;Ⅰ級,可見少量血流,點狀血流數1~2條;Ⅱ級,中等血流,點狀血流數3~4條,或出現2條以下的長血管;Ⅲ級,點狀血流大于4個或超過2條的長血管[2]。同時記錄腫塊內血流阻力指數RI,根據病理診斷結果判斷其臨床診斷價值,其中RI≥0.7為腫瘤性質的臨界值。
1.4 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 13.0對各項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各項參數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采取彩色超聲診斷檢查后,收集整理相關資料,結合病理診斷對其進行分析發現,本組病理診斷為乳腺癌的患者有30例,而彩色超聲診斷確診29例,確診率為96.7%,其中1例被誤診為良性腫瘤,而經病理診斷,24例確診為良性腫瘤,彩色超聲確診22例,確診率為91.7%,2例被誤診為乳腺癌。此外,統計患者腫塊血流阻力指數發現,乳腺癌患者的RI值為(0.89±0.15),顯著高于良性腫瘤患者(0.36±0.2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本組乳腺腫瘤患者臨床診斷比較分析
乳腺腫瘤是婦科常見癥之一,在臨床分型中存在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之分,其中良性腫塊、纖維腺瘤和乳腺增生性腫塊屬于良性腫瘤,而原位癌、浸潤性導管癌、黏液癌等乳腺癌屬于惡性腫瘤[3]。臨床診斷以病理診斷結果為準,但是對于一些無需手術治療的良性腫瘤患者,病理診斷具有創傷性,并不受到所有患者的認可。在本組探究中,主要是探究分析腫塊血流阻力指數與腫塊性質的關系,而這有助于提高微創診斷的效率。在本組探究中,彩色超聲診斷對惡性腫瘤和良性腫瘤的確診率均在90%以上,且結合病理診斷結果發現,良性腫瘤患者血流阻力指數在0.7以下,主要是由于良性腫塊內無血流或存在少數點狀血流,而惡性腫瘤患者的血流阻力指數在0.7以上,其中多數存在點狀血流和長血管,而本組誤診的3例患者,主要原因可能是腫塊體積過小,診斷儀器的精密性存在局限性所致。不過總的來說,采取彩色超聲診斷,并結合腫塊血流阻力指數來進行乳腺腫瘤的良性惡性辨別仍然具有極高的臨床價值,值得臨床推廣。
[1] 杜朝陽,汪東榮.彩超對乳腺腫塊診斷臨床價值[J].中國實用醫藥,2010,31(1):100.
[2] 戴朝紅,姜 靜,趙迎賓.彩超對乳腺腫塊的診斷價值[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9):89.
[3] 鄧麗君.彩超鑒別診斷乳腺良惡性腫塊的價值評估[J].腫瘤預防與治療,2011,2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