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春,楊婭娟(.廣西那坡縣中醫醫院外科,廣西 那坡 533999;.河北省保定市第四醫院急診科,河北 保定 07000)
膽道外科疾病是臨床上的常見病,也是臨床上的多發病。常見的有急慢性膽囊炎、膽管炎、膽囊結石。由于膽道系統固有的特點及膽道外科疾病治療上難易程度的不同,發展是不平衡的[1-2]。微創外科技術如腹腔鏡的臨床應用給肝外膽管結石、膽囊結石的治療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療效;而對另一些膽道外科疾病,如肝內膽管結石、膽管癌等的治療仍然重重困難,然而經過多年的努力,依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膽道外科疾病初期一般無顯著癥狀,有的不同癥型的患者有黃疸、上腹疼痛(膽絞痛)、惡心、嘔吐、發熱寒戰,臨床查體有些患者有肌緊張、壓痛、反跳痛,長期不治除癥狀加重之外易發膽道癌癥,愈后較差。本研究膽道外科疾病臨床采用微創療法與傳統開放式療法相輔相成,效果顯著,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0年~2012年進行外科手術治療的膽道外科疾病患者126例,其中選擇急診手術的58例(46.1%),選擇擇期手術68例(53.9%),將其分成兩組,觀察組采用腹腔鏡治療的共有65例(51.6%),對照組采用傳統開放式十二指腸鏡行EST治療的患者61例(48.4%),有基礎病的患者73例(57.9%),有一種基礎病的34例(46.6%),兩種以上基礎病的39例(53.4%)。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長短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指標:膽道外科疾病的常用的診斷方法很多,口服膽囊造影、B超、CT、放射性核素掃描、MRI等。口服膽囊造影較麻煩,臨床上已很少使用,并逐漸為B超等其他方法所替代,B超運用方便、簡單,是臨床最常見的膽道外科疾病例如膽囊炎的檢查方法。
1.3 治療方法:65例進行微創手術治療,在腹腔鏡下完成對患者膽道結石、肝內膽結石等進行手術,61例采用傳統開放式十二指腸鏡行EST進行治療的患者,后期均配合常規用藥。
1.4 療效指標:痊愈:膽道疾病癥狀消除,無任何診斷指標顯示,不影響日常生活與學習。有效:癥狀得到改善,臨床診斷指標有所改善,基本不影響日常生活與學習。無效:癥狀沒有改善,診斷指標仍明顯存在。
1.5 統計學分析:使用SPSS 13.0對各項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各項參數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9%,對照組為91.8%,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并發癥及死亡率比較見表2,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表2 兩組術后并發癥及死亡率比較[例(%)]
膽道疾病通常與患者的飲食、情志以及所處的生活環境等都有關系,長期不注意或者治療不當容易誘發肝臟疾病與膽道癌癥,愈后較差。
膽道疾病的手術治療不當容易產生并發癥有膽囊穿孔、膽道出血、膽管炎性狹窄、膽源性肝膿腫、膽源性胰腺炎等。本研究數據表明采用微創手術與傳統開放式手術對不同類型的但到外科疾病都有著良好的治療效果,然近年來由于微創手術要比開放式手術更好的減少手術創傷、降低腹腔感染、切口感染等手術并發癥,降低手術死亡率,而得到更為廣泛的臨床應用[3]。
綜上所述,近年來由于微創膽道外科手術的推廣與發展,結合傳統開放式手術對膽道疾病的臨床診治有了很大的進展。大大的提高了病患的治愈率,減少了并發癥以及降低了死亡率,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
[1] 劉彥凱.膽道外科疾病臨床診治[J].中國衛生產業,2011,32(4):32.
[2] 孫躍明.膽道外科疾病臨床診治進展[J].肝膽胰外科雜志,2007,19(5):1002.
[3] 張宗明.膽道外科新進展—膽道外科疾病的診治現狀與進展[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8,29(11):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