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玲
(《語言與翻譯》雜志社,新疆烏魯木齊830046)
期刊“三審制”及需要關注的問題
王巧玲
(《語言與翻譯》雜志社,新疆烏魯木齊830046)
目前各學術期刊審稿基本都實行了“三審制”,但由于能力的局限和責任心的不足導致責任編輯對稿件學術質量的控制流于形式,審稿專家人數的不足不能保證更多稿件的審讀。因此只有提高責任編輯的責任意識,抓好審稿專家隊伍建設,提高主編的專業素養、鑒別能力才能更好地發揮“三審制”的作用。
三審制;責任編輯;審稿專家;主編
期刊質量的高低及其在學術期刊中的地位是由稿件質量決定的,而稿件質量高低的判斷是通過審稿完成的。目前,國內大多數的學術期刊都借鑒國外學術界通行的“三審制”和“雙向匿名審稿制度”?!叭龑徶啤奔簇熑尉庉嫵鯇彙<覐蛯徍椭骶幗K審的審稿制度?!半p向匿名審稿制”即審稿專家和作者信息相互隱去,保證專家審稿的公正性、客觀性的審稿制度。所以“三審制”和“雙向匿名審稿制度”被認為是“國際學術界現有審稿制度中最公平、最合理和最少弊端的一種”。雖然目前各期刊基本實行“三審制”和“雙向匿名審稿制度”,但由于責任編輯工作能力的局限、審稿專家人數的不可控,以及主編的政治素養等因素,在執行上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因此需要對審稿的幾個環節可能出現的問題予以關注。
初審是期刊出版工作“三審制”中的第一步,是責任編輯對來稿的初步審查。一般情況下,來稿在分類登記后由編輯部主任或主編安排責任編輯及時對稿件進行審閱處理。審閱工作包括論文是否符合本刊的宗旨和定位(若稿件內容不適合本刊,即使質量再高,也必須忍痛割愛);審閱稿件是否具備學術論文基本要素,是否符合學術論文發表的水準;審閱稿件是否有抄襲現象,同類研究是否已經發表,如已發表或有抄襲現象一票否決。通過這幾方面的審核,責任編輯要對來稿的質量和學術價值做出初步判斷,寫出一審意見,提出是否建議發表或送審的意見。
責任編輯初審是“三審制”的第一關,初審工作是為以后的審稿奠定基礎,如果編輯過分依賴專家,審稿不認真,并留存大量送審稿件,一是不現實,畢竟不可能有很多的專家來審稿;二是會浪費專家的寶貴時間。相反如果因為態度不認真或者基于編輯水平所限,將有發表價值的稿件“槍斃”,也會給期刊造成損失。
要避免以上兩種情況發生,需要提高編輯的責任意識和學術素養?!俺鯇彽倪^程既是對來稿質量優劣、品位高低進行判斷的過程,也是對編輯學術水平進行檢驗的過程”,“編輯的素質對期刊質量和發展具有決定的影響”,“應站在比作者更高的層次和更全面的角度來思考和發現問題”。因此,編輯不僅要有較高的責任心和職業道德,認真審閱來稿,嚴格把關,堅持稿件面前人人平等,還需要有較高的政策水平、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理論功底,同時要熟悉學科的研究動態和熱點話題,還可以借助網絡資源給自己提供更多的判斷依據。如“通過網絡信息檢索,由此快速獲得豐富且有用的信息來評判所要審稿論文的質量”,避免因為自身專業知識和信息的局限性帶來錯誤判斷。
專家審稿是保證期刊學術質量的關鍵?!巴ㄟ^評審,專家能對文稿的先進性、學術性、科學性、實用性進行總體評價,對文稿的修改提出指導性及具體性的意見,對文稿能否發表表明明確態度”,要把學術性期刊辦成“優秀的高質量的期刊,必須建立一支高素質、高水平、責任心強、結構合理的專家審稿人隊伍?!?/p>
建設高素質的專家審稿隊伍要在明確條件的基礎上采取多種方式合理選擇專家。審稿專家應具備以下條件:專業對口,是活躍在某學科或領域的學術權威、學科帶頭人;對刊物熱心支持,熟悉審稿要求和標準;有嚴謹的學風,辦事公正,有寬裕的時間和充沛的精力,能按時反饋審稿信息。
如何準確地選擇審稿專家,結合筆者在新疆《語言與翻譯》雜志社積累的編輯經驗,提供以下幾種方法:
1.從編委會中尋找。編委都是和本刊專業對口的專家和學術帶頭人,有較高的知名度,與編輯部的聯系密切,也支持刊物的工作。
2.編委或者作者推薦。編委一般都是相關專業領域的學科帶頭人,對所研究的領域相應比較熟悉,人脈比較廣,由他們推薦聯系可以省去很多麻煩。
3.通過學術團體和學術會議發現。各學術團體的成員往往是相關領域的學科帶頭人,學術團體在選擇確定人選時也有相當高的標準,從中挑選,既節省時間又能很方便地聯系到專家。學術會議都會請到有影響力的專家學者,可通過參加學術會議,建立廣泛的人脈關系網,并對專家及其研究方向有所了解,更全面地搜集信息。
4.網絡檢索。大部分高校和科研單位都建有自己的網站,相關網頁對其知名專家學者都有比較詳細的介紹,可以從中選擇合適的審稿專家。同樣,也可以通過大型的期刊數據庫和一些相關專業網站,從中搜集專家學者的資料。
5.通過各種資料信息。如各種專家學者名人集,學術會議的通訊錄、論文集,學術刊物作者簡介等。
選擇好審稿專家,建立專家數據庫并不能一勞永逸。隨著時間的推移、情況的變化,還要不斷更新、充實審稿專家隊伍。在選擇審稿專家時,不僅要選德高望重的老專家,還要注意中青年專家和老專家相結合。老專家辦事穩重,耐心細致,但有時會因為身體條件的原因無法承擔審稿任務,而且大多無法通過網絡審稿,需要編輯送審。而一些優秀的中青年人才雖然沒有很高的聲望,但也有較深的學術造詣,思想活躍,精力充沛,都能夠通過網絡審稿,既縮短了審稿時間,又減輕了編輯的工作量。“有調查表明,不同年齡、職稱和學歷專家審稿結果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審稿結果與審稿人的年齡、職稱和學歷均無關,選擇審稿人可以不拘職稱和學歷因素”。因此,采取老專家和中青年專家相結合的方式,既可以取長補短,又能促進中青年審稿專家的成長,不斷充實審稿專家隊伍。
經過相同專業的匿名專家評審,能夠客觀地評價作者的研究,這種說法也不是絕對的。為了保證審稿的公正、客觀,在作者認為某位專家和自己有某種利益沖突時,可要求其不作為自己文章的匿名審稿專家。美國《科學》(Science)雜志為了顯示刊物的民主和公正,投稿人可提出其稿件不允許某些審稿人評審。同時還要注意,雖然專家審稿是雙向匿名制,但由于期刊專業和地域的局限性,很多審稿專家參加了相關專業課題的審讀和學生論文答辯和輔導等,通過論文的內容基本可以知道作者是誰。有研究稱,在同一單位或城市,采用雙盲法,審稿人猜得出作者占40%??紤]到這種情況,可以一篇稿件請二或三位專家作匿名評審。
首先,要有較強的政治意識、創新意識,把握正確的辦刊方向
主編最重要的是把握正確的辦刊方向,自身必須要有正確的政治立場、較高的馬列主義理論素養,具有強烈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同時還要熟悉出版管理的法律法規以及政策性文件。只有這樣,才能把好刊物的政治導向。
2.努力提高學術及編輯水平
主編要具備必要的專業領域知識和豐富的編輯經驗。主編必須具備扎實而全面的相關學科知識結構,比較廣博的學術視野和較高的研究水平。但是一些學術性期刊即使是專業性非常強的也存在不同的研究領域,論文越來越專業,特別是綜合性的社科類學術期刊,主編面對的大多不是自己對口專業的文章,對文章的把握就比較困難。這就要求主編在研究方法、評價成果水平的體現、論文的結構等方面具有較高的素養,借助初審和復審的審稿意見把握文稿。學術問題往往是見仁見智的,一篇有疑義的論文,送不同的專家評審,評定的結果會有不同,甚至意見相反。主編終審時,需要根據初審和復審的不同意見,進行比較。從大的方向上根據論文選題、創新成果等進行判斷,再對不同的觀點查閱相關資料進行求證,最后和編輯或審稿專家進行討論,依靠集體的智慧,達成共識。
主編的終審,除了對稿件質量進行最終判定外,還需要根據刊物的辦刊方向和定位,綜合考慮欄目編排的需要,確定要刊發的文章。
3.注意對審稿流程的控制和管理
由于審稿專家人數的限制等因素,大多學術期刊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每篇來稿都送專家審稿。責任編輯在初審時會有個初步的篩選。但目前來稿質量參差不齊,編輯由于能力有限,對有些稿件內容無法把握,或者責任心不強,沒有對所有來稿認真審閱,或者為了照顧關系稿、人情稿,而放棄質量較好的稿件,都會造成優秀稿件在初審中被遺漏。因此主編不僅需要對審稿的程序進行控制、協調,還應對來稿進行大致的了解和審查,保證對編輯部工作的監督管理。
[1]譚秀英.關于學術期刊規范化的若干問題[J].社會科學管理與評論,2003,(03).
[2]張紅,劉彤.科技編輯對論文學術質量的控制作用[J].黑龍江社會科學,2007,(04).
[3]周作新.學術期刊編輯初審探微[J].編輯學報,2003,(03).
[4]曾莉,吳惠勤,黃曉蘭.因特網學術資源及其在編輯初審中的應用[J].出版科學,2007,(05).
[5]黃勁松,彭超群,楊兵.審稿專家的選擇與管理[J].編輯學報,2003,(01).
[6]陳紀國.審稿人的年齡、職稱、學歷對審稿結果的影響[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3,(01).
[7]張利軍.《科學》(Science)主編談《科學》(Science)[J].編輯學報,1997,(01).
[8]夏青,黃河勝.正確處理審稿中的幾個辯證統一關系[J].編輯學報,2003,(01).
G 232
A
2095-0829(2013)04-0077-03
2012-03-24
王巧玲,新疆《語言與翻譯》副編審,研究方向:編輯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