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曉葵
耳視,是理會的意思。在大連人的日常生活中,“耳視”常被這樣使用,“張三成天五馬六混,我讓你不要跟他來往,你耳視嗎?你連耳視都不耳視?怎么樣,栽進去了吧?”“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父母都磨破嘴皮子了,你也不耳視,早晚要摔跟頭的。”
“不耳視”,即不理會、置若罔聞。
大多數的大連方言是口耳相傳,只是一個發音,并無確切的漢字,只有少數的大連方言能找到比較貼切的漢字來表述。比如“軋乎”,是指人與人之間相處、交往。據《現代漢語詞典》,“軋”有“結交”的義項,“乎”乃動詞后綴。顯然,“軋乎”是一條字義堪經推敲的大連方言。多數大連方言是以語焉不詳的字來代替。相比之下,“耳視”這一條也頗值玩味。耳,即耳聞;視,即看見。不聽你不看你,不就是不理會、不搭理嗎?
與“耳視”近義的大連話是“坤”。“坤”也是不理會、不搭理的意思。為了表明對某人的徹底否定或厭惡,大連人通常會說“我根本不稀坤他”、“我連坤也不坤他”。大連人說這幾句話時,洋溢著一股子強烈的精神快感。
“坤”是江湖用語。在江湖上,每個人價值取向不同,性格脾氣不同,各有各的道路,各有各的堅守,“坤”與“不坤”只是一個表情符號,卻飽含著豐富的深層內在信息。相聲演員郭德綱風頭很健,在江湖上多敵多友,面對江湖紛爭與恩怨,他秉持“萬事留一線,江湖好相見”的原則。“不坤”表情甩得頻密,一種可能是對方實在太不堪,一種可能是自己心胸太狹隘。
“耳視”多用在家庭領域,孩子“不耳視”父母教誨,令父母傷心失望,產生恨鐵不成鋼的無奈之情;夫妻之間也存在“不耳視”的情況,可能是審美疲勞,也可能是精神冷戰。
丈夫應酬多酒局纏身,妻子淪為“應酬寡婦”,免不了對丈夫軟硬兼施地耳提面命,“要少喝酒多吃菜,酒能喝就喝,不能喝就賴,賴不了就找人代。”“喝醉了就別回來,大馬路等你睡!”人生難得幾回醉,喝酒一定要到位;寧可胃上爛個洞,不叫感情裂條縫……男人一肚子酒謠,根本“不耳視”女人的叮囑與威脅。大連男人老張購置一套高尚住宅,喜遷新居之際,妻子下達一條死令:堅決不許醉臥小區花叢中。老張酗酒成性,一日不喝手腳亂顫,根本“不耳視”妻子的話,新房住上第二天,便給了物業公司書寫事跡的機會。那夜凌晨時分,幾位保安輪流扛著老張轉遍九九八十一棟樓,找到了老張的家。妻子頓覺顏面喪失,居然將不省人事的老張胖揍了一頓。第二天老張清醒過來,只見一頭女藏獒圍著酒后呆滯的老張左右狂吠。老張知道自己醉后就是一頭死豬,并無妻子所陳述的累累丑態,不反駁不道歉不保證。妻子面對他的“三不”主義,且復重申,以觀后效。至于老張耳視與否,且聽下回分解吧。
不被耳視的話,大多是絮叨之語;不被耳視的人,大多是與自己最親密的人,只有最親的人才可以無所謂地怠慢。
凡事太耳視,被別人的思想所左右,所牽制,沒有自己的主張與規劃,不僅心靈受累,也容易失去自我。
對東北人的言說能力有兩種評價:一說東北人少言寡語,口齒拙笨,少說多干,沉默是金;一說東北人能說會道,巧舌如簧,靠一張嘴皮子謀稻粱謀自行車。趙本山影視劇及小品將東北人“大白呼”、“大忽悠”的頭銜推廣全國。在炒作意識大行其道、諂媚之聲聒耳不絕的當下,懂得保持必要的沉默,愿意發自內心傾聽別人,視聽別人,實為難能可貴。
傾聽,訴說,沉默,人生在世無非這三種表情。側耳聆聽是人與人之間交往最受用的姿態。我們很憷那些不愿傾聽、不給別人講話機會的人,總以為自己的觀點是獨家高見,閃爍著令人欽佩的思想光芒,越講越興奮,口吐白沫簡直像打了雞血似的,毫不耳視別人的看法。也許,他們的話不乏真知灼見,卻因密不透風的語速和龐雜不經提純的信息量而令人疲憊窒息。
不耳視,是一種漫不經心,是一種傲慢。多傾聽別人的意見,兼聽則明,胸中有譜,才能出手不凡。在喧囂的網絡時代,人們都熱衷于做“意見分子”。“意見分子”這個概念具有很強的時代性,它是開放、多元化社會的必然產物,是思想得到更大解放的表現形式。140字的微博,不能敘事,只能表達觀點。因為不夠權威,不夠深刻,有些人的“意見”我們根本不耳視。我們關注各領域的大V,其微博粉絲數以萬計,遠遠超越了弱勢紙媒的讀者量。他們是大鱷,是翹楚,是精英,已突破圈層及行業在泱泱中國發揮著個人影響力,他們的片言只語都被世人關注著、轉發著,他們被人耳視率極高。
掰扯大連話,趣味性極強。大連話蘊含著大連人的市井生活、折射著大連人的性格脾氣。品讀大連話,也是品讀大連人,品讀大連生活。
大連話有一種詼諧感、幽默氣,比如“撒謊兒”,就是一條掰扯開來令人發笑的大連話。“撒謊兒”是一句話的縮寫:我所說的是真實的,如果我跟你撒謊,我就是你兒子!
“撒謊兒”集中體現了大連話的四大特性:土氣;發狠;簡潔;詼諧。眾所周知,大連話的聲調以四聲居多,缺少南方話的婉轉柔軟。四聲調的大連話顯得擲地有聲,比如“撒謊兒”的“兒”,很斬釘截鐵,很齊呲咔嚓,很果斷干脆地為一句話收梢,像樹木的斷口。“撒謊兒”的亮點全在這個“兒”字上,而這個“兒”字的亮點全在四聲調上。
是怎樣蹊巧的靈感,使大連人創作了“撒謊兒”這條方言呢?
東北被稱為共和國的長子,曾是全國工業化、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區。在計劃經濟年代,東北的大米高梁大豆甜菜,東北的木材煤炭鋼鐵石油,東北的機床電器汽車火車輪船飛機,批量式以低廉價格甚至無償地運往全國各地。東北還是出口創匯的大戶。那個年代講究的是全國“一盤棋”,東北是這盤棋的中流砥柱,是扛梁長子。為了國家利益,咱大東北不計較本地區的得失利弊,傾情奉獻,無怨無悔。
東北人并沒有躺在功勞簿上養身子,但是,當網絡上有人詆毀東北經濟欠發達、思想落伍,東北人拿著微薄的工資、窮得丁當響卻不思進取時,東北人按捺不住“老子心態”,“老子當年如何如何……”“如果沒有老子,你們如何如何……”與“老子”相對應的是“兒子”,給沒有血脈之染的人當兒子,不是大愛,就是奇辱。
值得分析的是,當對方使出“撒謊兒”這一句時,其所言往往是真謊,或者蓄有大量水分。真話與真相不需要“撒謊兒”的承諾。
“撒謊兒”,不矯揉造作,不轉彎抹角,因糙感十足而直白而熱辣而豪氣,也充滿趣味性與幽默感。
“撒謊吊猴”才是撒謊的意思。小學期末考試結束,學生還要到校三兩天,有一天暴雨傾盆,交通受阻,家長們紛紛給孩子請假。家長會上,班主任老師點評了此事:“咱們家長請假有兩種請法,一種是‘老師,俺今天不去了啊!’理直氣壯地像領導似的。還有的家長跟我撒謊吊猴,你莫不如跟我實話實說,下雨天懶得送孩子上學,我抹不開面子,能不給你假嗎?你跟我撒謊吊猴,不就是跟你孩子撒謊吊猴嗎?”
家長會結束后,只見一男家長沖上講臺,扎撒著雙手急赤白臉地跟老師說:“老師啊,我真的沒跟你撒謊,我撒謊兒!”老師風趣地回應:“你撒謊兒,那么,你家許沛文叫我什么?”一屋子家長哄堂大笑,沒笑的肯定不是大連人。
大連方言的基因是山東方言。由于遷徙雜居、經貿往來、戰爭及文化交流等歷史原因,大連方言吸納了大量的山東方言、滿語、日俄兩國語言的借用詞。有學者稱,山東方言體系比較龐雜,有幾十個品種,差別大的品種之間人們交流起來也難聽懂。今天的大連方言既烙印著山東方言的原始基因,又各具特色。
為追本溯源,我與青島作家連諫在網上交流大連話,互動大連話。連諫說:“撒謊兒”是典型的山東話,意思是“騙你我就是你兒子”、“兒子才撒謊呢”。“撒謊吊猴”的山東版本是“撒謊調皮兒”,含義相同的還有“一個屁三個謊”、“胡謅”、“暈”。
大連話是咱們的嗑兒,是咱們的家產。任何時候說起來,都充滿了喜樂詼諧,回味無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