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望秋
(中共阿克蘇地委黨校,新疆阿克蘇843000)
阿克蘇河流域生態農業發展初探
劉望秋
(中共阿克蘇地委黨校,新疆阿克蘇843000)
阿克蘇河流域自然環境獨特,更有著農業產業基地的基礎條件,發展生態農業得天獨厚。然而,生態環境脆弱、植被破壞嚴重、土地沙漠化、鹽堿化等問題的凸顯卻嚴重制約了這一流域的生態農業發展。對此,可以有兩方面的舉措應對:一是樹立“環保優先、生態立區”的發展理念,為發展生態農業提供思想保證;二是堅持以“綠色品牌”為依托,從農業區建設、科技水平、管理體制等方面著手全面提升生態農業發展水平。
阿克蘇河流域;生態農業;生態文明建設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長遠大計,并因此在全國引起了廣泛響應。生態農業文明作為生態文明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也因此備受關注。也是在這樣一種背景下,阿克蘇河流域生態農業建設被推上了探索的話語平臺。
1.阿克蘇河流域的自然環境
自然環境對于農業發展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考察一地區的自然環境往往就成了開發該地區農業潛力的起點。首先,發展阿克蘇生態農業有廣闊的水脈作依托。由托什干河、庫瑪力克河和多浪河等諸多支脈匯流而成的阿克蘇河流域,其年徑流量在37億m左右,流域面積19.8萬平方公里。它的支流托什干河自然落差達1 075m,具有優越的開發水電的條件,這就又為發展生態農業用電打下了基礎。其次,阿克蘇河流域由于地處中緯度歐亞大陸腹地,四周高山環繞,且受東部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影響,形成了干旱環境中典型的大陸性氣候。這是比較惡劣的氣候條件,但它卻培育了獨特的農業生產條件:光熱資源非常豐富,日照時間長且氣溫年較差和日較差都很大,年平均日較差14~16度,年最大日較差一般在25度以上。最后,阿克蘇河流域本身就具有發展生態農業的根基。一方面,它一直以來不僅是塔里木河的源頭、主要涵養區、水資源的核心保護區、生物多樣寶庫和全流域生態安全的關鍵區,而且也是生態脆弱區和環境敏感區,因而成為整個塔里木河流域和南疆的生態屏障;另一方面,作為一條半農半牧區的河流,阿克蘇地區近年來特別重視生態文明建設,這就為該地區和中下游的生態農業開發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阿克蘇河流域目前生態農業的基本狀況
阿克蘇河流域有著特色林果、優質商品棉、商品糧、畜禽產品四大農業產業基地,這就為建設該地區特色的生態農業提供了堅實的產業基礎條件。
特色林果業:近年來,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從保護生態環境和促進農民增收的角度出發,在認真分析國內外市場需求的基礎上,明確提出了在塔里木盆地建成1 200萬畝以上優質特色高產林果基地、使林果業成為農村經濟支柱產業的意見,并先后制定下發了《進一步加快特色林果業發展的意見》等一系列文件,不斷加大對南疆地區發展特色林果業的扶持力度。也是在此基礎上,阿克蘇地區全力打造了產業集群和南疆核心區域“阿克蘇”品牌,成為擁有全國最多地理標志性商標的地區。
優質商品棉:2012年阿克蘇河流域棉花面積458萬畝、總產突破57萬噸,其中阿瓦提縣成為優質長絨棉之鄉、中國棉城。該區生產商品棉的目標是:重點抓好450萬畝優質棉生產基地建設,大力發展長絨棉、中長絨棉、彩棉等多類型優質棉生產,到2015年,棉花面積穩定在400萬畝左右,棉花總產達到800萬擔以上,以此源源不斷地為阿克蘇紡織工業和內地用棉提供用棉保障。
商品糧:阿克蘇河流域是新疆糧食的主產區。2012年阿克蘇河流域年播面積595萬畝,居全疆第二位;到2015年,糧食穩定在300萬畝,總產達到150萬噸以上。現阿克蘇河流域人均糧食占有量達到650公斤以上。同時玉米、水稻和小麥等的桔桿都是優質的飼草,又為發展畜牧業創造了條件,能生產出高產優質的農副產品。
畜禽產品:“十一五”期間,該區積極轉變畜牧生產方式,調整畜牧業生產結構,使得畜牧業在農牧民增收中的貢獻份額連續多年占較高比重。牛奶、優質牛羊肉、細毛羊三大優勢產業帶建設不斷鞏固和加強,豬、禽等特色產業區初步形成。“十二五”期間,阿克蘇河流域將解決1萬戶牧民定居,總投資將達3.15億元。這是提高牧民的生活質量、保護山區生態的長遠之計。
盡管阿克蘇河流域的自然環境和產業基礎都有助于該地區生態農業的發展,但是仍存在著諸多制約因素。充分認識這些制約因素,對于進一步提升生態農業水平無疑是必要的。
1.生態環境脆弱
從生態脆弱性指數的評價標準來看,阿克蘇河流域的生態脆弱性屬于輕微脆弱。其目前的狀況是:局部改善,總體惡化,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惡化趨勢將進一步加劇,并嚴重影響到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區的生態。
2.天然植被破壞嚴重
這里的“嚴重”不僅與過度放牧、無序開荒以及上世紀末的亂砍濫伐有關,更是與阿克蘇河流域植被的特點有關。阿克蘇河流域的植被由山地和平原植被組成。而山地植被生長期特別長,一旦破壞,短期很難恢復;還有平原植被因為大都處于荒漠或半荒漠也是如此。
3.土地沙漠化
阿克蘇河流域土地沙漠化十分嚴重,有水是綠洲,無水變沙漠。根據1959年和1983年航片資料統計分析,24年間阿克蘇河流域沙漠化土地上升了22.05%,而且1978年至今土地沙漠化導致氣溫上升,旱情加重,大風、沙塵暴日數增加,植被衰敗,道路、農田及村莊埋沒,嚴重威脅綠洲的生存和發展。
4.土壤鹽堿化
該區的土地鹽堿化主要原因:一方面,阿克蘇河流域高山環繞盆地,荒漠包圍綠洲,植被種群數量少,覆蓋度低,土地沙漠化和鹽堿化嚴重;另一方面,干旱氣候下山區降水量不到300毫米,平原不到100毫米,蒸發量大,加之沒有一套完整的排堿系統,就造成上游的鹽堿排到下游。
5.嚴重缺水
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水資源,特別是上游水資源開發利用失控,隨便超量無序用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下游缺水或沒水;二是氣候變暖、氣溫升高致使保護區的冰川有所萎縮,雪線上升,冰川儲量減少,最終造成下游水量枯竭。
以“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這一思想為指導,在發展阿克蘇河流域經濟的同時,就要求我們保護好脆弱的生態環境,樹立“環保優先、生態立區”的發展理念,加快發展阿克蘇河流域綠色生態農業。
1.樹立“環保優先、生態立區”的發展理念
第一,要調整產業結構,努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科學跨越。阿克蘇河流域農業產業化低,要堅持節約優先、環保優先、生態立區,生態環境可持續的道路;要堅持走資源綜合開發的發展道路,把調整產業結構作為阿克蘇河流域的核心;要改變傳統的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經濟增長模式,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的可持續發展。
第二,增強全民的環保意識,走生態文明的發展道路。這就要求我們樹立環保意識,將人口、資源、經濟、社會的發展聯系起來,每一個方面的發展都要顧及到環境效應,考慮到環境的影響;加大全民環保的宣傳力度,形成生態文明的行為習慣,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發展要從生態環境惡劣、生產生活條件艱苦、經濟發展滯后的實際出發。
第三,區域經濟規劃與環境保護目標要有機結合,建立生態防護體系,確保阿克蘇河流域生態安全。具體說來,就是要進一步完善工程化灌溉體系,提高灌溉保證率和水的利用效率;調整產業結構,提高水的經濟效益;建設跨流域調水工程,加快山區水庫建設,優化配置水資源,同時逐步建立排堿系統,杜絕上游的鹽堿排到下游。除此之外,還要切實做好天然森林、天然草原的保護,牢固樹立綠洲和沙漠和諧相處的觀念。
2.以綠色品牌為依托,加快發展阿克蘇河流域綠色生態農業
第一,建設阿克蘇水系綠色生態農業區。首先,制定和嚴格實施切實有效的產業政策,農業發展嚴格按照綠色、有機的要求進行生產。其次,建立縣鄉兩級科技服務組織,實施有機產品價格收購政策,重視有機產品的認證工作。再次,建立質量監管和質量追溯體系,成立縣鄉兩級監控隊伍,實行全年巡回監控。同時,引進先進設備和技術,進行農副產品深加工,提高農副產品附加值。最后,要結合新農村建設,科學規劃,發展高效綠色農業,打造農業基地和示范縣。
第二,提升農產品科技含量,打造綠色品牌。具體說來,一是要按照《無公害農產品發展規劃》和《阿克蘇地區農業標準化實施意見》的規定去做,嚴防生產過程中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實行標準化生產;二是在生產和流通領域要完善質量追溯制度,保證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認定管理工作取得成效;三是要因地制宜推廣高效生態和種養模式,加大秸稈直接粉碎或過腹還田,實現農業和畜牧業的有效結合。
第三,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的管理體制。目前,一家一戶的小生產形式已經不適應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經營和市場銷售,不能打出綠色品牌和建立社會普遍接受的信譽保證體系,因此政府要鼓勵和支持各類農業合作社的成立,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的管理體制。
第四,推進阿克蘇河流域農業現代化。農機化對農民增收的貢獻額要超過20%,可以把農牧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提高生活質量,可以組織多余的勞動力進城務工。推進阿克蘇河流域農業現代化,要著重解決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要改進目前采棉機采摘臟的缺點,推廣機器采棉;二是要加快林果機械化技術的推廣;三是要繼續落實好農機補貼和獎勵政策;四是要突出重點,加快推進畜牧業機械化;五是要加強農機人才隊伍建設,培養農機專業戶。
[1]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M].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12.
[2]王樂泉.關于進一步加強特色林果業發展的意見[N].新疆日報,2005-11-14.
[3]阿克蘇地區發改委.阿克蘇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N].阿克蘇日報,2012-8-10.
[4]鄧銘江.中國塔里木河治水理論與實踐[M].上海:科學出版社,2009.
[5]黃三平.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為實現“兩個率先”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EB/OL].http://www.aks.gov.cn/?thread-104160-1.htm l,2012-12-31.
S181
A
2095-0829(2013)06-0024-03
2012-07-25
劉望秋,中共阿克蘇地委黨校高級講師,研究方向:區域經濟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