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海
我喜歡蘭花,不僅是因為蘭花香氣撲鼻、沁人心脾,更是因為蘭葉似劍常綠、四季如春,還有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蘭花耐旱,出差十天半月的,不用澆水也不會渴死。想當年,花錢養了不少盆景,如石榴、金桔、紫藤等,大多因出差沒有及時澆水而干枯了。盡管出差前澆足水、回家后又是細心澆灌,但還是于事無補。最后就剩下幾盆耐旱的盆景了,蘭花是其中的最愛。
從種養花草到觀察體味花草,有近二十個年頭了。下班回家、雙休日、特別是出差歸來,第一件事就是去陽臺看我親手栽種的那些花草盆景,無論是開花的,還是不開花的,都有屬于自己最美的季節或者說是瞬間。就說這蘭花吧!立冬前后我就可以從基部發現她悄悄生出的花蕾;開春后,隨著氣溫的上升,花蕾迅速長高;達到一定積溫后,會不慌不忙從容不迫地向主人傾吐她的芬香。蘭花的芳香可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單朵的草蘭、山蘭一般可持續一周左右,一盆草蘭、山蘭可開出幾朵十幾朵的就可芳香三四十天的。如是蕙蘭、九里蘭什么的,花朵濃香遠溢而更持久,花色有黃、白、綠、淡紅及復色,多為彩花,也有素花及蝶花狀的。每到蘭花綻放的日子,我會將蘭花從陽臺搬到我的書房、臥室和客廳,讓蘭花醉人的馨香彌漫整個居室,滋潤我的身心,我且享受著蘭花給我帶來的愉悅。
花開之后,再仔細觀察蘭花,會發現,她開始長新葉了。蘭花的新芽看似像山間細細的竹筍,長到快手指高時,她就左一片右一片地向上長葉子;整個夏天她都在長葉子,不緊不慢的,顯得從容淡定。秋后便停止了生長,開始孕育花蕾。
突然有一天,我發現在給蘭花澆水時,那水馬上從蘭花邊上滲了出來。仔細一看,原來,那陶瓷的盆已裂開了一條縫。再抬眼看那蘭花,始知蘭花的葉子早已茂密如林,擠滿了整個花盆。我頓悟:是花盆太小了,容不下她年復一年的生長發展的需求了。
晚上睡覺前,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小小的一株蘭花,根莖也遠沒有木質類那樣的堅硬和發達,卻能將一個口徑三十公分的完好的陶瓷盆——估計一個正常的男人用力都掰不開的陶瓷盆給擠裂了,是什么給她這樣大的力量?我百思難得其解!
第二天一早,我來不及洗漱,就來到陽臺,將那盆蘭花用力捧到凳子上,再仔細察看,發現盆里的泥土早已推上了盆口,那一定是蘭花的根將泥土擠上來的;盆底中間漏水用的小孔擠滿了蘭花的根,扁扁地向四周伸張著;裂縫處已明顯可見蘭花的根已滲入縫中、齊刷刷地擠滿了一排,白白的根尖看去就像一排嗷嗷待哺的小嘴。我于心不忍,我得給她們安個新家,安個更大更寬敞的新家。
去花木市場買花盆的路上,我又突然思索:這次買了個更大的盆,那下次呢?再下次呢?我再悟:花盆再大,哪有大地大啊!陽臺再好,哪有大自然好啊!于是我放棄了買大花盆的念頭。我要將那盆蘭花種到小區的花壇里,雖然花壇不屬于大自然,但畢竟是個上百平米的大花壇,這輩子夠她生根發芽的了。
我只留下了兩三支蘭花,繼續種在那個有裂縫的花盆里,讓她繼續生根長葉、繼續開花,以愉悅我的身心、滿足我的偏好、芬香我的居室。
有三十公分口徑的花盆,只有兩三支蘭花,看上去確實有些稀疏,就像偌大一個房子只有兩三個人居住一樣,但蘭花每年會長出新芽、長出新葉,若干年后又是豐茂的一盆了,又得給她安新家了。
重新審視眼前這盆蘭花,讓我感慨萬千:人,不也是如此嗎?歷史不也是如此嗎?人生按七十年計算,花開花謝也就七十回,五千年歷史也就七十分之一多點。七十年一個輪回快嗎?與蘭花一年開一次相比,慢了吧!可蘭花一年一度,說快了嗎?可嘆的是:蘭花在默默無聞的慢斯條理中,嬌嫩柔弱的根竟將堅固的花盆都擠破了。由此,我想:她們多像那些智者、仁者啊!別說耗盡一生,只成功一次,也無怨無悔,無所畏懼。他們從來不會去理會什么時間、什么晝夜。當然時間也不會去催他們,任由他們去感悟、去發揮,這就是智者、仁者的力量和氣度。
一盆小小的蘭花,不急不慢,不驕不躁,該開花了遲不了,該生長了阻不了,盆小了撐破它……
真是:天地萬物,有容乃大,萬物世界,淡定從容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