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萍
(廣東電網公司珠海香洲供電局,廣東 珠海 519000)
目前,B/S基準模式通過一系列的分析和研究了解到,B/S基準模式下的配電設備信息管理能夠實現對統計圖和統計報表的顯示,也能夠實現信息的發布和傳輸。B/S結構具有較好的伸縮性,也便于維護,具有優于傳統C/S結構的特點。在B/S基準模式下開展配網設備信息管理工作,能夠有效的解決傳統設備管理中效率低、層次多和漏洞大等問題,也能夠顯著的提高管理的效率。利用B/S模式能夠使配電設備的管理更加科學,同時也能使管理實現安全、經濟、高效的目的。

圖1
(一)B/S模式。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進步,以及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作為傳統C/S模式的改良進化型結構,B/S模式即瀏覽器/服務器模式現階段作為一門新興技術而越來越廣泛的用于配電網設備的管理過程當中。所謂B/S模式,就是通過實現用戶自定義操作瀏覽界面來完成整體功能配備,其中有少部分內容需要使用前端瀏覽器(Browser)來完成具體的操作,剩余絕大部分事物邏輯功能都可以通過服務器端(Server)來達成目的。B/S模式的整套過程會形成一個三層結構,在這個三層結構中通常會包括數據庫服務層、表示層及功能層。常規情況下來講,B/S模式的基本運行流程可大致概括為:命令請求→處理需要解決的問題→應答。基本構成關系及應用原理示意圖1所示:

圖2 配電網設備信息管理系統E-R圖
(二)B/S模式優點。這種模式下的最大優點就是可以將客戶端盡可能的簡化,從而實現所需要完成的各種操作。(1)適用于不同客戶。與傳統的C/S模式比較,B/S模式將以往的配網過程中,針對不同的客戶機上安裝不同的用戶應用程序這一限制徹底打破,取而代之的是通過使用瀏覽器軟件在不同的客戶機上實現安裝。如此一來,使用B/S模式不僅可以將客戶機的硬盤空間騰出較大的空間容量,還可將安裝過程進一步簡化,優化用戶使用體驗。(2)優化用戶操作。以往的C/S模式中,每種客戶應用程序都相應的捆綁著專屬自程序的操作規程,相關使用者若想數值此種模式操作方法,需接受相應的培訓需可入門,費時、費力。但在B/S模式下則完全不會出現此類問題,客戶端的相應操作僅僅通過簡便易操作的瀏覽器軟件即可完成,且針對于瀏覽器的種類則幾乎不存在具體要求。(3)方便平臺跨越。B/S模式充分利用瀏覽器軟件的平臺跨越特點,可以隨時隨地的實現現有資源共享,從而使信息資源的價值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三)B/S模式缺點。任何一類模式都不是盡善盡美的,只能看做是上一類模式的進化及演變,B/S模式從某些特定方面上來看確實優于傳統C/S模式,但自身也存在著相應不足之處,如服務器在使用及運行的過程中負荷較大,缺少床頭柜C/S模式的快速反應及穩定保密性等。
(一)配電網設備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簡介。現階段針對全球各大、中、小型電力企業,近乎全部采取現代信息化建設改革的企業均有著自己的一套電力系統配電網設備管理系統。由此看見,電力系統配電網設備管理系統的廣泛普及程度之廣。一套合格的電力系統配電網設備管理系統應包含常規打印、綜合查詢、報表計算及顯示、日常實驗管理、設備預警維修、設備故障缺陷管理、用戶信息管理及設備臺賬管理等項目,其具體涵蓋內容可大致分為以下幾個方面:(1)數據表的報表形式顯示及計算由打印報表模塊實現完成。(2)針對用戶所選擇的相應的數據表通過輸入對應的查詢條件通過綜合查詢模塊實現完成。(3)針對日常實驗相應情況的記錄及對已經進行的實驗結果進行回顧、分析、查詢等一些列任務均可由日常試驗管理模塊實現完成。(4)將用戶初期錄入數據庫的設備信息進行記錄,將系統自行預算將會發生的設備故障情況進行準確、科學的分析,每個一段時間就對對設備進行檢修,同時給于用戶相應的提示,用戶可自行決定是否對系統提供的數據進行打印及預覽等一些列項目,這些問題均由設備預警維修模塊來完成和實現。(5)對設備進行定期查詢,通過輸入相應的查詢信息,對設備近期的運行情況進行查詢,并做好記錄。將所得信息自動列表并進行對比,從而簡單明了的將設備參數變化進行直觀反映,并對未來設備的運行趨勢進行預估,為開展設備管理工作的人員提供一定的決策和參考意見。
(二)需求分析。作為現階段我國各級供電公司的主體工作內容,變電管理的核心內容便是針對變電站進行一些列的管理與改革。而其中所有設備運行的穩定與安全性則影響著一個企業的經濟效益及安全的重要指標,基于變電站設備復雜繁多、種類涵蓋范圍廣等特點,針對相應系統中的各項設備都要定期的進行維修機檢查,密切監視,這樣才能確保其正常的工作和運行。
(三)配電管理。配電管理系統,又可稱之為配電綜合自動化系統,即對變電、配電乃至用電全過程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有效監控一系列綜合自動化過程中的管理措施。此類系統作為無論何種類型供電企業進行常規運行、用戶服務及設備管理等多個方面一套計算機網絡平臺系統。作為配電管理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綜合性數據庫系統、配電自動化實施環境及地理信息系統通過各系統間的工作轉化,從而產生出相對獨立的多個系統功能應用分支系統,其中主要包含配網分析系統(DAS)、負荷管理系統(LM)、故障投訴管理系統(TCM)、自動作圖系統(AM)、設備管理系統(FM)、自動化配網系統(DA)以及相應的配電工作管理系統(DWM)等,從而達到優化配網運行,電網管理自動化等相應目標,進一步提高供電可靠性,優化供服務。
(一)將B/S基準模式作為配電網設置信息管理系統開發的主體思想,秉承應用現代化技術、安全、實用等原則,現將針對系統開發的工具集環境作如下闡述:
所選系統:windowsserver2003
Web服務器:ⅡS8.0
系統組建開發應用程序:ASP.NetFramework,MicrosoftVisual.Stutio.2005C#集成開發環境,并與MieromediaDreamweaverMX,Javascript等相應輔助軟件進行聯合使用。
數據庫存儲:針對相應的數據信息進行定期維護及管理采用大型關系數據庫Oracle9iforWindows完成,確保數據可靠性及安全性。報表系統:采用CrystalReports10完成。
(二)組建數據庫。數據庫采用實體-聯系模型,即E-R模型,及將現實生活中各類事物進行抽象實體化。任何實體本身都存在著相應的特異性,我們管它叫做實體屬性。每個實體屬性的表示值就代表著一個特定的實體,而數據庫中的主要存儲數據就實體屬性值。
模型概念的設計采用E-R模型科學、有效,簡便、快捷。在UML系統模型基礎上確立針對配網設備信息管理系統的實體關系體現。進行E-R分析之前,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先對系統中的各個實體進行確定,將將它們的關系及對應屬性進行具體分析,繪制E-R圖。施行配電設備的有效管理其核心目的便是記錄設備的臺賬信息,從而對設備進行下一步的分析、修正、試驗管理及做好相應數據統計。所有活動均是以設備作為作為有效前提而進一步開展的。因此,需確立設備作為各項目開展中心,關聯設備預警信息、設備缺陷信息、設備試驗信息、設備運行信息、設備維修信息以及設備技術信心。如圖2所示:
(三)實時監控。智能系統還可以對相關的電網設備進行監控,一旦設備出現了超負荷運作,工作人員便可以利用智能系統對這些設備施行遠程操縱,保證電網設備的安全,延長期使用壽命。另外,通過智能電網的建立,可以有效的幫助供電企業對整個電網實施控制,幫助相關工作的進行,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有效的管理,將工作人員的工作情況輸入電腦,以便在綜合考評時提供參考。而且,相關的工作人員還可以通過對智能電網的操作學習到相關的高新技術,對于員工的整體素質的提高有著極大的幫助。最為重要的是,利用智能電網系統,可以使電網的環保性大大增加。
綜上所述,利用B/S基準模式開展配網設備信息管理工作,能夠有效的解決傳統設備管理中效率低、層次多和漏洞大等問題,也能夠顯著的提高管理的效率。同時也能使管理實現安全、經濟、高效的目的。
[1]汪衛華.現有配電模式下配電供電能力研究[J].繼電器,2010.
[2]雷炳暉.配網生產管理信息系統及配網設備編碼體系的開發和研究[J].華中電力,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