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仕
(湖南會同縣環境監測站,湖南 會同 418300)
會同縣地處濕潤多雨地區,溪河密布,水系完整,地表水資源豐富,地下水因雨量充沛及地形地貌有利而具有較好徑流交替和儲存條件。全縣當地水資源總量為1.711×109m3,其中地表水資源1.623×109m3,地下水資源0.184×109m3。全縣有河流和溪流725條,溪河總長2330Km,縣境內主要水系是渠水水系和巫水水系,都是沅水的一級支流。渠水會同境內流程73Km,縣境內流域109300公頃,河流平均寬150m,落差約200m,平均徑流量101.80m3/s。巫水縣境內流程79km,縣境內流域86700公頃,河面平均寬度120m,總落差180m,平均徑流量為89.62m3/s??傮w特征為:水資源豐富,地表水多于地下水,過境客水多于境內產水,水資源開發利用較低,大量水能資源可供開發。
會同縣境內有中型水庫3座,?。ㄒ唬┬退畮?2座、?。ǘ┬退畮?7座,全縣水能理論蘊藏量22.24千瓦,可開發利用有250處17.55千瓦,目前已開發5.19萬千瓦,占可開發量29.57%。水庫多種經營僅局限于養魚、灌溉等,缺欠深度開發。會同縣城鎮居民生活用水主要依賴于流經縣城境內的渠水支流及巫水支流。縣城飲用水源取水口設在流經縣城的大橋處,年供水量232萬t/a,供水總人口5.2萬人。
2 010年,會同縣環境保護監測站對飲用水源地水質進行六期跟蹤監測。監測項目23個,取得有效數據138個,用《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Ⅱ類標準進行評價。見表1,結果顯示,23項指標中除總磷(超標率33.3%)和糞大腸菌群數(超標率33.3%)出現超標現象外,其它各項均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Ⅱ類標準。

表1 飲用水源地水質監測結果 單位:mg/L
會同縣飲用水源中總磷和糞大腸菌群偶爾超標,超標率為33.3%,主要原因有:(1)城鎮生活污水部分沒經處理直接進入渠水流域,對飲用水源造成影響。(2)渠水流域兩岸農業面源污染和農村居民生活污水威脅飲用水源。(3)飲用水源保護區兩岸分散式畜禽養殖廢水對飲用水源造成污染。(4)沿河兩岸的非法生產行為,對飲用水源造成安全隱患。
(1)加快建設集中式污水處理配套設施的步伐,確保污水集中處理后達標排放。(2)加大農村環境整治力度,減少農業面源污染,集中治理沿河兩岸亂傾亂倒現象,做好河道保潔工作。(3)在水源保護區范圍內禁止畜禽養殖,根據水源保護要求,在全縣范圍內劃定適養區、限養區和禁養區。(4)加大環境污染執法力度,打擊非法生產,取締飲用水源保護區上游排污口。(5)開展飲用水源地水源水質加密監測,加強飲用水水源地環境應急能力及環境預警監控體系建設。(6)加大飲用水源保護宣傳力度,提高民眾環保意識。
[1]劉青瓊,飲用水安全現狀與保障措施探討[J],綠色科技,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