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妮
(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5)
跨武廣客運專線特大橋位于咸寧市橫溝橋鎮,是武漢至咸寧城際鐵路的重點工程。該橋采用(48m+80m+48m)連續梁,梁體為單箱單室、變高度、變截面結構,三向預應力體系;中支點處梁高6.23m,邊跨7.6m直線段梁高為3.83m,梁底下緣按二次拋物線變化(立面布置如圖1所示)。
為減少橋梁上部結構施工對鐵路行車安全的影響,該橋采用平衡轉體施工,即先在武廣高鐵線路外側平行于線路位置懸灌澆筑梁體,達到強度后水平轉動梁體,使主梁就位,然后調整梁體線形,封固球鉸轉動體系的上、下盤,最后澆筑合龍段,使全橋貫通。
轉體系統由上轉盤、下轉盤、球鉸、轉體牽引系統組成(如圖2所示)。

圖1 全橋立面圖

圖2 轉體系統構成圖
下轉盤為支承轉體結構全部重量的基礎,轉體完成后,與上轉盤共同形成基礎;下轉盤上設置轉體系統的下球鉸、撐腳的環形滑道及轉體拽拉千斤頂反力座等。球鉸是平轉法施工中轉動系統的核心,是轉體施工的關鍵結構,制作及安裝精度要求很高。上轉盤是轉體的重要結構,在整個轉體過程中形成多向、立體的受力狀態。轉體牽引系統由連續千斤頂、泵站、主控臺、助推千斤頂、反力支座和牽引索等構成。
完成轉體施工的設備主要有連續頂推千斤頂、液壓泵站和主控臺。
連續頂推千斤頂按水平、平行、對稱原則布置于轉盤兩側。千斤頂的中心線必須與上轉盤外圓相切,中心線高度與上轉盤預埋鋼絞線的中心線水平,同時要求兩千斤頂到上轉盤的距離相等;千斤頂放置于配套的反力架上,反力架通過電焊或高強螺栓與反力支座固定,反力支座與反力架提供連續千斤頂牽引反力;主控臺置于視線開闊、能清楚觀察現場整體情況的位置,轉體設備布置圖如圖3所示。

圖3 轉體施工設備布置示意圖
根據規范可知,轉體牽引力T=2FfR/3D,轉動力矩M=TD=2fGR/3,由此計算可得:


啟動與轉動均由兩臺200t連續千斤頂和兩臺100t頂推共同作用。啟動與轉動過程中,動摩擦力矩由兩臺200t連續千斤頂提供,靜摩擦力矩與動摩擦力矩間差值全部由2臺100t頂推千斤頂提供則100t千斤頂頂推力,則有:

由上述計算可知,采用該方式可滿足轉體需求。
通過試轉體可以檢驗轉體方案的實用性、可靠性,同時可以取得經驗并找到差距,以便進一步改進預定的轉體方案。試轉時,應做好兩項重要數據的測試工作:一是每分鐘轉動主橋的角度及懸臂端所轉動的水平弦線距離;二是每點動一次懸臂端所轉動水平弦線距離的數據。
5.1.1 試轉方案
試轉體于正式轉體前一天夜間天窗點內進行,轉體角度3°,牽引索行程20.9cm,梁端線位移2m。試轉體千斤頂牽引速度0.12m/min,計算試轉體時間20.9/12=1.7min,轉體時間不考慮慣性制動距制動時間。試轉體到位后不回轉,轉體前通過插入在下轉盤預留反力孔內的鋼棒來架設限位梁,從而抵住轉動時的撐腿,限制其超轉。試轉體到位后,穩住撐腳,觀測梁體兩端是否平衡,并通過增加或減少砂袋來調整梁體平衡,最后穩定撐腳,重新打入鋼楔塊,保持梁體穩定。
5.1.2 脫架并形成轉動體系
上部構造箱梁砼懸臂澆筑完畢,強度和齡期均達到,縱向預應力已經張拉完成,至此便具備了轉動體系脫架的條件。脫架并形成轉動體系后,轉動體系的重量全部支承在下球鉸上安裝的四氟乙烯片上。脫架后全面檢查轉體結構各關鍵受力部位是否有裂縫及異常情況。
5.1.3 稱重
在脫架過程中為了判斷轉動體系脫架前后實際的重心偏離情況,在承臺四角設置觀測標志。如果脫架后,上盤四周標高均勻下沉,則可以初步判斷重心狀態與設計要求基本吻合;若出現重心偏移,應通過配重進行調整,以滿足平衡轉動條件。
5.1.4 試轉體施工
試轉體前安裝好鋼絞線、千斤頂,在反力孔內插入鋼棒,安裝2套助推反力梁,準備好千斤頂及限位型鋼。安裝助推裝置前,應將環形滑道表面雜物清理干凈,并用抹布擦除干凈,無銹跡無污染。檢查滑道與撐腳間隙并清除中間雜物,撐腳走板與滑道間填塞四氟黃油粉,塞滿為止。
根據試轉體的成果指導轉體,轉到預定位置停止牽引。轉動時觀察上承臺標尺讀數值并結合測量人員測量的數據,用全站儀校正箱梁端頭中線指揮轉動單元就位,中線偏差不大于2cm。轉動單元就位后,利用備用的型鋼、螺旋千頂、鋼楔子將轉盤固定,防止風或其他因素引起轉動體發生位移。
5.2.1 安裝限位裝置
借助反力孔對轉體進行限位,在反力孔內插入鋼棒,架設限位梁。限位梁與撐腳接觸位置大于設計角度1°,并保證有一定的調節余地,限位梁對稱布置(如圖4所示)。

圖4 轉體限位圖
5.2.2 解除臨時約束
利用氣焊割開撐腳走板與滑道焊接位置鋼板,解除零時約束,并清理干凈滑道。
5.2.3 轉動
根據試轉體的成果指導轉體,轉到預定位置停止牽引。轉動時觀察上承臺標尺讀數值并結合測量人員測量的數據,用全站儀校正箱梁端頭中線指揮轉動單元就位,中線偏差不大于2cm。轉動單元就位后,利用備用的型鋼、螺旋千頂、鋼楔子將轉盤固定,防止風或其他因素引起轉動體發生位移。
根據試轉前確定的啟動牽引力TO,千斤頂分級加載,首先加載到對應牽引力100kN等級,然后加載到對應牽引力300kN等級,最后加載到啟動牽引力TO。轉動時參考上承臺標尺讀數以及測量人員測量的數據,調整千斤頂速度。
在橋面中心軸線合龍前1.5m,橋面監控人員開始每10cm給主控臺報告一次監測數據;在20cm內,每1cm報一次;即將到位時準確對梁的中軸線進行貫通測量,確保準確到位。
5.2.4 精調
精調可以保證轉體后橋體符合設計要求。在下承臺頂面于縱橫橋向位置分別安放4臺6000kN千斤頂,對橋體的縱橫向高程進行調整。
整個精調過程中,利用電子水準儀對縱橫橋向高程進行準確測量;利用全站儀對橋梁軸線進行跟蹤監測。在梁頂高程、縱軸線符合設計要求后,在鋼撐腳下均楔入4個小鋼楔子,完成T構精調。
精調過程中應控制頂升力不超過設計限值,并在千斤頂頂面和上承臺底面之間設置鋼板以擴散局部應力。
5.2.5 封鉸與鎖定
精調結束后,將鋼撐腳與滑道焊接,對轉動單元進行鎖定;然后清洗滑道上的潤滑劑、清理底盤上表面臟物,焊接上下承臺間的預埋鋼筋、鋼件、綁扎鋼筋,立模澆筑C50微膨脹混凝土封鉸,加強養護,使承臺形成整體。
平衡措施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a)在墩兩側準備若干1t、0.5t砂袋,用于調整梁體平衡;
b)為防止梁體轉動時失衡,在滑道外側T構縱橫軸線方向設置4臺6000kN的備用千斤頂,用于及時調整轉體的運行狀態。
監控措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a)脫架前在上轉盤縱橫軸線位置設置高程觀測點,用于監測梁體重心偏移;
b)轉體前在梁面兩端經過測量放樣安放小棱鏡,用于全站儀控制梁體軸線;小棱鏡與預埋鋼筋綁扎牢固,并保證水平;
c)精調時在墩頂梁面正中心安放水準儀,并在梁面兩端分別設置兩個塔尺,塔尺與防撞墻鋼筋綁扎牢固,并保證豎直;
d)在上轉盤邊緣布置轉動標尺,通過下轉盤上設置的指針來判定轉體時的轉動角度。
該橋采用轉體法施工技術,在最大程度上減少了橋梁施工對武廣客運專線的影響,在保證施工質量的同時,沒有出現任何安全事故。同時,轉體施工技術在該橋的成功應用,為大跨度變截面連續梁橋跨越既有線施工積累了大量成功經驗,也再次說明,轉體施工技術成熟,可操可控,和其他施工方法相比較具有明顯的優勢,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推廣。
[1]胡娟.客運專線大跨度拱橋轉體施工方案研究[J].鐵道建筑,2010,(8):39-42.
[2]余常俊,劉建明,張翔,等.連續梁轉體后中跨合龍段移動支架設計與施工[J].鐵道建筑,2010,(5):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