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順生,李 妮,宋志臻,陳冬冬,白世琪,周小紅
(1.杭州印象數碼科技有限公司,杭州310006;2.浙江理工大學材料與紡織學院,杭州310018)
數碼印花是將圖案花紋通過數字形式輸入到計算機,用圖形圖像軟件進行處理,并通過計算機印花分色描稿系統編輯后,由計算機控制微壓電式噴墨嘴把專用染料直接噴射到介質上,形成所需的圖案[1-2]。自1987年國際紡織機械展覽會首次展出用于地毯的噴墨印花設備以來,意大利Reggiani公司、Robustelli公司、美國DuPont公司、中國宏華數碼等,推出了一系列的噴墨印花設備[3-7]。同時,噴墨印花的介質也在不斷得到發展,如織物、皮革、轉移紙、金屬、陶瓷、塑料、玻璃等。本研究介紹一種在經絲介質上的噴墨印花技術,即數碼直接印經技術,并以數碼直接印經桑蠶絲織物為例,論述數碼直接印經織物的關鍵工藝和織物特征。
織物印經工藝是一種傳統工藝,多采用假織,即首先按常規方法生產經軸,然后在織機上每隔20~30 cm經絲長度范圍內,稀疏地織入幾根緯絲,固定其經絲位置,防止紊亂。假織后的織物平展在印花臺板上,用印花紙版或篩網印上花紋,重新卷成經軸,同時拆除織入的緯絲,成為可供正式織造的印經織軸。該工藝生產工藝流程長,印經時經絲容易發生紊亂,勞動成本高,制成率低,顏色以3~4套為主,難以規模化生產。近幾年,將轉移紙上的花型圖案,利用分散染料的熱升華特性印制到經絲片上的印經工藝得以發展,生產時在印花機的經絲送出與卷取部位間安裝鋼筘。該印經工藝僅用于滌綸等化纖織物的經絲印花,印經前經絲需要充分定形,保持經面的平整和硬挺,避免在轉移印經時產生絲條收縮等質量問題。
數碼經絲印花與數碼織物印花的區別在于印花的介質不同[8]。圖1是數碼經絲印花設備示意圖。包括經絲放卷區Ⅱ、數碼噴印區Ⅰ和經絲收卷區Ⅲ。數碼噴印區Ⅰ包括噴墨打印頭和經絲片驅動裝置,經絲片驅動裝置采用壓輪加摩擦輪驅動,主要包括放卷裝置1、壓輪3、摩擦輪4、經絲均勻排列裝置2、噴墨打印頭5、打印臺板6及收卷裝置7。其中,兩套經絲均勻排列裝置2在數碼噴印花區Ⅰ的經絲片入口和經絲片出口端。打印臺板6為經絲片提供一輔助支撐面,經絲片8與摩擦輪4之間的包角使經絲片8與摩擦輪4之間存在摩擦力,從而使經絲片8與摩擦輪4不存在相對滑動,在印花過程中,通過控制摩擦輪4的轉動,使經絲片8向前傳送。印花前通過放卷裝置1和收卷裝置7,給予經絲片8施加一定的預張力,使經絲片8張緊。

圖1 數碼經絲印花設備示意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digital warp printing equipment
該數碼直接印經技術克服了傳統假織印經的工藝流程長,印花套色數量受限制等缺陷,適合高檔桑蠶絲等天然纖維印經織物的開發。
絲纖維是一種特殊的三角形結構,并由于多層絲膠中絲蛋白獨特的層狀結構,使光線入射后,進行多層反射,反射光互相干涉,產生獨特的柔和光澤。桑蠶絲織物具備吸濕、散熱、抗紫外、與人體有極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點,歷來是高檔織物的代名詞。本文研制的2個數碼直接印經桑蠶絲織物規格如下。
2.1.1 數碼印經緞
經組合:22.2/24.4 dtex×2 S捻,8 捻/cm,桑蠶絲;
緯組合:[22.2/24.4 dtex×2 S捻,8捻/cm]×2 S捻,2捻/cm,桑蠶絲;經密:1 064根/10 cm;緯密:525根/10 cm;組織:五枚經緞;
織物平方米質量:85.23g/cm2。
2.1.2 數碼印經紡
經組合:22.2/24.4 dtex×2 S捻,6 捻/cm,桑蠶絲;
緯組合:22.2/24.4 dtex×2 S捻,6 捻/cm,桑蠶絲;經密:800根/10 cm;緯密:440根/10 cm;組織:平紋;
織物平方米質量:38.2g/cm2。
數碼直接印經桑蠶絲織物采用熟織工藝,具體加工流程如下:
經絲工藝流程:原料檢驗→浸漬→絡絲→并絲→捻絲→成絞→精練→再絡→整經→上漿→數碼印經→穿綜過筘→織造。
緯絲工藝流程:原料檢驗→浸漬→絡絲→并絲→捻絲→成絞→染色→色澤分檔→再絡→織造。
后整理工藝流程:汽蒸→水洗→烘干定形→卷繞。
2.2.1 上漿工藝
上漿的基本作用是提高經絲的可織造性,傳統桑蠶絲織造經絲不上漿,而數碼直接印經桑蠶絲織物的上漿漿料是數碼印花染料的“載體”,要求能夠使染料充分合理滲透到絲素。漿料的主要成分包括海藻酸鈉、小蘇打、尿素等,各成分的作用如下:
海藻酸鈉是海藻中提取的海藻酸堿化后得到的,結構單元中含2個仲羥基和一個羧基。pH值為5.8~11時穩定,遇強堿、強酸、重金屬離子會沉淀析出;由于羧基的存在,大分子帶均勻的負電荷,對陰離子染料有斥力,有利于染料上染,而且不會與活性染料反應,是理想的活性染料印花糊料。它的水溶性好,制糊簡便,脫糊容易。海藻酸鈉漿液黏度大,主要用來抑制印花時的毛細管效應,防止染料流溢滲化,形成清晰度高的花紋圖案。
數碼直接印經桑蠶絲織物汽蒸時纖維和活性染料發生共價鍵結合。小蘇打是中和劑,中和活性染料與纖維發生鍵合反應時生成的酸類,使得反應朝著有利方向進行,并防止絲線產生脆損。
尿素作滲透劑,具有吸濕、染料助溶和纖維膨化的作用。數碼直接印經桑蠶絲織物進入蒸箱汽蒸時,染料處于干燥狀態,依靠尿素的吸濕性,促進染料溶解,形成局部微小染浴,然后擴散、滲透和上染到纖維。
2.2.2 其他工藝
汽蒸采用連續式長環蒸化機,飽和水蒸氣作用15min,使數碼印花染料能夠充分滲透到纖維,并得到較好的色牢度。
水洗采用平幅水洗機,去除上漿漿料、各種雜質及織物表面浮色,并加入適當的柔軟劑,獲得良好手感和服用性能。
織物印花借助于糊料或其他載體,將染料、涂料及化學藥品印制到被加工的織物上,再經蒸化(或焙烘)、水洗等后處理,使織物形成一定堅牢度,色光鮮艷,輪廓清晰的圖案花紋。
數碼直接印經工藝是將色彩鮮艷,輪廓清晰的圖案花紋印制在經絲片上,如圖2(a)、(c)和(e)。經過織造、后整理等工藝,圖2(a)、(c)和(e)的圖案花紋特征會發生變化,形成似花非花,若隱若現、抽象含蓄、層次豐富的布面特點,立體感強烈,如中國畫濃淡墨色的滲化,渲染出獨特的風格,如圖2(b)、(d)和(f)。

圖2 數碼直接印經經絲片印花效果與實物Fig.2 Printing effect of organzine pieces subject to digital direct direct warp printing and real fabrics
首先,織造過程中,由于經絲受到較大的張力,并因此產生伸長,且在織造過程中產生復雜的變化,各經絲之間的張力與張力變化是不一致的,伸長與伸長變化也是不一致的,織物在經絲方向色塊之間的界線發生變化,界線是朦朧的。
其次,機織物織造下機縮率、后整理工藝縮率是有較大差異的,織物上的圖案花紋與經絲片上的圖案花紋相比,尺寸有較大的變化。對于成品花型長寬比有明確要求的產品,如圍巾,特別是方形圍巾,印制在經絲片上的圖案花紋尺寸要考慮這一變化。
印經后織造相當于熟織絲織物加工工藝。熟織絲織物的顯色與經絲顏色、緯絲顏色和織物組織有關。圖2(a)和2(c)是經絲上圖案花紋圖,注意到圖案花紋是比較清晰的,圖2(b)是經絲印花后與黑色緯絲平紋交織后的織物,圖案花紋各色塊均受到黑色緯絲的顯色影響,圖2(d)經絲印花后與藍色緯絲5枚3飛經面緞紋交織的織物,圖案花紋各色塊受到藍色緯絲的顯色影響較小。此外,織物成品顯色還與經絲緯絲密度有關。
在經絲介質上的噴墨印花技術,即數碼直接印經技術克服了傳統假織印經的工藝流程長,印花套色數量受限制等缺陷。數碼直接印經桑蠶絲織物采用精練熟織工藝,在數碼印經前,精練熟絲需進行上漿,以便使數碼印花用活性染料能夠充分滲透,織造后的半成品應先采用汽蒸工藝進行固色,然后水洗、烘干定形制成成品。數碼直接印經桑蠶絲織物的圖案花紋具有若隱若現、抽象含蓄、似寫意中國畫般的獨特風格。
[1]周建江.淺談紡織中數碼印花技術的應用[J].科技致富向導,2011(23):102.ZHOU Jianjiang.Introduction to digital printing technology in the textile applications[J].Guide of Sci-Tech Magazine,2011(23):102.
[2]KING K M.Emerging technologies for digital textile printing[J].AATCC Review,2009,9(8):34-36.
[3]蔡沐芳,梁惠娥.國內外數碼印花圖案設計現狀分析[J].絲綢,2006(10):34-37.CAIMufang,LIANG Huie.Digital printing design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J].Journal of Silk,2006(10):34-37.
[4]魏玉娟,王永宏.紡織品數碼噴墨印花研究現狀[J].針織工業,2006(5):39-42.WEI Yujuan, WANG Yonghong. Textile digital ink-jet printing research status[J].Knitting Industry,2006(5):39-42.
[5]李淑華,邱紅娟.數碼印花技術的進展[J].紡織科技進展,2006(1):13-15.LI Shuhua,QIU Hongjuan.The progress of the digital printing technology[J]. Research in Textile Science &Technology,2006(1):13-15.
[6]徐谷倉.我國數碼噴墨印花技術的發展[J].紡織導報,2005(2):22-26.XU Gucang.The digital ink jet print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f China[J].China Textile Leader,2005(2):22-26.
[7]楊棟樑.織物數碼噴墨印花技術的動向[J].印染,2003,29(增刊):25-30.YANG Dongliang.Fabric of digital ink-jet printing technology trends[J].Dyeing & Finishing,2003,29(S):25-30.
[8]歐陽順生,宋志臻.具有經絲片均勻排列裝置的數碼直接印經機,中國:CN102285248A[P].2011-12-21.OUYANG Shunsheng,SONG Zhizhen.A digital direct Chiné printing machine with warp yarnsheetalign togrid device,China:CN102285248A[P].201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