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千
(中國中材國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南京 211100)
安徽烏石山石灰石礦山為山坡露天礦,年產石灰石2200萬t。區內地貌屬低山丘陵。山體總體走向呈東西向,區內地勢總體特征為北中部高,南、北部低,最高點位于礦段北東部。礦床最低開采標高高于當地最低侵蝕基準面。
本區所處大地構造位置為揚子準地臺、下揚子臺坳,沿江拱斷褶帶安慶凹斷褶束西南部。區內基巖露頭良好,構造清楚,巖漿巖不發育。區域地層隸屬揚子地層區下揚子地層分區貴池地層小區。除白堊系、侏羅系缺失外,自志留系至第四系均有不同程度的出露。其中志留系~泥盆系為濱海相~陸相砂頁巖建造;石炭系、二疊系及三疊系為海陸交互相碳酸鹽巖建造和碎屑巖建造;第三系為陸相紅色碎屑巖建造;第四系為沖積洪積粘土、亞粘土及砂礫層等。
礦段內出露地層主要為二疊系下統孤峰組,上統龍潭組、大隆組;三疊系下統殷坑組、和龍山組、南陵湖組,中統東馬鞍山組和第四系。礦段內斷裂比較發育,根據其走向主要分為兩組:近東西向斷裂(F5、F6、F7)為走向與區域褶皺近于平行的縱向斷裂,長約2500~3500 m,角礫巖較發育,破碎帶比較狹窄。近南北向斷裂主要為F4,是走向與區域褶皺近于垂直的橫向斷裂。斷裂切錯地層,斷裂帶較寬,角礫巖非常發育,大小懸殊,膠結疏松,有大量方解石脈及鐵泥質充填其中。F4、F6、F7斷層切割礦體及邊坡,其中F6、F7垂直切割采場西側邊坡,F4走向與南側邊坡幾近垂直。斷層對邊坡穩定性會產生一定影響,但影響不大。
區內水文地質條件簡單,工程地質條件中等,環境地質條件簡單。礦區內無不良工程地質現象。本礦山巖石硬度系數一般為8~12。
烏石山水泥用石灰巖礦東段開采境界東西長1830 m,南北寬873~1550 m,礦山采掘終了情況如圖1所示。
《水泥原料礦山工程設計規范》(GB 50598-2010)5.2條地質圈礦設計5.2.1款規定“石灰石礦山最終邊坡角:巖石硬度系數為8~14且開采最終邊坡高度小于240 m時最終邊坡角為45°~53°,最終邊坡高度小于180 m 時最終邊坡角為48°~57°”。
設計安全平臺寬4 m,清掃平臺寬8 m,安全平臺與清掃平臺間隔設置。礦山采場終了邊坡設計參數見表1。
礦體北側終了邊坡位于三疊系下統(T1h)地層中,終了邊坡與地層傾向相同。根據地質報告,該側底板傾角為48°~60°,傾角由東向西逐步變陡。因此根據地層產狀,臺階終了邊坡坡面角確定為60°,終了邊坡角最大47°,小于底板傾角。礦區向北為下坡方向,無地表匯水進入礦區。生產中應加強對此邊坡的監測、維護,邊坡是穩定安全的。
南側和西側終了邊坡位于三疊系下統T1n礦層中,終了邊坡與地層走向反向,終了邊坡角分別為49.39°和 49.10°,邊坡是穩定安全的。
礦區的終了邊坡主要為礦區的北側及西側,北側順層邊坡由西向東高度逐漸降低,應重點關注此處邊坡。
礦區范圍內有F4、F6、F7斷層切割礦體及邊坡,其中F6、F7垂直切割采場西側邊坡,F4走向與南側邊坡幾近垂直。斷層對邊坡穩定性會產生一定影響,但影響不大。
綜上所述,礦區四周的邊坡是安全穩定的。斷層對邊坡的穩定性影響不大,局部產生垮塌應及時清理。礦區四周的匯水面積較小,無大的河流等地表水,降水對軟弱層產生一定影響,開采過程中需重視降水、溶洞產生的邊坡安全問題。

圖1 礦山采掘終了平面圖

表1 設計采場邊坡角度
為保證開采邊坡的安全和配合防排水的要求,在礦山生產中應加強以下工作,確保邊坡的穩定性。
(1)本礦山的安全平臺寬4 m,清掃平臺寬8 m,安全平臺和清掃平臺間隔設置。
(2)臺階坡面角終了時為65°,工作時為75°,可根據巖層產狀向下調整。
(3)建立長期的邊坡觀測網,對不良地段、斷層進行定時、定點觀測,發現異常及時進行處理。根據礦區范圍內終了邊坡位置及賦存地質地形情況,邊坡監測點應主要設置礦區兩礦段的南東側邊坡外圍。邊坡監測應按《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中“10.9滑坡監測”要求進行。
(4)在開采過程中不得在順向坡礦體底板切坡,保持底板的完整性。局部不得不切坡處,應視其需要采取適當的加固處理(如擋墻)。
(5)對軟弱邊坡、堅硬巖層邊坡上的破碎、巖塊松動、斷層錯開部位,應進行水泥護面、洞隙灌漿預以加固,必要時應削坡或留保安礦柱。
(6)開采至終了邊坡20~30 m時,爆破應采用預裂爆破,以保證邊坡的完整,減少人為破壞。
(7)加強礦山地質和礦山測量工作,必須設置專職的技術人員,觀察礦山地質現象的變化,測量溶洞裂隙帶和巖體塌陷帶的位置變化,監視采空區塌陷誘發的地表移動變形量。對塌陷帶和溶洞裂隙帶應長期定點、定時的連續觀測,并作好記錄及時分析,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理。
(8)公司管理層和礦山必須重視采礦作業的安全問題。必須建立全面的邊坡安全管理制度和嚴格的安全檢查制度。邊坡安全管理要體現“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明確邊坡管理的目標和崗位責任。
(9)礦山應設置專職的安全技術人員,并納入公司的安全管理體系,專門負責邊坡的管理和檢查工作,檢查采場各要素,檢查接近最終邊坡地段的爆破作業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巡視檢查邊坡的危險和變形情況,發現異常情況要及時向礦山安全管理部門報告,并采取措施及時處理。
(10)在暴雨之后應加強對邊坡和采場的檢查。發現邊坡有滑塌預兆時,邊坡管理的安全技術人員有權制止剝采作業,撤出人員和設備,并向礦山負責人報告。
(11)坡上有可能滑動的巖塊或有大塊浮石時,必須及時處理。處理時要有可行的安全措施,受到威脅的作業人員和設備要撤到安全地點。
(12)建立邊坡巖體崩塌和巖體滑坡危害事故發生的應急救援預案。
[1]賴秀英,姜立春.民采空區走向對露天礦邊坡穩定性的影響分析[J].礦業研究與開發,2012,32(2):26-28.
[2]肖欣欣,李夕兵.FLAC3D在露天礦邊坡參數優化中的應用[J].采礦技術,2012,12(2):73-75.
[3]趙望達,袁湘民,金永健.某露天礦邊坡穩定性評價及治理設計[J].采礦技術,2008,8(6).
[4]于 泓,彭軍還.IBIS-M系統在露天礦邊坡監測的應用[J].采礦技術,2011,11(4):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