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宇 劉 意 王樹林 郭 娟 周利曉 (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眼科,河南 鄭州 45005)
青光眼患者常表現為視線模糊,劇烈眼痛、眼球充血等〔1〕。在急性發作期可隨時導致失明,是致盲的主要疾病。青光眼可引起透明晶體混濁,誘發白內障。而白內障形成與發展期也可因虹膜前移、前房變淺、房角關閉、房水引流不暢導致青光眼〔2〕。由此可知,兩者之間相互影響,因此,選擇合適的手術方法對于治療合并白內障的青光眼患者十分重要。
1.1 研究對象 我院2008年11月至2012年2月104例112眼合并白內障的青光眼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54例(58眼),其中男26例(28眼),女28例(30眼),年齡45~77〔平均(58.1±7.8)〕歲,眼壓33~57〔平均(41.26±6.42)〕mmHg;對照組50例(54眼),其中男24例(26眼),女26例(28眼),年齡43~78〔平均(57.9±8.6)〕歲,眼壓32~56〔平均(40.91±7.63)〕mmHg。兩組年齡,性別比例與眼壓等因素基本一致,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所有患者均有一定程度的視力下降與晶狀體混濁。
1.2 研究方法 觀察組行白內障乳化超聲人工晶狀體植入聯合小梁切除術。術前采用1%阿托品眼液常規散瞳。在上方作以角膜緣為基底的鞏膜瓣,并于顳側角膜緣作透明角膜輔助切口。行超聲乳化術,超聲碎核,吸出殘留的晶狀體皮質。沖洗前房,將折疊人工晶狀體植入囊袋內,在鞏膜瓣下切除小梁組織與虹膜根部組織,用尼龍線縫合鞏膜瓣頂角,采用可吸收縫線縫合切口。術后包扎眼部,卡巴膽堿縮瞳。根據濾過泡形態與患者眼壓等情況調整縫線時間。對照組行白內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狀體聯合植入術小梁切除術。以穹窿部或角膜緣為基底作球結膜瓣,以角膜緣為基底作方形鞏膜瓣,同時與角膜緣后作一切口,完成白內障囊外摘除后植入人工晶狀體,沖洗前房并縮瞳。鞏膜瓣下剪除部分小梁組織,采用縫線間斷縫合角膜緣切口,形成前房使切口自閉。隨訪3~6個月,觀察患者療效指標與并發癥發生情況。
1.3 觀察指標 (1)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術前術后眼壓、前房角開放程度及視力。(2)隨訪3~6個月,統計隨訪末期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計量指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1 兩組手術前后眼壓、前房角開放程度與視力變化 術后觀察組眼壓下降程度顯著高于對照組。觀察組前房角開放程度與視力改善程度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1。
2.2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χ2=9.58,P <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眼壓、視力、前房角開放程度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眼壓、視力、前房角開放程度對比(s)
手術后觀察組 54 41.26±6.42 14.38±3.94 87.36±7.28 220.42±組別 n 眼壓(mmHg)手術前 手術后前房角開放程度(°)手術前 手術后視力手術前17.68 0.26±0.65 0.74±0.28對照組 50 40.91±7.63 21.65±4.86 85.38±9.26 178.22±15.84 0.24±0.71 0.56±0.29 t值 1.72 4.27 1.26 6.82 1.15 3.9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n(%)〕
青光眼與白內障都是眼科常見的致盲眼病,青光眼病因是由于眼球內部的眼壓間斷或持續性增加,使眼內壓超過眼球所能承受的范圍,引起視神經纖維損害,導致視神經萎縮、眼球堅硬、視野縮小、視力減退或失明〔3,4〕。白內障是發生在眼球里面晶狀體上的一種疾病,是致盲與視力殘疾的主要原因。青光眼患者長期使用降眼壓藥物或抗青光眼濾過術后,將促進白內障的形成與發展〔5〕;而白內障膨脹期可繼發青光眼,因晶狀體腫脹,晶體體積增大,可致虹膜前移,房角關閉引發青光眼急性發作,白內障過熟期可因為晶狀體囊膜破壞,液化的晶狀體皮質滲漏至前房,阻塞小梁網,導致房水排除不暢,眼壓升高,誘發青光眼。因此兩種疾病相互影響,尋找一種有效降低眼壓,暢通房水通道,恢復視力的方法治療青光眼合并白內障顯得尤為必要〔6〕。
對于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治療方法的選擇仍處在研究探索階段。有報道指出分期手術,如單純小梁切除術治療青光眼合并白內障因手術操作簡單,對纖維細胞刺激較小,因此能有效控制眼壓,對患者長期視神經功能幾乎無影響〔7〕。目前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治療更多的偏向于采用雙切口聯合手術治療方法。由于手術后可通過人為干預,加深前房,解除瞳孔阻滯,掃除房水通道阻礙,重新建立通暢的房水流出路徑,可極大地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降低因分期手術給患者造成的經濟與精神壓力〔8〕。白內障乳化超聲人工晶狀體植入聯合小梁切除術是采用超聲波手段將晶狀體粉碎后,連同晶狀體皮質一起吸除,同時植入房型人工晶狀體,而后另開切口,行小梁切除術。在雙切口中,小梁切除與白內障切口分開,能有效減少散光,保持濾過道通暢,提高功能濾過泡的形成率,因此能取得良好的臨床療效。白內障囊外摘除術人工晶狀體植入聯合小梁切除術通過顯微鏡輔助,將混濁的晶狀體核排出,吸除皮質,同時植入人工晶狀體聯合小梁切除術,可有效降低眼壓,恢復視力〔9〕。
白內障超聲乳化人工晶狀體植入聯合小梁切除術與白內障囊外摘除術人工晶狀體植入聯合小梁切除術相比,具有以下優勢〔10〕:(1)手術切口小,時間縮短,組織損傷輕,術后功能性濾過泡形成較好;(2)超聲乳化可有效降低手術刺激,有利于保持前房深度,術后反應輕,視力恢復快;(3)術后感染或虹膜充血等并發癥發生率較低,預后較好。
綜上所述,白內障超聲乳化人工晶狀體植入聯合小梁切除術治療青光眼合并白內障,可有效降低眼壓,恢復患者視功能,開放房角,術后并發癥較少,預后良好,相對其他術式具有明顯優勢。
1 謝麗蓮,朱俊東,陳文芳,等.白內障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療效觀察〔J〕.成都醫學院學報,2011;2:37.
2 邵衛星,覃淑華,朱 峰.超聲乳化折疊人工晶狀體植入聯合小梁切除術的臨床觀察〔J〕.實用醫學雜志,2009;4(22):342.
3 趙軍梅.高齡老年人白內障合并青光眼的超聲乳化術聯合小梁切除術臨床觀察〔J〕.臨床眼科雜志,2007;6(2):35.
4 Wu SC,Jeng S,Huang SC.Corneal endothelial damage after neodymium:YAG laser iridotomy〔J〕.Ophthalmic Surg Lasers,2010;31(5):411.
5 吳文潔,張鳳梅.超聲乳化人工晶狀體植入聯合小梁切除術治療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療效觀察〔J〕.眼科新進展,2011;5(8):79.
6 趙學章.小梁切除術聯合白內障超聲乳化治療60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09;21(17):346.
7 閆莉麗.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施行聯合手術治療的臨床分析〔J〕.中外醫療,2009;11(5):156.
8 Leung EW,Mehta JR,Croasdale CR,et al.Laser photocoagulation of primary central pigment epithelial iris cysts〔J〕.Arch Ophthalmol,2009;123(4):1276.
9 Nonaka A,Kondo T,Kikuchi M,et al.Cataract surgery for residual angle closure after peripheral laser iridotomy〔J〕.Ophthalmology,2010;112(7):974.
10 竇曉燕,司馬晶,李 林,等.超聲乳化吸除聯合小梁切除術治療白內障合并青光眼的臨床分析〔J〕.臨床眼科雜志,2010;5(5):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