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東明
(新疆昌吉州交通運輸局,新疆 昌吉 831100)
“十一五”以來農村公路建設投資逐年倍增,道路的建成大大改善了當地老百姓的出行條件。鄉、鎮和行政村通公路率、通油路率不斷提升。截止2012年底,新疆農村公路鄉、鎮通達、通暢率分別達到99.61%和97.45%,建制村通達、通暢率分別達到98.7%和68.7%。昌吉州作為全疆交通基礎設施率先跨越式發展示范地州,鄉鎮通油路率已達100%,建制村通油路率已達96.9%。大規模建設農村公路會出現以下幾大難題。一是養護里程逐年遞增,需養護道路規模越來越大,養護管理成了大問題;二是上級養護資金補助有限,地方配套又較少,造成養護資金不足,不能夠全面養護,道路失養、缺養現象嚴重;三是縣市投入養護資金過大時,按現行政策縣市會要求重新改建道路,進一步爭取上級建設資金,給國家增加負擔。圍繞如何有效解決農村公路建設飽和期與養護的關系、投資與政策的關系,本文從昌吉州農村公路跨越式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今后的發展投資方向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全新的政策投資理念和方法。
為解決老百姓的出行需求,使農村公路更好地為老百姓服務,在農村公路發展初期應當大力提倡公路建設。當農村公路建設發展到一定程度時,農村公路將從建設期向養護期和可持續發展期過度。通鄉、鎮重要農村公路和通村油路工程設計使用年限為6~8年,一個地區的農村公路經過6~8年的建設將實現通暢全覆蓋,正好是一個建設期。農村公路建成后,如果沒有好的養護,沒有新的措施及政策出臺,按老政策將繼續進行新一輪的公路建設。這樣一輪又一輪的重復建設勢必造成國有資金的重復浪費,同時也會形成農村公路一年使用年限后理所當然應重新改建的錯誤認識。因此,應改變政策及投資模式,讓縣市當地政府能主動去愛路、護路和養路,并有計劃地安排確實需要改建的道路,而不是盲目改建、盲目投資。如何讓各縣市將養護資金納入到各級財政預算,確保養護工作的正常開展,使已建成公路的使用年限更長,使用效率更高,同時又能節約投資,提高各縣市主動性,已成為當前形勢下的必要舉措。
以昌吉州為例,在第一輪新疆農村公路富民暢通工程建設末期,也就是“十二五”末期,所有農村將實現公路全覆蓋,此時上級主管部門應適時出臺和修訂農村公路建設投資政策,改變投資模式,并出臺農村公路大、中修政策。具體政策研究內容如下。
2.1 應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出臺改建項目立項建設具體辦法,應加大二次立項前期審查難度,嚴把立項建設關口。無充分必要性的改建項目不予立項。可通過采用合理的指標如老路破損率達到多少、交通量達到多少、路基沉陷整體變形達到什么程度、使用年限應達到幾年以上等,來限制改擴建項目的隨意性。
2.2 對二次改建項目按建成公路使用年限不同劃分資金配套比例,即“年限投資政策法”,具體規定為:
a)對未滿8年服役期限便提出改建的項目,要求地方配套資金比例達到60%及以上;
b)對剛滿8年服役期限提出改建的項目,要求地方配套資金比例達到40%及以上;
c)對服役期限在8~10年以內進行二次改造建設的項目,地方資金配套比例可減少到20%~40%;
d)對服役期限在10年以上進行二次改造的項目,地方資金配套比例可縮減到10%~20%。
結合新疆各地州實際情況的差異,找出科學的投資金配比方案(見表1),計算出一個合理、可行的極值點,既能節約投資又能確保公路完好率和使用率,還可促進地方養護的積極性。

表1 農村公路“年限投資政策法”方案表
昌吉市—佃壩鄉—甘莫公路工程全長42km,按照“年限投資政策”,按當地現價改建投資需5 000萬元;若第8年投資改建,需地方配套資金2 000萬元;若第9年投資改建需地方配套資金1 500萬元;若第10年投資改建需地方配套資金1 000萬元。從以上數字可以看出,隨著道路使用年限的增長,地方配套資金在逐年遞減,每增加一個使用年限可以節省地方配套資金500萬元,按一條三級公路每年養護資金8 000元/km計算,僅33.6萬元。出臺此辦法將起到以下三個作用:
a)地方政府會千方百計拿出較少養護資金去延長農村公路的使用壽命,可有力調動當地政府部門愛路、養路和護路的積極性,同時能更好地發揮屬地管理的作用,確保農村公路能及時得到修補,提高農村公路暢通率和完好率;
b)地方政府會轉變思路,鑒于重新改建道路配套資金較大,不會隨意提出改建要求,在道路較好情況下更愿意去爭取國家養護資金進行養護;
c)不僅可以督促地方政府在第一輪農村公路建設時就抓好農村公路的建設、管理和養護工作,使建成的農村公路質量更高、使用壽命更長、服役年限更久,而且建成項目二次改造時間越長,地方配套資金就越少,這樣可以爭取到更多的上級配套資金。
2.3 啟動農村公路大中修改造計劃,即用較少的大、中修養護資金進行維修,可確保公路維修后繼續使用3~5年。已到使用年限的農村公路可以申請列入大中修改造計劃,并制定實施細則(如罩面、大片路基處理、大面積翻漿處理和橋涵維修等),確保道路繼續使用;自治區交通運輸廳應專門將農村公路大、中修列入計劃,提取部分資金保障計劃的實施。申請大中修計劃國家補助資金的農村公路項目可以適當加大配套資金比,可達到70%~90%,以鼓勵各地政府積極開展大中修項目。避免破壞不嚴重的農村公路大規模重建,浪費國家及地方資金。
新疆昌吉州瑪納斯縣—旱卡子灘鄉—S101線公路改建工程全長35.9km,2003年4月份建設時為三級公路,已使用年限9年;路面破損率到達40%,部分路基變形。按照表1所示投資比例,若重新改建,按照當地現價最少需投資4 500萬元,按地方配套資金占30%計算,需地方配套1 350萬元;如果申請采用“農村公路大中修工程”,需總投資700萬元即可全部修補完成,按照大、中修工程地方只配套比例30%計算,地方只需出資210萬元,并能繼續正常通車使用,延長公路使用年限,地方配套資金節約近1 140萬元。若在第10年建設,需地方配套資金900萬元,地方配套資金也可節約近500萬元。所以采用“年限投資政策法”及結合“農村公路大中修工程”,不僅可以節約國家及地方資金,同時也可以提高地方積極性,促使地方重視公路養護工作,并使地方政府將養護資金納入年度財政預算,更好地確保農村公路的合格率。
作為新疆農村公路建設、管理和養護的示范地州,昌吉州農村公路走在了新疆其它各地州的前列,對其發展中遇到的問題的分析表明,行政主管部門應結合當地農村公路建設的覆蓋率情況,適時出臺相關引導政策,促使各地州在建設向養護過度時期發揮自身能力,提高農村公路好路率、通暢率,使老百姓走上更好的放心路、暢通路,同時更有效地節約國家和地方資金。
[1]邊瑞霞,王雪平,王世良.公路養護小修保養預算中路面破損率的整理過程[J].山東交通科技,2009,(4):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