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中彥
(貴州省公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8)
本合同段謝都隧道為分離式長隧道,左幅隧道起訖樁號為ZK1726+780~ZK1728+415,全長1 635m,最大埋深為98m,右幅隧道起訖樁號為YK1726+735~YK1728+430,全長1 695m,最大埋深98m。 左右幅隧道平面線形進口段均位于R=1650m的圓曲線上,中間為直線段,出口段均位于R=6000m的圓曲線上。左右幅隧道均為上坡,縱坡為1.9%。根據本隧道地質情況和設計特點,對Ⅵ級圍巖按照CD法、Ⅴ級圍巖按照留核心土法進行施工。
洞身開挖是隧道施工的關鍵工序,開挖方案主要根據圍巖的情況確定,以有效滿足開挖質量要求,經濟快速的完成施工任務。本合同段隧道通過的圍巖有Ⅴ、Ⅳ、Ⅲ級圍巖,根據本隧道地質情況和設計特點,按照新奧法的施工原理,明洞襯砌段采用S—Ma施工;Ⅴ級圍巖淺埋偏壓及洞口段采用S—Ⅴa,Ⅴ級圍巖淺埋段采用S—Ⅴb,Ⅴ級圍巖深埋段采用S—Ⅴc,均采用環形開挖留核心土法開挖;Ⅳ級圍巖較差段采用S—Ⅳa,Ⅳ級圍巖一般段采用S—Ⅳb,均采用臺階法開挖;Ⅲ級圍巖段采用S—Ⅲa,采用全斷面開挖;緊急停車帶Ⅳ級圍巖段采用SJ—Ⅳa,采用環形開挖留核心土法開挖;緊急停車帶Ⅲ級圍巖段采用SJ—Ⅲa,采用臺階法開挖。
本隧道施工按照新奧法的原理,采用預裂光面爆破技術,錨噴初期支護,以量測數據為施工依據。開挖采用鉆孔臺車和風動鑿巖機鉆孔,實施光面爆破,輪式裝載機裝碴,自卸汽車出碴,利用芬蘭產NORMET914WP型砼噴射手和TK—961濕噴機進行錨噴支護。二次襯砌采用9m襯砌臺車全斷面進行,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合,砼運輸車運送,砼輸送泵灌注,插入式振搗器搗實。
本隧道掘進采用進、出口雙洞雙向掘進方式施工,當隧道距貫通50m左右,爆破作業時互相提前1h通知,以免發生意外情況;當距貫通15m時,采用獨頭掘進方式(為方便排水本隧道擬安排進口順坡段施工,出口反坡停止掘進,安排其他后序作業),且爆破時提前通知并在停止施工的作業面200m左右設立明顯的警戒標志。
每個洞口作業面計劃在正常進洞以后平均月成洞50m左右,前一個月進行施工準備,鋪設供水管路、供電線路,建高位水池、拌合站、空壓機房、鋼筋加工房、材料庫房等臨時設施,高壓水池設于洞頂地形較為平緩位置。平整施工場地,機械設備和人員進場,開挖洞口路基土石方,暴露洞口達到正式進洞條件。
Ⅴ級圍巖淺埋偏壓及洞口段采用S—Ⅴa,采用環形開挖預留核心土法施工,每循環計劃進尺1.0m,開挖后及時施作相應的初期支護及臨時支護,全斷面開挖完成后及時施作仰拱,使隧道封閉成環。
初期支護在上下斷面分界處每榀拱架設置4根φ25中空注漿鎖腳錨桿加固,同時下半部左右兩邊交錯開挖,考慮開挖下半部以及不良地質對施工可能帶來的影響,S—Ⅴa型支護圍巖段月計劃安排36m,共計掘進作業循環時間20h。
Ⅴ級圍巖一般段采用S—Ⅴb,采用環形開挖預留核心土法施工,每循環計劃進尺1.1m,開挖后及時施作相應的初期支護及臨時支護,全斷面開挖完成后及時施作仰拱,使隧道封閉成環。初期支護在上下斷面分界處每榀拱架設置4根φ25中空注漿鎖腳錨桿加固,同時下半部左右兩邊交錯開挖,考慮開挖下半部以及不良地質對施工可能帶來的影響,S—Ⅴb型支護圍巖段月計劃安排40m。共計掘進作業循環時間為20h,表中作業時間為平均分攤時間。
Ⅴ級圍巖深埋且地質條件較好段采用S—Ⅴc,采用環形開挖預留核心土法施工,每循環計劃進尺1.3m,開挖后及時施作相應的初期支護及臨時支護,全斷面開挖完成后及時施作仰拱,使隧道封閉成環。
初期支護在上下斷面分界處每榀拱架設置4根φ25中空注漿鎖腳錨桿加固,同時下半部左右兩邊交錯開挖,考慮開挖下半部以及不良地質對施工可能帶來的影響,S—Ⅴc型支護圍巖段月計劃安排47m,共計掘進作業循環時間為20h,表中作業時間為平均分攤時間。
Ⅳ級圍巖較差段采用S-Ⅳa型,采用臺階法開挖,每循環計劃進尺1.5m;上半斷面采用鉆孔臺車鉆孔,下斷面采用氣腿式風鉆鉆孔。上半斷面采用裝載機出碴,下斷面采用挖掘機裝碴,自卸汽車運輸。洞身開挖后,立即施作相應的初期支護,及時封閉圍巖,全斷面開挖完成后施作仰拱,形成隧道封閉環。S—Ⅳa型支護圍巖段,月進尺安排54m,共計作業循環時間20h。
Ⅳ級圍巖一般段采用S—Ⅳb型,采用臺階法開挖施工,每循環計劃進尺1.5m;上半斷面采用鉆孔臺車鉆孔,下斷面采用氣腿式風鉆鉆孔。上半斷面采用裝載機出碴,下斷面采用挖掘機裝碴,自卸汽車運輸。洞身開挖后,立即施作相應的初期支護,及時封閉圍巖,全斷面開挖完成后施作仰拱,形成隧道封閉環。S—Ⅳb型支護圍巖段,月進尺安排54m,共計作業循環時間20h。
Ⅳ級圍巖深埋且巖石抗壓強度大于50MPa段采用S—Ⅳc型,采用臺階法開挖施工,每循環計劃進尺1.8m;上半斷面采用鉆孔臺車鉆孔,下斷面采用氣腿式風鉆鉆孔。上半斷面采用裝載機出碴,下斷面采用挖掘機裝碴,自卸汽車運輸。洞身開挖后,立即施作相應的初期支護,及時封閉圍巖,全斷面開挖完成后施作仰拱,形成隧道封閉環。S—Ⅳc型支護圍巖段,月進尺安排65m,共計作業循環時間20h。
Ⅲ級圍巖段采用S—Ⅲa型,采用全斷面法開挖施工,每循環計劃進尺3.5m;上半斷面采用鉆孔臺車鉆孔,下斷面采用氣腿式風鉆鉆孔。上半斷面采用裝載機出碴,下斷面采用挖掘機裝碴,自卸汽車運輸。洞身開挖后,立即施作錨噴初期支護,及時封閉圍巖,施作仰拱,形成隧道封閉環。S-Ⅲa型支護圍巖段,月進尺安排125m,共計作業循環時間20h。
根據圍巖地質超前預報以及對掌子面圍巖觀察分析,首先進行必要的超前支護,然后即可進行中隔墻法施工,其施工順序為:先開挖左側洞室,做好初期支護,再開挖右側洞室做好初期支護,形成整體主要承載結構,再施作防排水措施和澆筑仰拱及回填,拆除中隔墻鋪設防水層,整體式澆筑二次襯砌。
根據圍巖情況,采用以挖掘機開挖為主,輔以人力風鎬對輪廓線進行整修的施工方案,當遇上大塊骨石時,采用預裂控制爆破技術進行松動清除。施工中,先行導坑的距離將視地質條件(圍巖情況、涌水情況)而定,一般在7~10m,當圍巖基礎承載力較低,側壓力較大時,可調整到3~5m。以便盡早閉合成環形成整體受力。
施工中嚴格控制各開挖分部循環進尺,開挖和支護工序必須銜接緊密,以減少圍巖變形。除圍巖側壁部外,其余各部的開挖必須在鄰近作業面的初期支護達到一定強度后進行。拆除中壁時,腳手架一定要牢固,施工人員通過拆除點時要注意聯系。加強對圍巖和支護的動態監測,根據量測數據及時判斷圍巖和支護的穩定情況,如有異常及時處理。同時應充分利用圍巖側壁部圍巖變化情況,分析、預報前方地質情況。
環形留核心土法即對開挖斷面按起拱線的位置分成二個臺階,上臺階在開挖時預留斷面核心土,沿環形用人工風鎬開挖,遇有骨石時采用松動爆破清除。其施工工藝如圖1所示。

圖1 環形留核心土法示意圖
對于本工程臺階法優先采用三臂液壓鉆孔臺車鉆眼,鉆頭規格為φ48、φ102。掏槽眼采用雙臨空(臺階法)形式,中空孔直徑φ102,光面爆破采用塑料導爆管非電起爆系統,毫秒微差有序起爆。
在Ⅲ類圍巖的斷面開挖中,采用全斷面開挖,液壓鉆孔臺車鉆眼,鉆頭規格為φ48、φ102。掏槽眼采用三臨空(全斷面)形式,中空孔直徑φ102,光面爆破采用塑料導爆管非電起爆系統,毫秒微差有序起爆;挖掘機出料,自卸汽車運輸出渣。
在快速發展的公路建設中,在多山的地區,隧道工程成為公路工程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隧道施工主要包括開挖和支護兩大部分,對于隧道開挖施工應該充分地結合地質條件等情況而綜合考慮,選取安全、合理、有效的開挖方案。
[1]王海珍,孫星亮.淺埋大跨公路隧道施工技術[J].土工基礎,2007,(5):118-119.
[2]曾亞平.防治隧道坍方的施工技術探討[J].湖南理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1):31-33.
[3]張祝安.淺析某公路工程隧道設計[J].山西建筑,2008,(3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