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嵐
談“偽娘”舞臺表現的社會影響
■欒嵐
“男旦”藝術是在特定的歷史時期下產生的具有特定思想文化背景、特定社會意識和特定時代心理的特殊的藝術現象,必將隨著這一特定的社會、思想、文化和時代的漸變而發生、發展。隨著今天涌動的時尚潮流,大量的選秀節目層出不窮,讓人們眼花繚亂,選秀節目中眾多“偽娘”的出現,其發展趨勢和被大眾接受程度是值得我們探究和分析的。
偽娘 舞臺表現 社會影響
從久遠的古代到現實的今天,縱觀中西,我們的生活中呈現了眾多的傳統與新潮的碰撞,當下被炒得沸沸揚揚的“偽娘”現象,引發了大眾從不同角度的關注和審視。“偽娘”現象的出現描繪了“希望——競爭——分化——動蕩——享受——希望……”這樣循環往復的藝術發生、發展的軌跡。
曾經深受上一代人追捧的“男旦”藝術是在非常特殊的一個歷史階段、在一個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社會意識下產生出來的特別的藝術形式。它一方面能給大眾的生活帶來精美絕倫的視覺享受,另一方面又能讓人們透過它真實的表現形式,看到其隱藏在深層次的人文心理的“投影”。它的“存在”亦或是“滅亡”,我們都應該抱有一個平常的心態,因為歷史會驗證一切、歷史自然會有一個公正的判斷——已經做出部分答案的歷史,還能更深一步做出全面、正確的答案。我們不能輕而易舉地把一種模仿當作是經歷數百年大浪淘沙的藝術來欣賞。
在科技迅猛發展、時尚潮流涌動的今天,大量的選秀節目層出不窮,讓我們眼花繚亂。“快男”中眾多“偽娘”的出現,不能不讓我們陷入深深的思索:這種選秀節目選出的是什么?這種性別的叛逆怎么就能讓年輕人狂熱地效仿?難道諸如“偽娘”這種另類的表演能算做是藝術嗎?其答案是當然不會!因為這樣的表演根本稱不上是藝術,根本與我們前面所談到的“男旦”藝術無法比擬。
據有關資料記載,“偽娘”的含義即指外貌和形體天然似女性化的美,具有比較強的萌屬性,生理特征為男性的大多數“偽娘”會給人以錯誤的感覺,容易被誤以為是女性,更有甚者能夠萌過大多數的女性。“偽娘”只有在很自然的情況下(即沒有化妝修飾也沒有任何女性化打扮的情況下)具有和女性一樣或者更美于女性的容貌的男性。“偽娘”是不需要脂粉化妝和任何的女性裝扮的,大多數“偽娘”平時的表現都是非常正常的男性,“偽娘”自身并不會否定他作為男性的氣質,“偽娘”其實就是我們所常說的“美男子”。身穿女性服裝的男性角色我們稱作是:女裝子。既然這樣的一種新鮮事物能成為一種文化元素(至少現在在年輕一代的人群范圍中形成了),那么我們就有必要對它進行詮釋了。太多對“偽娘”還不十分了解的人,已經把“偽娘”這個概念用放大鏡擴大化了,導致“偽娘”的概念更加模糊不清,越來越偏離“偽娘”原有的含義,并不斷扭曲。
明明是七尺男子漢卻偏要以女性的面孔登臺亮相,這種沖動來源于他們急于被關注、急于被炒作、急于成名的心理,是這種心理促使他們鼓足勇氣以另類的方式示人,達到成功、出名的目的。他們眼見了前車之鑒,諸如在“超女”選拔中,李宇春和周筆暢中性的造型和表演讓少男少女愛得發狂,歌迷神魂顛倒,短短的時間紅遍全國,出場費高達幾十萬元。這種誘惑讓后面參加“快男”的選手們費盡心機地效仿,為的是也能象“春哥”那樣一夜成名,即使不能一舉奪冠,也要一夜竄紅,大大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成為譚維維和王錚亮那樣的明星,還可以掛個音樂學院客座教授的頭銜,名利雙收。正是這些“成功者”的足跡,讓十余位“快男”選手不惜在舞臺上、在全國電視觀眾面前忸怩造作,拿出不敢恭維的娘娘腔,認真地回答評委對他們性別提出的質疑,甚至還會意氣用事地與評委展開唇槍舌劍:“我的表演是藝術,是真正的反串藝術!”
“只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掉你的容顏……”這是一首王菲的經典歌曲《傳奇》的歌詞。可是這不是選“快男”嗎?怎么突然會冒出個女聲來呢?臺下所有人都順著這柔弱的女聲嗓音望去,不禁冒出一身冷汗,真的就是一位“女生”在唱《傳奇》。很快,“快男”選手中擁有一副可與王菲的天籟之聲媲美的嗓音的劉著成為最受觀眾矚目的爭議選手。讓人預想不到的是,劉著的“非主流”裝束和女性打扮并沒有受到90后一代的非議,反而贏得這些年輕網友的力挺,更有甚者直呼他是“中國版的河莉秀”。劉著美艷的照片在網上傳播開來,驚艷的程度簡直比女人還要女人,他身著黑色的小西服、迷你裙、黑色絲襪,俊俏、精致的容貌象極了日本的卡通片中的美女;加上他故意作出的含羞、嬌嗔的表情,欲言又止的眼神,讓人很難相信“她”是個陽光男孩兒了!
當時海選的現場劉著曾經唱了兩首歌:《飄》(原創)和《傳奇》,眼看著這位貌美如花的選手,評委江智民一再揉清雙眼,半天才問出一句話:“你到底是男生還是女生啊?”劉著用自己的纖手掩住了粉紅色的櫻桃小口,發出清脆的笑聲:“我一定是個男孩子了,不然組委會怎么會讓我報名呢?我很小的時候就非常喜歡小女孩兒的打扮,媽媽也喜歡,所以到現在我的日常生活中也都是這樣打扮的。我不想有什么改變,只想在今天這個舞臺上表現真實的自我!”海選后視頻馬上被傳到了網上,網友們也紛紛對他的性別產生懷疑。年長一些的網友直言不諱地發貼:劉著就是李宇春再現;看完他的舞臺表演,簡直想弄瞎我的眼……同時百度貼吧也有支持劉著的90后粉絲立刻組織成立了親友團,力挺劉著。劉著版“快樂男生”的出現,讓“偽娘”一舉成為最熱的流行詞匯。當“偽娘”走近大眾,人們的認可程度和社會對此類事物的適應能力與承受能力受到了挑戰。有位成都版的Lady Gaga賴川也曾一度引起媒體的關注,非主流的出位造型和并不是很完美的演唱讓他成為焦點人物之一。在舞臺上,他演唱完歌曲之后并沒有得到評委對于他造型和演唱的認可,安妮玫瑰更是直接抨擊他:不是為了藝術獻身,而是犧牲了藝術,讓藝術為他獻身了。下場后的賴川極其憤慨,對安妮玫瑰給他的指責更是耿耿于懷、憤憤不平,聲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審美觀點,他并沒有想借這個舞臺炒作自己的企圖,已經得到很多網友支持的他更有信心毛遂自薦稱:“我可以為張藝謀導演的大片擔綱主演。”
類似劉著和成都版Lady Gaga這樣的中性選手還真是不少,即便是穿著打扮不象他們那般女性化,可一張嘴就都是娘娘腔,讓人真是不知所措、哭笑不得。娛樂記者曾經采訪了幾名這樣的選手,他們都實實在在地表示,因為自己在演唱功底、外貌形體上都沒有任何優勢,所以在舞臺上只能用奇裝異服弄些花樣引人注目。
“快樂男聲”的主要賣點就在于“偽娘”的出現,從街頭巷尾的人群議論中“偽娘”這一代名詞的高頻率出現來看,各大媒體的瘋狂炒作應該說是達到了預期效果的。大多數人都認為這是一種媒體媚俗化的傾向,“偽娘”的面世顛倒了人們的思維,是對中華民族五千年傳統文化的重磅出擊。“偽娘”不僅在視覺上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沖擊,更主要的是給我們帶來了一種低俗化的思想導向,人們關注的不再是比賽的過程和結果,而是關注“偽娘”這個熱點話題所帶來的社會效應,以及由此而產生的一系列媒體炒作所帶來的效益。
我認為,“偽娘”舞臺表現的目的顯而易見,是為了達到“快樂男聲”的大規模宣傳,以此一炮走紅;而各個媒體則把“偽娘”當作借口,達到他們炒作娛樂節目,進而獲得高額利潤的目的。在媒介日益發達、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各個媒體要想在競爭中求生存、謀發展、取得重要的地位,關鍵就在于觀眾、在于觀眾數量上的較量。所以,媒體不想被“寂寞”地淘汰掉,就要想方設法地吸引觀眾的眼球,當然,也正因為如此,媒介的競爭才一步步地走向低俗化,以低級趣味性的八卦新聞來考驗人們的傳統思維,激發人們的好奇心,從而吸引觀眾。這種低俗化的惡意競爭,同時也給觀眾帶來了很多的負面影響,觀眾把目光聚焦在“偽娘”身上,把表演“偽娘”的這一部分年輕人當成是一種工具推向了社會輿論的風口浪尖上,任眾人“口誅筆伐”,不僅會給這些年輕人的實際生活帶來了困擾,而且在某些程度上還會給這些年輕人造成精神上的傷害。所以說,舞臺上“快男偽娘”的表演實際上只是一種故弄玄虛、嘩眾取寵的手段,它并沒有實質上的意義。面對當前一些媒體的這種錯誤導向,我認為“偽娘”的炒作實屬不當,應該正視整個社會的價值觀的引導。
幾年前“偽男”打扮的少女明星曾一度引領了風尚標,而現在“偽娘”表演的帥哥又擺呈在了我們的眼前。他們讓眾多追趕潮流的少男少女照樣子“扮酷”,猛然間讓我們突然不懂了“性別美”。“中性”打扮的女生,我想大家是可以接受的,她們雖然模樣長得不漂亮,但是能穿出自己的個性來也是不錯的。而對于“偽娘”這個概念我是全然不能接受的,難道男人的美就是看他長得酷似女人嗎?因而“偽娘”應該是一種錯誤的流行。當今社會發展如此迅速,為了引人注目,我們常常需要打破一些常規,就連男女之間談戀愛也開始了打破常規。這些出生在九十年代的孩子們,從小是伴著日系漫畫、動畫片長大的,他們受到家長過分地溺愛,過于精心地裝扮導致他們從小就對性別沒有明確的認識,當其長大后具備了個人意識的時候,又趕上我們這個思想大開放的時代,對于他們來說談戀愛已經是小學時期的事情了,而“同性戀”、“偽系列”自然成為他們滿足強烈的好奇心和趕時髦的新追求。當“偽娘”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是抱著一種看客的心態在觀望的,并習慣性的不表現出明確的態度。我想說的是正是這種習慣性的不表現任何態度造成了惡性循環。曾幾何時,我們視第三者破壞別人的家庭默不作聲,現在“小三”、“小四”、“小N”隨處可見;曾幾何時我們視“傍大款”莫不作聲,現在“大學生傍大款”已經成為那些愛慕虛榮的女孩子的終身追求;現在我們視“偽娘”如果依然默不作聲,那么不久的將來是不是會出現滿大街的男不男、女不女的妖精呢?
人們的意識形態很容易形成又很容易改變。放開政治導向不說,只從媒體導向來講,我們的思想在短短的30年里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四大名旦的精彩演繹還深深地扎根在我們這一代人心里的時候,當我們依舊喜歡“男旦”表演藝術的時候,我們的下一代已經開始了這種“偽娘”表演,原因正是媒體的導向。現在如果娛樂雜志、新聞媒體、形象設計師們繼續炒作“偽娘”之“美”的話,恐怕“偽娘”現象只會是越演越糟。我們提倡人是要爭取自由的權利的,可是自由的度是應該有所控制和保留的,是應該有個底限的,如果有朝一日滿街的男人都打扮成了“偽娘”,所有的女人都搖身變成了“偽爺們”,那后果實在是不堪設想。或許到那個時候從客觀上講會出現一種新的和諧,但是我真的不想看到那天。
“偽娘”的舞臺表現與“男旦”的藝術表現是完全不同的。“偽娘”的表演只為了一時的嘩眾取寵,為了一夜成名,而我們摯愛的“男旦”藝術則是歷經數百年的洗禮而深深鐫刻在我們記憶里的經久不衰的真正藝術。它的美妙絕倫,它的傾國傾城正在走向國際,融入現代,成為當今中國文化的重要品牌……
當前,我們必須做到加強對文化產業創作的正確引導,真正地從人們的需求出發,繼承和發揚中華五千年文化的優良傳統,對于世界各地的有益文化成果要取其精華,推出更多更好的群眾喜聞樂見、藝術性思想性和觀賞性相統一的精品之作。要引導工作在第一線上的廣大文化工作者和單位主動實踐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系,堅定不動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堅決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的風氣。
傳統的藝術不要背離我們越走越遠,我們都渴望著象“男旦”這樣真正的藝術走進我們的視野,重現昨天的輝煌;低級媚俗的舞臺表演請不要模糊了青少年的雙眼,我們痛斥這種心理扭曲的打扮讓這些天真單純的孩子們迷失了前行的方向,社會要進步,國家要發展,祖國的未來更需要健康陽光的下一代!(黑龍江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系)
陳友峰《柔韌”的生存與“剛性”的毀滅》,中國新聞網陳婭玲《“男旦”藝術現象的文化內涵》
魯德俊《該培養男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