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莉莉
話劇演員的任務就是在舞臺上創造各種各樣真實、鮮明的人物形象。我們在舞臺上看到成功的藝術形象,都是由于演員有深厚的生活經驗積累,對人物有深刻的體驗和理解,并找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達方式,才能使舞臺形象鮮明、真實。美國現代著名演員,表演教育家艾瑞克·莫瑞斯在他的《請不要表演》一書中論述了觀察生活的重要性,他強調演員要從生活中吸取創造角色的養料,這對克服我們表演中一些因襲陳舊手法的弊病,防止表演刻板化,都是有意義的。洪琛先生有句精辟名言:“會演戲的演人,不會演戲的演戲。”其奧秘無非是演員熟悉生活與否。北京人藝在藝術總結中把他們成功的經驗歸結為:“濃厚的生活基礎,深刻的體驗,鮮明的表現力。”其中又將“深厚的生活基礎”放在了演員藝術創作的首位。生活是文藝創作的唯一源泉,直接和間接的生活積累對藝術創作極為重要。表演藝術能否在舞臺上創造活生生的、真實、鮮明的藝術形象,取決于演員對生活、人物的熟悉程度和理解程度。所以演員應該接觸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熟悉一切人。深入生活時,不僅要觀察生活的表面現象,還要透過現象把握生活的實質,了解各種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
觀察是人的一種本能,人們在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觀察,但生活中人的觀察是下意識的,而作為演員應是有意識、有目的地觀察生活,觀察人的行為性質,人與其行動的外部環境之間的細致關系,并把觀察到的東西加以感受,體驗,儲存在自己記憶中,為創作提供素材。
首先要拜生活為師,深入觀察。要向生活學習,深入社會實際,透過生活的表面現象,進一步認識到生活中發生的新變化。深入地理解周圍的外界事物,而不是局限于主觀臆想。發展聯想和理解力,從而增長體驗、感受力,感受越多,體驗越深,反應也就越準確。觀察力提高了,就能準確分析人們的行為,并明白它們的來由,就能尋找到某些人物行為的依據。
于是之先生對觀察生活作了精辟概括:“演員應該象一個苦吟詩人,敏銳地去感受,把生活的里里外外不遺漏地、一絲一毫都記載下來,記在情感中,記在筆記本里……,典型是存在的,但他不存在于實際生活中哪一個人身上,只存在演員的創作里,演員不斷地積累生活知識,集腋成裘,一旦創作人物需要時,就能隨心所欲,游刃有余。”所以觀察生活使演員打開通向角色心靈的鑰匙,從而自信地構建人物的形象。
模擬是表演藝術的一種技能,是觀察生活、獲取創作素材的重要環節。模擬既要細致入微觀察人物外部形體特征,又要設身處地地揣摩和體驗其思想感情和心理特征,有選擇、有構思、有設想地進行再創造。直接或間接地從生活中發現并捕捉某個人物的某種生活細節,某種生活自我感覺,某種具有鮮明性格特征的眼神、姿態、手勢、語調、語氣、步態、節奏等等,在動與靜時的神態及形態,調動全部身心去體驗、去感受,運用全身的工具和語言、聲音、形體、表情等,改變自己原有的體態,反復揣摩加以練習,從形似向神似發展得以形神兼備,從有意識向下意識過渡,從生活中卓有成效地汲取創作素材,再經過自己的加工、提煉、取舍、設計,運用到塑造的人物形象上去,準確、鮮明地表現人物形象。我在獲得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的話劇《母親的守望》中扮演的與自己性別、年齡相差較遠的流浪兒童“小軍”這個人物時,在觀察小男孩的形體、表情以及聲音,說話習慣等方面反復揣摩、比較,找出自己與小男孩的不同之處,改變自己的習慣動作,講話節奏,邏輯重音,塑造出“小軍”的人物形象。
觀察生活,必須注意以下幾點:這個人的穿著及服飾打扮,他如何運用隨身所帶的各種小道具、帽子、服飾、包等等,這些與性格都有關系。這個人什么職業,有什么職業特征?有什么習慣動作、生理特征。這些往往和人物的地位、身份有關。注意神態和相互關系,通過觀察人物之間的行為、態度、交流方式及感情傳達的微妙形式來判定人物之間的關系和程序;注意觀察人們內心與表面不符合的情感的流露;觀察在生活中發生的事件中每個人的態度和表達方式,以及每個人處理事件的獨特行為方式,這與人物性格密切相關;了解時代背景和周圍環境對人的行為方式,倫理觀念的影響,這與人物行為有關。尋找人物表達感情的獨特方式和方法,注意每個人獨特的行為邏輯和獨特的心理狀態,獨特的音容笑貌。
在我從事話劇表演藝術近二十年過程中,在塑造了不同年齡、性別、職業的人物中,我深刻體會到走向社會,走向生活,到集市、商場、飯店、學校、工廠、軍營、農村、寺廟,人群活動越集中,人物特征更明顯,交流方式更多樣化,反復地觀察各種各樣有鮮明內外部性格特征的人,觀察各種階層、各種性格、各種年齡的人,觀察他們在做什么以及怎樣做,他的做法、行動與別的人有什么不同,為什么?他是什么階層的人物,可能是什么出身,受的教育會是怎樣的,他為什么這樣打扮,他的語言習慣,他在行動時怎樣想的,等等,每天、每時、每刻,我們都在積累,厚積薄發……。總之,只有了解熟悉生活,才能真正開啟演員的才能,幫助演員塑造出各種各樣、形形色色、各個層面的鮮活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