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曉蕓
我對“優秀戲曲演員”的理解
■戚曉蕓
人們常用“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來形容作為戲曲演員的不易。一個成熟的演員在舞臺上無論飾演何種角色都能“神形兼備”,演什么像什么,成功地塑造閃耀著藝術光輝、感人至深的舞臺形象,總能讓觀眾為之叫好,我們稱之為“入戲”。而要達此目的,那就要踏踏實實地靠臺下日積月累的磨礪。所謂表演就是以演員自身來塑造舞臺人物形象的藝術,是人演人的創作活動。而作為這一活動主體的演員自身,就必須要具有一定專業技能即表演技巧,同時,也需要一定的文化藝術修養。戲曲演員在舞臺表演上能否得到觀眾的肯定,是一個演員價值的具體體現。如何才能成長為一位受觀眾歡迎的優秀的戲曲演員呢?我認為專業技能和文化修養缺一不可。
首先,專業技能訓練是成就一個優秀戲曲演員的基礎。對于一位優秀的演員來說,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能非常重要。戲曲演員的基本功主要包括:腰功、腿功、身段、臺步、軟硬毯子功、形體、身段等。這其中,形體訓練又是專業技能訓練的基礎。形體訓練,即對演員進行科學、規范的形體基本功訓練,對演員原有的未經訓練的自然形態進行改變,使其端正、舒展、靈活自如、得心應手,具有演員所需要的可塑性,“把粗糙的身體變得細膩些。”而要掌握這些技能,唯一的途徑就是必須持之以恒,通過長期嚴格的訓練,積累大量的基本功和技術,再靈活運用戲劇舞臺特定的程式手段,去塑造一個個鮮活的戲曲舞臺形象,以期達到真實地反映生活,讓觀眾通過觀看表演達到審美和娛樂的滿足。
舞臺上運用的程式化表演是中國戲曲的主要特征之一,它是對生活的模仿,更是對生活的概括、夸張、裝飾甚至變形;程式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一方面演員需要經過長期的形體程式技巧訓練,形體動作才能完全適應戲曲舞臺的需求,另一方面演員必須要向生活學習,運用所學技巧結合生活體驗,在舞臺上將劇目所要呈現的內容得到準確、生動、鮮明的體現,才能演活角色,服務好劇情需求。試想一個演員不具備腰功、腿功,臺步走不了,靴子不聽使喚,那怎能叫演戲?同時,演員沒有生活,也一定演不好或演不像戲。
還有就是戲曲音樂、唱腔、念白的訓練了。演員對戲曲音樂(文武場)、唱腔板式及轉換、道白等都必須認真去學習掌握,音樂、唱腔、念白在戲曲表演中具有很重要的位置。總起來說,就是介紹規定情境和幫助刻畫人物,傳達人物內的在情感。一出戲的氣氛節奏是跟人物的情感緊緊聯系在一起的,演員只有準確地把握人物的內在節奏,全劇外部節奏才能找準。唱腔、念白是戲曲演員的必修課,唱念是戲曲表演中極其重要的手段,在戲曲中唱念深刻體現著人物及故事情節的變化,演唱要將情、腔、字等密切結合起來,以聲傳情、以情動人,感染觀眾,使觀眾聽其聲知其意,達到真正的藝術表演效果。換一句話說:專業技能就是萬丈高樓的地基,地基打不牢,萬丈高樓就是水中月鏡中花。
然而,單純地展現程式等所學技巧,充其量不過是功夫或特技的展示或炫耀,與成功塑造人物演好戲的要求還有很大距離。戲劇表演需要個性,需要鮮活的形象,必須將所學“用活”。所謂“用活”,就是從生活出發,以戲統技,以情演人,才能在舞臺上創造出具有藝術美的獨特的人物形象。戲劇演員要演好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必須要創造角色,理解人物,體現個性,勇于實踐,不斷探索,把握角色的主題,挖掘人物的性格核心,這樣的人物角色才能得到觀眾的認可。如我排演《情探》王魁這一角色時,了解到王魁最初對敫桂英感激、愛慕以及高中之后入贅丞相府前的矛盾心理,最后權衡利弊狠心修棄桂英的過程。王魁內心深處的愧疚與恐懼,最后桂英魂魄索命時,無情舉劍的猙獰面目,通過大段的人物自白與唱腔表達得酣暢淋漓。這出戲,使我深深體會到塑造人物內心世界是戲曲表演藝術的關鍵。一個演員能否成功地飾演好一個角色,首先必須對飾演的角色和與劇中其他人物的關系有一個清醒的深刻認識,那么分析精研劇本則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從而才能準確把握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情感的起伏。根據不同的劇情,不同的人物做具體分析。在揚劇《奇冤記》中我扮演茶樓伙計李小二這一反派角色,和我以往所扮演的角色大相徑庭。雖然戲份不是很多,但卻是全劇的關鍵。演壞人也不應個個貪財好色,如出一轍。他們中有的為權,有的為名,有的為利,有的為色。角色各有特點,性格或詼諧,或沉穩,或狡詐。演員要深入角色,認真分析體會,演出各個角色的個性來,通過舞臺語言、行為來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內心活動,才能揭示出人物的美、丑、惡。
其次,良好的文化素養是成就一個優秀戲曲演員的催化劑。演員在苦練專業的同時,更要不斷提高文化水平,加強文化修養。演員的每一句唱詞,每一個身段動作,只做到心里明白還不夠,要能講出道理,多問“為什么”,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這就需要演員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做支撐,要將一切與戲曲表演有關的知識和舞臺實踐結合在一起,總結上升為理論,指導并不斷提高自己的表演藝術水平。演員要通過對文化知識的吸取、鉆研,將所學化為表演的藝術原料,滲透到角色塑造中去,才能對所塑造的藝術形象的“品味”產生作用。翻閱古今資料,凡造詣精湛、貢獻卓著者,大都是興趣廣泛、知識淵博,有的甚至是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精通的多面手。新時期的演員,絕不只是目光短淺、孤陋寡聞,只會唱幾出的“藝人”。所以,一個優秀的戲曲演員一定是個有較高文化素養的人,具備優良的文化素養可以加快一個演員的成長步伐。
演員成功決不是偶然的,離不開專業技能的苦練,離不開文化素養的苦練,離不開生活中的積累。而藝術修養是長期的,往往不易立竿見影,要靠“長期積累,偶爾得之”,像蓋叫天所說:“兼收并蓄,指不定哪塊云彩有雨”。只要博采勤工,持之以恒,久之必有成果,修養、氣質都會提高,才能在藝術的道路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