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芬
用心演戲戲在心中
——演戲心得
■朱小芬
戲劇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戲劇演出離不開演員的二度創作,藝術前輩教導我們只有練好‘心功’,才能演好角色,塑造好人物。
戲諺說:“身在戲中,戲在心中,”裝得不像不如不唱,“要一人千面,不要千人一面”,要裝得像,達到“一人千面”,演員就必須用“心”去演戲,川劇中有“走神不走神,一定見假真”、“戲從心中起,滿堂都動情”的藝訣,演員演戲如果從心上做起,心上有了角色,有了規定情景,看山如山在,見水水在流,由內而外,演來就會真實可信,同時也可克服表演上死背臺詞,空架子,擠感情,一道湯的毛病。
演員在戲里面扮演的角色說些什么?做些什么?應該怎么去說怎么去做,都必須在劇本所提示的規定情景中展現,感人者情,動人者藝,感人動人靠悟戲,我們不但可以把角色塑造得真實可信,并能把劇情補充得更生動感人。
大型傳統錫劇《啞女告狀》中的女主角掌上珠是一位知理懂禮,善待他人的古代女性,親生父母雙亡,后母視她為眼中釘肉中刺,百般刁難,尋畔毒打,最后竟要一把火將她燒死在聽月樓,她大難不死,上京告狀,見到了與繼母一樣狠毒的異母妹妹掌賽珠,一番花言巧語之后,她以善良之心原諒了掌賽珠的惡行,但掌賽珠迫害她的惡行仍未結束,直至最后在公堂上,贓證俱在,王法難容,她仍然懇求陳光祖原諒兩個惡人;對落魄書生陳光祖,她是不離不棄、急難相助,真情相待;對老管家掌忠和異性兄弟呆大,視如長輩和親哥哥,對他們情真意誠。我把這些戲悟出來,思路脈胳清晰了,關系理順了,在表演時行動線也就出來了。于是一個有血有肉可敬可親、使人同情的女子形象栩栩如生呈現在舞臺上。《啞女告狀》在所演之處,觀眾總是伴以掌聲和同情的淚水,我所演的角色得到同行和觀眾們的一致好評。
每一次演出我總是提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化好妝以后,默念臺詞,心無二用,出場前在后臺就醞釀感情帶戲上場,全部演出全神貫注,思想集中。入戲,顧名思義就是演員在舞臺上要入到戲里面去,“不染外思,不存雜念”。戲諺說:“演員一走神,觀眾便散神。”要求演員在臺上扮演角色時要心無雜念,全部融入劇情和角色中去。如在《啞女告狀》第六場上京告狀一場中表演難度是相當大的,舞臺上沒有任何布景,也沒任何支點,全部要靠演員表現出來,哥哥呆大(一人扮倆,哥哥呆大假人扮)背著掌上珠行進在荒野之上,沙飛風吼路茫茫,寒煙哀柳云山悠,扶峭壁攀藤蘿苔滑林幽,懸崖邊臨深淵鳥怯猿愁。這一切都要在演員的唱、做、舞中表現出來,每到這一場我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戲中,腳下走的是哥哥呆大背著我如馬如牛艱難跋涉的步履;上面表演的是掌上珠,道路的艱辛,對哥哥的感激,對繼母惡行的控訴和千難萬險不畏懼的決心,都要很準確地體現出來。由于我是全身心在演戲,整個人融入戲中,情感發揮得特別好,我瘦弱的身體里爆發出無限的力量,特別是最后的跪步,我一步一步艱難地向京城而去……觀眾以熱烈的掌聲對我的表演予以回報。
戲劇是生活的再現,但它是生活中提煉出來的,因此更具有典型性,當然戲曲舞臺中的角色和情境等比之生活中自然形態的真就顯得假了,可是這個假是追求更高的真,在舞臺上要做到像戲,必須要充分利用身和眼,認真聽、認真看,像戲要和悟戲、入戲結合起來運用,才能真正有效,否則,戲劇中的角色和情境等你沒研究明白,沒把戲悟透,或者沒有感受進入,你又怎么能讓觀眾把假的當真的受到感動呢。
中國當代戲曲表演藝術家裴艷玲通過藝術化塑造的哪吒,鐘馗等形像,在舞臺上揮灑自如,表演游龍戲水,假中有真,中國戲曲大師梅蘭芳先生塑造了一系列古代女性形像,他演的戲溫柔含蓄而高雅,體現了東方美韻,極大地喚起了觀眾的審美感受,中期色彩濃麗,晚期清淡含蓄,他們無一不是在用心演戲,才是真正的戲,是我畢生追求和學習的模范。
演戲是綜合藝術,要依靠各個藝術門類的協調統一,單從表演而言,戲要演成“一朵花”,紅花配綠葉、綠葉襯紅花,全劇演員通力合作,共同創造,配合默契,表演上要有迎有送,知已知彼,互相交流,心往戲上想,勁往戲上使,才能把戲扣得嚴絲合縫,滴水不漏,演得一氣呵成,水乳交融。
用心演戲,在我的藝術生涯中,不管是條件優越的大舞臺,還是送戲下鄉的流動舞臺,我都能心在戲中,不染外思,不存雜念,所以從來沒有笑場、哭場、忘詞、忘動作,接不上茬或忘帶道具穿錯衣服等錯誤,用心演戲,使我在藝術上終身受益,它開發了我的心智,鍛煉了我的潛能,提高了我的表演藝術水平和藝術鑒賞力。
當今社會,藝術種類繁多,且各具其獨有的藝術品格,使廣大藝術欣賞者對藝術品種的選擇性越來越寬、越來越廣、要求越來越高,作為一個戲曲演員,我唯有用心去演戲,體現舞臺藝術區別于其它藝術形式,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和價值,服務于社會,服務于廣大觀眾,這也是一個戲曲演員的畢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