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偉
每個戲曲的表演中,都有大段的道白和演唱是表現抒情的,因為抒情是刻畫人物和心理表現的主要方式,因此戲曲表演必須要把握抒情性,淮劇作為戲曲的一種,也必須具有廣泛的抒情內容。俗話說,“悟得情和理,才有戲和藝”。戲曲的理不是說教出來的,而是滲透在“情理”之中。在這里,我以自己的舞臺感受,談一談淮劇表演的抒情問題。
一.劇本賦予抒情性的描寫:戲曲表演來源于劇本提供的藍本,表演者必須按照劇本提供的要求來塑造人物進行表演,以情感人,以美動人。比如黃梅戲《打豬草》這個小戲通過男女主角在打豬草的過程中,載歌載舞,談天說地,表達了他們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心情。抒發他們男耕女織自由自在的生活情趣。這些抒情的唱段,首先是編劇在劇本中所提供的。戲曲劇本的唱詞一般來源于對古代詩、詞、歌賦等形式的借鑒、改造。而演繹成今天的劇本中的戲曲唱詞,它既寫景又寫情,或寓景為情,唱來十分動人感人。因而要使戲曲表演者能夠抒發劇中人的情感,首先是劇本要提供好的條件,讓表演者有情可抒。
二.意境賦予抒情性的營造:戲劇文學與戲曲表演,要有詩情畫意韻味悠長的意境美,在創造優美的環境的同時刻畫抒情性人物,在塑造意象化人物的同時營造優美的意境,雙管齊下,兩點共生。這是戲曲藝術最基本的藝術模式,也是戲曲中最令人嘆服的高招。因此意境的營造對抒情來說,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沒有意境也無情可抒。意境是情與景的交融,是美與樂的綜合,是詩情畫意的典型表達。意境的審美核心是一個“情”字,“景”是“情”之媒介,情是景的主導,我在現代戲《鄉情》中扮演了一個出國打工五年的小伙,回到家鄉,家鄉什么都變了,變得讓我認不出了,碧水藍天,柳綠桃紅,而且路變寬了,由泥路變成了水泥路,房變闊了,由一家一戶的小房變成了花園式的住宅小區。生活習慣變了,變得文明、衛生又講究。這對我來說,真是猶如天外來客,新奇驚異,這樣的意境對于一個在外打工的青年來說,五味交織,情緒激動,于是一大段抒情的歌唱,描繪了家鄉的美麗、抒發了自己的情感,聲情并茂,感人肺腑,加之曲調優美,既浪漫又真實,唱得人心潮滾滾,熱淚泠泠,沁人心脾,耐人尋味,由于這段發自內心的抒情,也使我成功地塑造郵一個還鄉打工青年典型形象。
三.表演賦予抒情性的展示:戲曲是表演為主,也是以歌和舞來演繹故事,這就強調了表演的重要性。劇本中提供的詩情畫意要通過唱和做(即表演)來讓人知道是什么,要通過表演的技巧讓人領略你所傳遞的情感。真實的故事也要通過虛擬的程式化的表演方式來表達出來。由此,必須要求演員具有“唱做念打”的基本功以及“手眼身法步”這五種表演手段來表現。特別是抒情,這里包含著喜、怒、哀、樂、急、暴、粗、蠻等多種情態,要想完整地表達出來,通過表演讓群眾領略到這是干什么,是個什么樣的人,什么樣的情感。這就要演員表演到位,刻畫成功,創造出“有意味的形式,”才能向觀眾完完全全傳遞劇中人物形象,表達劇中人的情感,成功地完成人物的塑造。我在《牙痕記》中飾演王金龍的一角,采取了多種表演手段,完成了王金龍這個人物胸懷大志,威武豪壯具有報恩之情的人物形象,以聲情并茂的大段唱腔、大幅度的表演手段,完成了王金龍這一個鮮活的人物塑造,特別是金殿認子一幕,我以真摯的情感展示,受到了觀眾一致好評。
綜上所述,淮劇藝術表演中的抒情,是淮劇戲曲的靈魂,沒有情,就構不成戲,沒有情就創造不了優秀的人物形象,演員不懂抒情,不會運用抒情手段來表現人物,這個演員就是不稱職的演員。因此戲劇表演中的抒情性是戲曲表演的重要因素,也是塑造人物的關鍵,決不能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