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一場優秀的舞臺表演,離不開音響師恰到好處的舞臺音響設計。從這個角度而言,舞臺音響是服務于舞臺表演藝術的,其中包括劇情的發展、人物形象的描述、舞臺環境的塑造及氣氛的渲染等,皆不能離開舞臺音響的陪襯和推波助瀾。
一個完整且完善的舞臺表演,需要舞臺音響同舞臺的燈光、影像、音樂、燈光等相互配合,共同塑造舞臺環境,營造具有真實感、生動感、靈動感和具體感音畫、影聲同步的藝術效果[1]。
基于舞臺音響的此方面功能和作用,已經有諸多成功的表演案例進入觀眾的生活。例如經典越劇《祥林嫂》中的最后片段,年關之際祥林嫂冷餓交加,孤獨慘死于熱鬧的春節之夜,音響師將此畫面與春節之夜合家歡樂,爆竹聲聲的音響效果相配合,塑造出當年“幾家歡樂幾家愁”的典型舊中國大環境。又如話劇《雷雨》中的音響效果,雷雨交加的音響在此不必多說,單說話劇中的一個不起眼的小道具手槍,幕后的一聲槍響,則代表著劇中人物周萍因看不到未來和希望而自殺身亡的一幕,營造出當時人們面對黑暗勢力的壓迫,無力反抗,只能自我了卻一生的典型環境。再如經典話劇《屈原》的主要人物形象屈原,在朗誦臺詞“雷電頌”的時候,配之幕后的雷聲的效果,對營造當時戲劇環境有著不可忽視的關鍵作用。
營造舞臺氣氛離不開兩大手段,包括舞臺音響及舞臺布景。如果將布景看作“視覺藝術”,那么就可以將音響看作“聽覺藝術”,這兩者一個“好看”,另一個“好聽”,一起構成畫、音優秀融合的藝術世界,進而讓這個舞臺演出達到最終的音景共存的藝術效果[2]。設想,假如舞臺演出只配布景,而不加之音響效果的話,可以肯定的是,整個舞臺布景也會顯得毫無生氣。所以,舞臺音響對整個演出環境的營造功能和作用不容忽視。
曹禺的著名話劇《北京人》中,在舊社會北京民居背景下,幕后配之以凄涼而悠長的更鑼聲、從遠處傳來的市聲等舞臺音效,營造出戲劇中地點和時間等重要的環境氣氛。經典越劇《紅樓夢》中的人物林黛玉,在她臨終之前,舞臺的氣氛是無比的哀傷和悲痛的,可突然間幕后傳來了薛寶釵和賈寶玉婚禮現場幸福的婚禮音樂,音響師應用這一對比手段,強有力地烘托出了舞臺上凄慘悲痛的氣氛。還有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的“打虎上山”片段中,舞臺人物楊子榮手握馬鞭,表演騎馬動作時,幕后配以清脆響亮的馬鞭聲的音響效果,烘托出了傳統戲劇虛與實融合[3](這里馬是想象中的為虛,馬鞭聲為實)的美好意境。
舞臺音響效果可以生動形象的刻畫戲劇人物,特別是對于人物心態及情感的刻畫,有著其特有的效果。戲劇中全部的音響,都是表現劇中人物生活中的音響,音響師應用這些音響,不僅可以營造人物的生活環境、表達并刻畫人物內心情感,而且可以推進矛盾沖突及整個事件的發展,導致人物關系緊張化,有力的強化矛盾沖突及命運的改變。例如奧尼爾著名劇作《瓊斯皇》中主人公逃跑的片段,幕后傳來急促的鼓聲、曹禺經典滬劇《原野》的男主人公仇虎逃跑的時候,幕后傳來急劇的追捕聲等,這些音響效果都為刻畫劇中人物形象起了畫龍點睛的重要作用。
舞臺的表演內容及故事情節的展開都離不開劇情的展現,音響效果的操作和把控在整個劇情的發展中應該是非常準確的,而且需要音響效果無誤的表現出跟劇情緊密相關的音樂環境。換而言之,舞臺音響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劇情的發展、人物的命運等舞臺劇情進展的適度性以及合理性。列舉一個眾所周知的案例,在某個話劇中,我軍參謀長要擊斃兩個特務,然后參謀長多次舉槍,可就是沒有一聲槍響,原因則是音響師把槍聲的音響效果忘記了。結果讓“參謀長”手足無措,只能靈機一動假裝檢查手槍的好壞,可正當“參謀長”把槍口對準自己的時候,突然響起了一聲清脆的槍聲!可想而知結果是讓人啼笑皆非。
舞臺音響對于深化戲劇的主題,一樣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舞臺音響在設計的時候,音響師需結合戲劇的劇情內容和情節意義,從而以音響的造型和設計來塑造并豐富舞臺人物的思想感情,營造不同的舞臺環境、氣氛,更加具體深刻地揭露劇情內容的思想深度及生活深度。一般來說,不同音響師設計出不同的音響效果,會塑造出不同的人物內心深處的情感世界,并能夠直接快速的感染觀眾的情緒并啟發觀眾對劇情的聯想,有力地加強舞臺演出的藝術效果。再者,舞臺人物通過排練可以深刻體會劇中人物的內心感情及變化,舞臺音響能更好豐富劇情內容并賦予其無限的藝術感染力,使其有助于更好的深化主題,更鮮明、清楚表達戲劇的主題思想。
舞臺音響除了具有諸多藝術功能及作用,它所表現出來的技術功能和作用同樣也不容忽視。過去,對于一些特殊音響效果的制造通常是采用特殊的技術手段來模擬戲劇中真實的聲音,這種方法稱之為“擬音”。如撩動盆中的水來模擬馬過河的濺水聲、扭動白菜葉來模擬人物吃水果的聲音等等。而現在現場模擬的情況已經不多見了,一般都是采用播放已經錄好的聲音[4]。
此外,現代的音響師,還利用一些高科技來豐富舞臺音響效果,對聲音進行控制,不僅可以美化聲源還可以適應劇場,經過音響師的美化和操作,可以讓表演者的聲音音色、音量及音質等加以修飾,揚長避短,讓聲音適應不同劇場的不同演出,適量適時,給觀眾帶來審美情趣。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音響技術在舞臺中的應用早已成為了藝術和技術的綜合體。
綜上所述,音響技術在舞臺上的應用,不管其豐富的藝術功能及作用還是獨特的技術功能及作用,對于舞臺表現來說都不可小視,必須充分地利用并發揮出來。
[1]張飛碧,項鈺.等.現代音響技術設計手冊[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7:166-172.
[2]李鴻賓.音響技術與調音技巧[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10.
[3]范國志.劇院音響系統“技術到藝術”的設計理念[J].音響技術,2006,8.
[4]賀加添.音質設計手段的新進展 [J].聲學技術,1996.15(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