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 蓉 賀 俊 康美權
欄目責編:陳道生
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參觀《復興之路》展覽,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習總書記提出的“中國夢”,道出了億萬中華兒女的心聲,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為“中國夢”鼓與呼,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中國夢、踐行中國夢,是媒體承擔的最大的社會責任。作為身處基層的地方臺,如何把這個社會責任落實到日常的宣傳工作中,是一項應不折不扣執行的新任務。
各地的科學發展必須服從于黨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布局,必須放到實現“中國夢”的大時空中謀劃,我們不妨把這個比作宣傳報道“普通話”。同時,各地情況千差萬別,還必須做到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我們將之比作“地方話”。地方臺在為實現“中國夢”鼓勁的宣傳報道上,必須緊扣當地實際,植根基層實踐,在講準“普通話”的基礎上說好“地方話”,讓逐夢之路上始終有眾志成城的支撐,凝聚起越來越多的智慧,激發出越來越強的活力。
說好“中國夢”的“地方話”,說的是身邊事,打的是主動仗。在2013年7月22日召開的中共江西省委十三屆七次全體(擴大)會議上,江西省委提出的“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干興贛”“十六字方針”是“中國夢”的組成部分,是江西對習總書記深情闡述的“中國夢”的響應,無疑也是吉安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共筑“中國夢”的一面旗幟。為了全面解讀省委提出的“十六字方針”,以及一系列新思想、新部署、新要求,實踐吉安市委全會提出的“八個結合”,吉安廣播電視臺特推出專欄,每天播發一組報道,向全市上下傳遞堅定不移穩增長、轉方式、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的新信號。為了策應與服務市委市政府啟動的“井岡蜜柚富民產業千村萬戶老鄉工程”,進一步推動全市井岡蜜柚產業發展,吉安廣播電視臺對全市各地加快推進井岡蜜柚富民產業發展的新經驗好做法進行系列報道。不少農民在看到報道后紛紛加入到種植井岡蜜柚的行列,實現自己的致富夢。而針對“五一”“五四”“六一”“七一”,及十八屆三中全會、“神十”等重要節日和重大活動,吉安廣播電視臺還專門開辟專欄。比如“五四”青年節,為了反映青年在壓力下如何實現自我,推出《青年與夢想》欄目,讓“80 后”記者去采訪,寫他們真實的喜怒哀樂,寫他們想要什么樣的未來。假期本身也是“中國夢”的一個內容,比如自由旅行的問題,涉及的私人汽車、能源短缺、道路擁堵、各種法律法規的完善等方面,都關系人們很具體很樸實的愿望。這些結合實際情況的落地新聞由于具有地域的接近性,真實可信,一經報道就深受當地百姓歡迎。
“中國夢”是民族復興的夢,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夢。每一個中國人都是“中國夢”的參與者、書寫者,在我們的身邊就有很多為了追求夢想而不懈奮斗的“追夢人”。深入挖掘報道這些“追夢人”的事跡,發揮典型的引領作用,對做好“中國夢”的宣傳教育至關重要。
吉安廣播電視臺在“走轉改”活動中找到了“中國夢”的突破點——百姓視角。將“走轉改”與“中國夢”宣傳相結合,以基層鮮活的新聞素材為切口,從百姓視角展示了“中國夢”的美好前景。《農民畫村——放飛我的藝術夢》講述的是歐陽修故里、“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農民畫)”、永豐縣佐龍鄉坪上村徐和平的故事。徐和平受當漆匠的父親熏陶,從小喜歡繪畫,但苦于無人點撥,只是當作愛好。自從縣里建了農民畫村,像徐和平這樣的農民畫作者才找到了飛翔的天空。“希望能在永豐或吉安市打造農民畫一條街,每個作者有一間自己的工作室,前面是展銷店面,后面是畫室。集聚成勢,讓永豐農民畫盡快形成一個有競爭力的文化產業,走向全國、走向世界。”這既是徐和平的夢想,也是所有農民畫作者的夢想。吉水縣水田鄉黨委書記黃明熙、新干縣采茶劇團團長楊小良、永豐縣潭頭鄉敬老院院長戴綿世、遂川縣雩田鎮龍腦村殘疾人肖發根等一個個先進基層人物也紛紛亮相熒屏。這些為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埋頭苦干,辛勤耕耘的典型形象,展現了吉安基層群眾追求“中國夢”、實現“吉安夢”的精神風貌,令人耳目一新,報道受到廣大觀眾的好評。
吉安廣播電視臺還注重活動策劃,增強認同擴大影響。今年4月,《吉安廣播電視報》、江西吉安網共同舉行了“中國夢·我的夢”大型有獎詩文征集活動,在社會上引起廣泛關注。江西吉安網日峰值訪問量達500 多人次,收到了來自全市各地的投稿1000 多篇。投稿者既有著名作家,也有普通百姓;既有耄耋之年的老人,也有中小學生。5月和6月,吉安廣播電視臺又分別啟動了“創業吉安大賽”“吉安夢想2014 吉安市春節聯歡晚會——我要上春晚”大型系列公益活動,這兩大活動始終將“中國夢”的內涵貫穿其中,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不少夢想自己創業的人在“創業吉安大賽”專家的指導幫助下成功創業,一批文藝活躍分子在“我要上春晚”的舞臺上施展才華,成為市里的文藝名人。實踐證明,通過舉辦活動來深化“中國夢”的宣傳教育非常有效,地方臺應該充分利用自己的權威性、影響力,認真組織策劃各類活動,搭建平臺,增強人們對“中國夢”的認同,擴大“中國夢”的影響。
新聞媒體在實現“中國夢”進程中肩負的使命歸結起來就是:為推進時代進步鼓與呼,為實現“中國夢”傳遞正能量,做“中國夢”的記錄者、推動者與建設者。在宣傳“中國夢”的今天,之所以格外強調媒體的社會責任,主要基于兩點:一是要清醒地看到經濟增長背后隱藏的問題,特別是“發展起來以后的問題”,追夢圓夢的路上還面臨不少“成長的煩惱”;二是要冷靜地看待傳統媒體、新媒體交融交流交鋒的時代,眾聲喧嘩的輿論往往讓人莫衷一是,虛假的信息和歪曲的雜音亟待及時地駁斥和回應。敢于正視、勇于克難、善于引導,傳遞更多中國好聲音,才能奏響中國道路的最強音,為實現“中國夢”傳播更多正能量。
一個負責任的媒體應該做社會輿論的穩定器,要切實維護新聞的真實性和公正性,嚴肅認真地追求新聞報道的社會效果。說什么,怎么說,目的是使最大多數人凝聚在“中國夢”的旗幟下為共同理想而奮斗。這是新聞媒體始終不渝的責任追求。如H7N9 禽流感疫情襲來之際,病情雖然發生在上海、江蘇、浙江等地,但吉安市民也出現了恐慌,大家“聞雞色變”,市民不敢買雞吃雞,養雞戶的雞賣不出去、面臨嚴重虧損……一系列問題接踵而至。吉安廣播電視臺積極應對,及時公布疫情,回應社會關切,引導理性面對,精心組織報道,先后多次播出有關H7N9 禽流感的新聞,及時打消了人們的疑慮。
新世紀以來,以互聯網及手機媒體為代表的新媒體加速崛起,顯示出巨大的輿論能量。新媒體輿論所形成的輿論場紛繁復雜,已經由過去的“官方”輿論場一統天下,轉變為“民間”輿論場也在發揮巨大作用,網絡輿情影響日盛,民間輿論聲勢漸大。地方臺要做好“中國夢”的宣傳,就要避免落入“單打獨斗”“自說自話”的窠臼,優化配置報道資源,實現臺網互動,進行分層次、分眾化、多樣性的全媒體整合傳播,將兩個輿論場統一起來,壯大主流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