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 藝 蔡海波
保持電視新聞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網絡與手機媒體相對電視媒體的優勢在于其及時性和互動性。當任何人都可以通過手機、網絡發布突發事件時,電視越來越難以成為新聞的第一落點。因此在傳播的時效互動性、草根特色等方面,新媒體的新聞報道具有電視新聞不具備的優勢,而電視新聞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其長期積累的權威性和公信力。新聞網站、微博論壇等信息的來源并非全來自于專業記者,碎片化的信息并不能夠充分滿足受眾的需求。由于“把關人”制度的相對寬松,信息傳播的過度開放,導致充斥其間的新聞信息魚龍混雜、真假難辨,新聞的真實性無法得到保證。新媒體由于沒有新聞采訪權,新聞傳播的內容更多來源于傳統媒體,暴露出其無序化、碎片化、淺薄化等先天缺陷。而電視新聞依靠其強大的背景和資源,在報道的真實性、敏銳性、深刻性、全面性等方面具有十分明顯的優勢,在主流化內容的生產和傳播中占據著壟斷的地位,在公眾中形成了較高的權威性,這是電視媒體與新媒體在新聞報道方面相抗衡的重要砝碼。尤其是在重大時政新聞、國際新聞等報道中電視新聞需要發揮自己的優勢,比如對于關系國計民生的加息資訊、個稅改革等等,電視新聞能夠及時采訪到政府相關部門,發出權威的聲音,其權威性和公信力使電視維持其內容的強勢。
跨媒體融合,借力新媒體
“面對媒介融合的大趨勢,新媒體傳播對各種傳播形式的‘兼容并包’,不斷豐富著信息的傳播方式和表達方式,也反過來不斷推動著媒介融合的進程。”①電視新聞應學習網絡媒體的開放性,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由傳統媒體提供內容,新媒體提供技術支持,共同發揮綜合協同效應的跨媒體融合是新媒體語境下傳統媒體生存與發展的必經之路。充分借助網絡等新興媒體的優勢,加速媒介融合,綜合利用網絡、手機、電視等多種傳播渠道進行全方位、立體化、多層次的信息傳遞,電視新聞仍將有自己的受眾市場。一方面網絡電視臺是電視和網絡技術接軌的重要途徑;另一方面,電視也可與報刊、網絡聯動,電視新聞可以辦《有報天天讀》,也可以播報網絡等媒體的新聞內容,不僅可以使用DV的視頻,也可以使用手機視頻、手機照片等種種媒介獲得新聞內容,并以專業的把關人進行專業解讀與傳播,從而強化電視新聞在新媒體條件下的傳播力。鳳凰衛視的《網羅天下》每天為觀眾搜索全球各地的網站和論壇上有價值的信息,展示網民意見,節目基本上只有兩個主體:主持人、網頁。它超越了簡單的短信和網絡互動,帶來了全新的電視新聞發展思路,從海量網絡信息資源中搜索有價值的資訊分享給電視觀眾,滿足一些習慣于被動性接受的群體。江西廣播電視臺都市頻道的《都市現場》開通微博與觀眾交流互動,關注觀眾在微博上反映的信息、問題,吸取有價值的新聞線索,成為欄目和觀眾交流的良好平臺。同時《都市現場》還推出了網絡評論員板塊,和網站合作,表達媒體觀點,引導輿論導向,傳達民情民意,將新聞評論的宣傳功能直接融入節目之中。
推進新聞直播日常化
直播報道是電視新聞的核心競爭力,它淡化后期編輯,讓電視機前的觀眾感受聲畫同步的新聞事件發生、發展及富有懸念的過程,將“現場是電視的本質”這種優勢發揮到極致。在目前新聞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電視新聞要守住自己的一方陣地,推進直播常態化是必需之舉。近幾年央視對全國“兩會”、神舟上天、汶川地震等大事件的直播,以快速反應實時傳播新聞,展現了電視新聞視覺化的傳播力量,發揮了電視新聞輿論導向的作用。近年來由于信號傳輸技術的飛速發展,江西廣播電視臺都市頻道每一期的《都市現場》中,都會有一個直播連線的小板塊即時播報正在發生的新聞,這是新聞時效性的具體體現。大量的、日常化的電視新聞直播可以極大地提高觀眾的參與和互動,以聲像文字全息的優勢充分張揚直播的魅力。
新媒體的興起打破了傳統電視新聞的獨大地位,但是只要電視等傳統媒體抓住時機,借助信息化、數字化的浪潮,不再固守傳統,發揮自身優勢,同時借助新媒體的力量,加速媒介融合,綜合利用網絡、手機、電視等多種傳播渠道進行全方位、立體化、多層次的信息傳遞,電視新聞仍將有自己的受眾市場。
注釋:①嚴三九:《新媒體概論》,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年8月版,第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