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榮
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CLIA)是把免疫反應與發光反應結合起來的一種定量分析技術。既具有發光檢測的高度靈敏性,又具有免疫分析法的高度特異性。該技術其靈敏度高于包括放射免疫(RIA)、酶聯免疫(EIA)在內的傳統檢測方法。在以往評定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效果,檢測人群中乙肝表面抗體(抗-HBs)陽性率及濃度值沒有理想的定量檢測手段,只能采取定性或半定量方法,使之在制訂乙肝免疫規劃時受到制約。吉林省白城市疾控中心2011年8月首次應用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新技術,跟蹤兒童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動態指標。使吉林省白城市3~11歲兒童抗-HBs的陽性率及抗體濃度雙項指標得以量化,為乙肝免疫規劃工作提供了科學、客觀、動態的參考數據。下面就其新技術應用情況簡述如下。
1.1 儀器設備 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由安圖實驗儀器(鄭州)有限公司生產,產品型號Lumo,化學發光法抗-HBs檢測試劑盒由鄭州安圖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產。
1.2 檢測對象 采用多階段、分層、整群抽樣方法,對2003~2010年出生兒童為檢測對象。在注射疫苗前檢測抗-HBs濃度,由專職護士采取靜脈血3 ml,送檢驗室檢測,檢測結果以<10 mIU/ml為陰性,對乙肝病毒(HBV)感染無保護性,需注射乙肝疫苗。≥10 mIU/ml為陽性,對普通人群具有足夠的保護作用[1]。暫時無需注射乙肝疫苗。除此之外,要登記其姓名、性別、出生年月、乙肝疫苗初免完成情況 、初免注射乙肝疫苗劑量、乙肝患病家族史等相關內容。2年期間,共檢測3~11歲兒童1248名,其中男性575名,女性673人,男女性別比為1∶1.17。
1.3 檢測方法 將3 ml靜脈血離心沉淀,取無溶血、無乳糜的血清檢測。使用上述專用儀器,專用試劑盒,嚴格按操作規程檢測。試劑盒效期內使用。
2.1 被檢測兒童,抗-HBs陽性率達73.56%,抗-HBs≥10 mIU/ml,平均濃度771.63 mIU/ml,并隨著年齡增長雙項指標均呈下降趨勢,見表1。

表1 1248名兒童抗-HBs陽性、濃度值檢測結果
3個年齡組間抗-HBs陽性率,經統計學處理χ2=51.86,P<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2 男女性別間抗-HBs陽性率及抗體濃度值檢測結果,見表2。

表2 1248名兒童男女性別間抗-HBs陽性、抗體濃度檢測結果
男女性別間陽性率經統計學處理,χ2=1.36,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進入21世紀以來,乙肝疫苗不但在新生兒中普種,并已在成人中廣泛應用,其免疫效果已經得到了充分肯定。隨著衛生知識的普及及人群對身體健康的關注,人們逐漸認識到,用注射疫苗預防疾病是最經濟、最有效的手段。實踐證明通過接種乙肝疫苗而產生的保護性抗體不但可以預防乙肝,又可以減少因乙肝而引起的肝硬化、肝癌的發生。可以說,它不但是乙肝疫苗,它也是肝硬化疫苗、肝癌疫苗。
吉林省白城市于1991年按衛生部《全國乙肝疫苗免疫接種方案》的要求,已把乙肝疫苗納入新生兒計劃免疫方案。乙肝計劃免疫20年來,對于兒童的抗-HBs免疫效果,一直沒有確切的量化指標。本次檢測方法采用最先進的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搜集2年來的1248名3~11歲兒童血清樣本,跟蹤檢測,使本市兒童乙肝計免結果科學客觀地反映出來,為今后制定免疫規劃提供了科學依據。
乙肝傳播途徑主要是血液、胎傳和接觸性傳播。經口腔傳播乙肝的問題已經得到證實[2]。白城市中小學生吃“小飯桌”的比較多,又有生日聚會或經常光顧德克士、肯德基快餐、街頭食品作坊等餐飲場所,除需預防血液傳播和母嬰途徑傳播外,更要防止“密切接觸”中的經口傳播乙肝。這就需要計免工作者對兒童中抗-HBs濃度值<10 mIU/ml的陰性易感者實施加強免疫措施。對于抗-HBs≥10 mIU/ml的兒童,什么時間需加強乙肝疫苗免疫則視其抗-HBs濃度的高低而定,濃度值越高,加強免疫的時間可適當延長。此次檢測結果顯示,在男女性別的抗-HBs陽性率分別為71.48%和75.33%,χ2=1.36,P>0.05,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一結果與相關報道不相一致[3],可能存在地區間差異,或者與使用的疫苗生產廠家不同及與抽樣誤差有關。
在乙肝計劃免疫實施以前,我國人口平均乙肝表面抗原(HBsAg)感染率為10%[4],可謂是“肝炎大國”,計免實施后的2009年白城市3~5歲兒童HBsAg感染率就降至0.55%[5]取得驕人的計劃免疫成果。然而,這不應該是引為驕傲的理由,要想鞏固這一成果是要付出艱辛的努力。因為通過本次檢測結果得知,雖然新生兒出生后按免疫程序接種了3針5 μg乙肝疫苗。并且到3~5歲時保護性抗體陽性率仍達83.38%,抗體濃度在878.04 mIU/ml。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到6~8歲、9~11歲兩個年齡段時,乙肝抗體保護率下降至78.00%和62.34%,抗-HBs平均濃度值分別降至732.48 mIU/ml和704.36 mIU/ml,并且各年齡組間抗-HBs陽性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1.86,P<0.01)。這說明出生后雖然全程接種了乙肝疫苗,但當生長至3~5歲、6~8歲、9~11歲三個年齡段時分別有 16.62%、22.00%和37.66%的兒童有感染HBV的風險。全國高等醫藥院校教材,《傳染病學》第八版,認為接種后隨著時間的推移,部分人抗-HBs水平會逐漸下降,如果少于10 mIU/ml,需加強注射一次[6],為了掌握這部分人的抗-HBs水平,就必須實施跟蹤監測,以掌握其抗-HBs的動態指標,適時加強注射乙肝疫苗,提高這部分易感者的抗-HBs免疫水平是我們疾控工作者需要努力的目標。
[1]鄭州安圖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定量檢測試劑盒(化學發光法)說明書,2013.
[2]薛承巖.經口腔途徑傳播和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調查.中華流行病學雜志,1988(1):21-22.
[3]林平,朱靈芝.365名小學生接種國產酵母乙肝疫苗5年免疫效果觀察.疾病控制雜志,2004,8(1):79.
[4]駱抗生.乙型肝炎基礎與臨床.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187.
[5]劉權,周湛,崔柏峰,等.白城市3~5歲兒童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評價.中國計劃免疫,2007,13(1):53.
[6]李蘭娟,任紅.傳染病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