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田英 葛彥成 孫占埠
臨床上導致肝功能異常的原因很多,早期臨床癥狀多為非特異性,當隱匿致病因素持續反復損害肝細胞或肝細胞受到嚴重的急性損害,可引起肝臟形態結構和功能異常,嚴重者將造成不良后果。為了進一步了解肝功能損害的病因特征,以便早期干預和治療,現就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人民醫院消化科收治的163例肝功能異常患者的病因進行分析,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間收治的肝功能異常患者163例,分為兩組,其中老年組(≥60歲)68例,男37例,女31例,年齡(60~89)歲,平均(70.6±7.1)歲,非老年組(<60歲)95例,男54例,女41例,年齡(20~58)歲,平均(46.3±8.6)歲。
1.2 方法 檢測兩組人群甲~戊型肝炎病毒血清標志物及HBV DNA、HCV RNA定量,肝炎標志物陰性的將進一步行巨細胞病毒、EB病毒,單皰病毒等血清LgM、LgG抗體及自身抗體譜包括抗核抗體、抗平滑肌抗體、抗線粒抗體的檢測。所有患者行腹部彩超或CT等影象學檢查。一旦發現有肝炎病毒急性感染的患者將轉入傳染病院進一步治療。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肝功能異常病因分析 老年組以藥物性肝炎、膽源性肝損害、腫瘤為病因的發病率高于非老年病例組,而肝炎病毒感染、非酒精性脂肪肝為病因的發病率低于非老年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肝功能異常的臨床類型 在肝功能異常患者中,非老年組急、慢性肝損害分別為55例、29例;老年組分別為40例、22例,兩組肝功能異常均多為急性肝損害,分別占57.89%,58.82%,兩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肝功能異常的病因比較
引起肝功能異常的原因有很多,預防治療措施也不同,掌握了肝功能異常的病因特點,可以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對于造成肝功損害的可控因素,及早進行干預,可避免慢性遷延,造成肝細胞不可逆損害,最終無法挽救。我國是肝炎大國,在本研究中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慢性乙型肝炎是非老年組肝功能異常的首位原因。其中肝硬化20例,占大部分,高于老年組,原因可能與一方面部分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前期癥狀輕,早期往往被忽視,有的中青年人盡管已知患乙型肝炎,但重視不夠,或因經濟、耐藥性、依從性等方面原因未正規抗病毒治療,也未定期監測肝功能有關,往往達到肝硬化階段時才治療,這與我國肝硬化發病高峰年齡在30~50歲也相符。另一方面可能與本院不是傳染性病毒性肝炎定點醫院,急性期乙肝病例少有關。為了避免病毒型肝炎,尤其是乙肝病毒對肝臟細胞的破壞,我們應加強疫苗接種的宣傳,阻斷其傳播途徑,對于有慢性乙肝的患者,應及早專門醫院正規抗病毒治療,同時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勞累,保持樂觀情緒,這樣才能減少病毒復制,改善肝功能,防止病情進展,提高生存率。
本組資料中,非酒精性脂肪肝在非老年組占20%,已經成為非老年組肝功能異常的第二大病因,與文獻報道一致[1]。這可能與隨著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改變,飲食結構變化,日常運動減少,使越來越多中青年人過早出現肥胖、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代謝綜合征有關。酒精性肝病在非老年組、老年組中分別占(9.47%,6.1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應注意長期飲酒是除了病毒性肝炎引起肝硬化的另外主要致病因素[2],雖然脂肪肝、酒精肝早期對肝功能的影響有限,但是隨著病情的發展,逐漸進展為肝炎,肝硬化甚至肝衰竭,將對人們健康產生嚴重威脅。不論是酒精性還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如能及早發現,積極治療,多可恢復,為了避免造成不可逆肝損害,對于脂肪肝引起的肝功能異常首先要進行相應的飲食調節,適合體育鍛煉,配合控制體重、血糖、血脂達標;酒精性肝病最重要的是戒酒,加強營養支持,同時根據病情輔助保肝藥物治療,促使肝功能的恢復,改善預后。
肝臟在藥物代謝中起著非常重要作用。近年來,隨著藥物種類的不斷增加,藥物性肝損害發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我國藥物性肝炎約占急性肝炎住院患者的10%[3]。本研究中急性肝功損害中藥物性肝炎是老年組肝功能異常的首要原因。與非老年組相比,有統計學差異。原因一方面可能由于隨著年齡的增長,合并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等疾病,且多為慢性病,需長期、聯合服用多種藥物。其次老年人腫瘤發病率高,抗腫瘤藥物的應用也較以前增多,加之各個器官代償功能減退,容易發生肝損害。再次人們長期認為與西藥相比,中草藥不良反應少,故濫用所謂中藥偏方的問題越趨嚴重,尤其是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識提高,使用成分不明中藥保健或是治療疾病。為此要高度重視藥物性肝炎,臨床工作中應加大合理用藥宣傳力度,特別是老年人用藥要慎重,需在醫生指導下合理應用藥物,以減少藥物性肝炎的發生,用藥過程中要定期監測肝功能,若一旦出現肝損害,應及時停藥,及早治療。
除了肝臟本身病變引起肝功損害外,有不少是肝外疾病引起的,老年人更加多見。如膽源性肝損害,淤血性肝損害。這可能與老年人本身生理、病理特點有關,老年人易患膽石癥,及合并心肺疾病,導致心力衰竭,肝臟淤血、缺氧,損傷破壞肝細胞,造成肝功能異常。有文獻報道[4]老年人膽石癥患病率為16.23%,且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上升。研究中肝功能異常病因中老年組腫瘤的發生率高于非老年組,高于李晨報道[5]。其原因除了與隨著年齡增長,機體免疫功能低下,腫瘤發病率隨之上升有關外,腫瘤的發病率高,也與本院消化科與腫瘤科為一綜合科室,尤其腫瘤中晚期患者多見有關。
在本組資料中發生肝功能異常的臨床類型多為急性肝損傷,且急慢性肝損害的比率兩組差別不大。
當然肝功能損害的病因非常復雜而且有時多種致病因素并存,如非嗜肝病毒性、自身免疫性、內分泌因素等其他原因致肝功能異常的。在臨床工作中,應仔細對患者的病史,體格檢查,各項輔助檢查結果綜合分析,明確病因,對于病因尚不明確的肝功損害,需進一步行肝臟穿刺活檢病理,盡早查明病因,早期治療。
[1]陳霖.脂肪肝的相關因素及對策.中華現代中西醫雜志,2005,3(9):796-797.
[2]王菲,鄭娉娉,王炳元,等.酒精性肝硬化的臨床特征.傳染病信息,2011,24(5):271-274.
[3]厲有名.藥物性肝損害的臨床類型及診斷策略.中華肝臟病雜志,2004,12(7):445-446.
[4]陶書超,閆玉英,吳崇學,等.老年膽石癥與高脂血癥的相關性分析.循環雜志,2006,16(2):49-50.
[5]李晨,劉青.肝炎標志物陰性老年肝功能異常患者114例病因分析.臨床合理用藥,2011,4(11):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