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淑萍
神經衰弱從臨床角度來講屬于心理疾病,是一種衰弱、煩惱的神經癥,主要是因為患者的大腦神經極度緊張,導致其大腦抑制功能以及興奮功能紊亂失調而引發神經衰弱[1]。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們生活質量水平不斷的提高,人們所承受的心理壓力隨之逐漸增加,神經衰弱在人群當中的發病率逐漸上升,特別是在老年人群當中神經衰弱極為常見,嚴重危害著人類身體的健康。隨著醫學界醫療水平的發展與提高,治療神經衰弱的方法也多種多樣,藥物的研發技術更是不斷的發展和完善,地西泮就是在治療老年性神經衰弱中效果較好的藥物之一[2]。本文作者通過對地西泮和常規的舒樂安定加谷維素治療老年性神經衰弱的臨床療效進行分析,探討地西泮在治療老年性神經衰弱的臨床價值。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月6月~2013年6月來本院接受治療老年性神經衰弱的患者68例,其中所有的患者均參照《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中的診斷標準[3]進行診斷及確認。采取隨機方式將其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組3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5例,最小的年齡為55歲,最大的年齡為81歲,平均年齡為(67.32±2.18)歲。最短的病程為1年,最長的病程為15年,平均病程為(6.36±2.68)年。對照組3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8例,最小的年齡為57歲,最大的年齡為78歲,平均年齡為(66.77±3.12)歲。最短的病程為1年7個月,最長的病程為13年,平均病程為(6.55±2.42)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以及臨床表現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中的患者口服舒樂安定加谷維素進行治療。主要采用谷維素、維生素B1以及舒樂安定等藥物對患者進行綜合治療,患者在睡覺之前口服舒樂安定片2 mg,1 次/d;谷維素20 mg、維生素 B1 10 mg,3 次/d;在必要時可以給予20 mg博樂欣,3次/d。一個月為一個療程。
1.2.2 實驗組 實驗組中的患者服用地西泮進行治療。醫生要根據患者的病情控制地西泮藥物的劑量,一般服用地西泮,2.5~10 mg/次,2次/d,一個月為一個療程。
1.3 療效判定 ① 痊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神經衰弱癥狀積分降低為0。②顯效:主要臨床癥狀消失,神經衰弱癥狀積分降低三分之二以上。③ 有效:主要臨床癥狀改善,神經衰弱癥狀積分降低三分之一以上。④ 無效:臨床癥狀不改善或者加重,神經衰弱癥狀降低三分之一以內或者增加。⑤總有效率﹦(痊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本組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12.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表示為均數±平均值(±s),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計數資料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n(%)]
表1數據所示,經過服用地西泮治療后實驗組中34例患者有9例痊愈,13例顯效,9例有效,3例無效,總有效率為91.18%;經過口服舒樂安定加谷維素治療后的對照組中34例患者有4例痊愈,9例顯效,13例有效,8例無效,總有效率為76.47%;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的治愈率比較(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治愈率比較[n(%)]
表2數據所示,實驗組的治療的治愈率為26.47%,顯著高于對照組11.76%的治療的治愈率,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們生活質量水平不斷的提高,神經衰弱的發病率也逐年上升,神經衰弱癥已經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之一。在中醫學上神經衰弱又稱為不得眠、不眠、不寐、不得臥[4]。神經衰弱通常是由于大腦神經極度緊張、長期失眠以及情緒超負荷等多種因素所引起[5]。老年性神經衰弱常常與環境、社會等因素有關。在臨床中有很多種方法治療老年性神經衰弱,目前,醫學界還沒有統一的治療方法對神經衰弱進行治療,不同的治療方法也具有著不同的臨床療效。在臨床工作當中,臨床醫生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針對性的選擇藥物對老年性神經衰弱患者進行治療,并控制藥量,對患者輔以健康教育及心理療法,全面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態,使患者對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得到提高,從根本上對患者進行治療,促進其情緒、心理健康發展,進而使患者的生存質量以及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提高。
本實驗研究,服用地西泮藥物治療老年性神經衰弱的療效顯著,通過地西泮中不同種類藥物的藥效可以使患者寧心安神,減輕患者的焦慮、失眠、抑郁等癥狀[6],可以有效地提高治愈率,減少用藥的不良反應,地西泮是治療老年性神經衰弱的一種有效藥物,尤其對焦慮性失眠的療效極佳,具有極高的臨床推廣與應用的價值。
[1]曾志,陳科宇,王子軍,等.老年性神經衰弱的臨床治療分析.中國醫藥指南,2011,09(29):1320-1321.
[2]肖旭曼,梁衛峰,雷素珍,等.綜合療法治療老年性神經衰弱臨床效果分析.中國醫藥導報,2012,29(18):166-167.
[3]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學會.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第一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5:1.
[4]劉旭升.老年人神經衰弱綜合征及治療策略研究.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2,22(17):1864-1865.
[5]王笑杰.老年性神經衰弱的治療與護理措施.健康之路,2013,22(15):1250-1251.
[6]唐為成.老年神經衰弱的臨床癥狀和治療方法.醫學信息(中旬刊),2011,24(18):3608-3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