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華 應延風 宋春函 應佩蓓 胡國華 王有成
嬰幼兒喘息是一種呼吸道變態反應性疾病,其病理學特征之一是嗜酸粒細胞(EOS)增多,且主要是活化的[1]。血清嗜酸細胞陽離子蛋白(ECP)是EOS活化后脫顆粒釋放的一種炎癥介質,在形成氣道炎癥的過程中起主要作用,也是反映氣道炎癥活動的重要指標物,又Thl/Th2細胞間的失衡是哮喘發病的關鍵機制[2]。測定血清ECP、EOS及Thl/Th2相關的IL-6和IFN-γ水平可反應氣道炎癥的嚴重程度及臨床病情,以便指導哮喘的抗炎治療。
1.1 一般資料 選自2010年9月~2012年9月浙江省金華市人民醫院呼吸門診或住院的喘息嬰幼兒60例,符合我國兒童哮喘的診斷標準[3],隨機分為喘息急性發作期組3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齡(16.4±9.1)個月,平均病程(12.1±8.8)h;喘息緩解期組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齡(17.1±8.8)個月;平均病程(3.2±1.0)周;另設健康查體者30人,男性17人,女性13人,平均年齡(16.8±9.8)個月,排除過敏性疾病和其他與變態反應有關的慢性疾病、并除外神經、內分泌系統疾病。
1.2 實驗方法
1.2.1 細胞因子測定 采用雙抗體夾心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 IL-6、IFN-γ,采靜脈血5 ml,在20 ~25℃室溫下凝血60 min,以3000 r/min離心 l0 min,分離血清,-20℃保存,待測定。試劑盒購自深圳晶美生物有限公司,嚴格按試劑盒內說明書操作。
1.2.2 炎性因子測定 采用Sysmex XE-2100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瑞典Pharmacia公司的UniCAPl000熒光酶免疫分析儀及ECP測定試劑盒(法碼西亞公司),抽取靜脈血(同上),且嚴格按檢測要求操作。入院第2天清晨空腹抽取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靜脈血2~3 ml伊紅染色,顯微鏡下檢測EOS計數。
1.3 觀察指標 用藥前和緩解期(治療后2周病情好轉)分別測定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陽離子蛋白(ECP)、白細胞介素-6(IL-6)、干擾素γ(IFN-γ)及血清嗜酸性粒細胞(EOS)。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處理,本組實驗數據以(±s)表示,組間差異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喘息發作期組 ECP、EOS與 IL-6明顯高于健康組及緩解期組(P<0.01)。即使緩解期,上述3項指標仍不能達到健康組水平(P<0.01);IFN-γ喘息發作期組明顯低于健康組及緩解期組(P<0.01),即使緩解期有明顯上升,仍達不到健康組水平(P<0.01),見表1。
表1 喘息嬰幼兒炎性因子與細胞因子測定結果(±s)

表1 喘息嬰幼兒炎性因子與細胞因子測定結果(±s)
注:與健康組比aP<0.01,與緩解期組比bP<0.01
?
近年來有關研究表明,哮喘發病的關鍵機制[4]是Thl/Th2細胞間的失衡,如代表Thl型細胞因子的IFN-γ減少,Th2分泌的前變應細胞因子IL-4、IL-5、IL-6、IL-13等的增多。Yokoyama等[5]認為哮喘發作期及無癥狀的IL-6均高于正常人,支氣管上皮細胞IL-6基因表達在癥狀性哮喘患者中可見增強。其培養上清液中的水平也明顯增高[6]。又有證明IL-6主要由氣道非纖毛上皮細胞和單核細胞產生,其水平在非過敏性哮喘患者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中明顯高于正常組,故認為在哮喘炎癥反應中IL-6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7]。研究結果表明哮喘發作期IL-6含量顯著增高,INF-γ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明患者Th2細胞處于活化狀態,而Thl細胞活性較低。即存在Thl細胞表達抑制及Th2細胞過度表達[8]。隨著炎癥程度減輕達緩解期時IL-6降低,IFN-γ增高,但仍達不到健康組水平。
喘息患兒下氣道的主要炎癥細胞是EOS,其病理組織學改變是氣道黏膜活化的EOS顯著增多,并與氣道高反應(AHR)的嚴重程度和氣道上皮細胞損傷脫落密切相關。ECP是EOS活化標志,EOS活化后釋放的強堿性顆粒蛋白主要有ECP,在氣道炎癥過程中,ECP能誘導肥大細胞釋放組胺,它具有極強的細胞毒性作用,從而損傷氣道上皮和角質細胞,ECP能反映哮喘患者氣道炎癥的發生、發展等的變化及提示氣道炎癥的嚴重程度[9-11]。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喘息發作期組 ECP、EOS與 IL-6明顯高于健康組及緩解期組(P<0.01)。即使緩解期上述3項指標明顯下降,但仍不能達到健康組水平(P<0.01);IFN-γ喘息發作期組明顯低于健康組及緩解期組(P<0.01),而緩解期組即使有明顯上升,仍達不到健康組水平(P<0.01)。提示ECP、EOS、IL-6、IFN-γ能夠敏感、準確地反映喘息患兒的氣道炎癥變化。因此,測定血細胞與炎性因子(EOS、ECP、IL-6、IFN-γ)不但可提示喘息患兒氣道損害與炎癥的嚴重程度,還可反應臨床病情的嚴重程度。對診斷、療效和預后判斷等有較大的臨床實用價值。
[1]應延風,胡野.前列腺素D2對支氣管哮喘免疫細胞功能調節作用.國際呼吸雜志,2007,27(11):837-842.
[2]王西潔.布地奈德霧化吸入對輕中度支氣管哮喘患者Th1/Th2細胞因子平衡的影響.中國實用醫藥,2013:8(7):177-178
[3]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中國兒童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中華兒科雜志,2008,46(10):745-753.
[4]李文益,陳述枚.兒科學新理論和新技術.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446-455
[5]Yokoyama A,Rohno N,Fujino S,et al.Circulating interleukin-6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bronchial asthma.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1995 151(5):1354-1358.
[6]Mavini M,Vitrou E,Hollembong J,et al.Expression of the Potent intlammatory cytomnes,anuloeyte-maerophag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and inlerleukin-6 and inledeukin-8 i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 of patientswithasthma.J Allergy Clin Immunol,1992,89(6):1001-1009.
[7]Mattoh S,Mattoso VL,Soloperto M,et al.Cellular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in symptomatic nonallergic asthma.J Allergy Clin Immumol,1991,87(4):794-802.
[8]姜軍合,范學政.布地奈德對變應性鼻炎患者Th1/Th2細胞因子的影響.實用醫學雜志,2007,23(21):3357-3358.
[9]匡玉寶,黃英河.嬰兒喘息支氣管哮喘患者治療前后ECP和EOS 對比分析.當代醫學,2010,16(28):98.
[10]張方琪,楊學敏,唐元元,等.酸性粒細胞在哮喘發病機制中的研究進展.中華肺部疾病雜志(電子版),2013,6(2):55-58.
[11]應延風,胡野,金耀建,等.大鼠哮喘模型中嗜酸性粒細胞上前列腺素D2受體改變研究.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8(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