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靜武
近來研究顯示,慢性腎功能不全(CRF)患者因體內多種致病因素導致容量負荷的增加是高血壓發生的機制[1]。高血壓將加速腎實質損害,并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因此,控制高血壓與CRF患者預后息息相關。透析治療作為CRF有效治療措施之一,其是否能夠控制血壓為許多學者關注。因此,本研究比較吉林市人民醫院住院行透析和非透析CRF患者高血壓合并率及控制情況,分析原因并制定有效的護理對策。
1.1 一般資料 2012年7月~2013年7月期間入住吉林市鐵路醫院腎內科被確認的成年CRF患者。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觀察研究,登記符合納入標準的患者的基本信息及血壓值,其采用透析及非透析治療后,再次記錄住院期間每日血壓值,并取平均值作為血壓控制值。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ASS 17.0統計軟件行統計分析,兩個率的比較使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CRF患者中行透析者共500例(其中血液透析360例、腹膜透析135例、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4例、結腸透析1例)。如表1所示,合并高血壓者占總觀察對象的29.5%,占透析者為88.2%。透析患者共995例,合并高血壓者占總觀察對象的比例為37.5%,占非透析者比例為56.4%。結果發現CRF透析患者合并高血壓的比例遠高于非透析CRF患者,χ2=152.429,P=0.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行透析治療者血壓控制于130/80 mmHg以下則為92例,控制于140/90 mmHg以下則為289例,遠不及非透析患者。

表1 透析與非透析CRF患者血壓基礎值[n(%)]

表2 CRF患者行透析與非透析治療血壓控制情況[n(%)]
Johnston等發現CRF常常合并高血壓,究其發病機制可能與水鈉潴留導致容量負荷過重、腎素-容量失衡、交感神經系統興奮、內皮素等多種機制相關[2]。通過本研究發現,行透析CRF患者血壓基礎值高于非透析組,且血壓控制效果欠佳,由此可見,透析治療亦是CRF合并高血壓獨立危險因素之一。但CRF患者因腎實質損害,腎臟不能執行其正常功能,導致全身系統功能紊亂,表現為水、電解質代謝紊亂、酸堿失衡、高血脂、惡心、嘔吐、食欲不振、乏力、內分泌失調,嚴重者出現氣短、氣促、精神障礙等,透析治療是迅速緩解癥狀的最有效的方法。
CRF行透析治療血壓控制不佳的原因可能與以下因素相關:①透析前后液體攝入量及排出量控制不良,諸如飲水量過多,脫水不充分、透析間期多長。②腎素-血管緊張素依賴性高血壓的發生,即患者因透析脫水血容量下降,腎臟局部的腎素-緊張素系統激活,使微小動脈收縮,增加外周血管阻力致高血壓。③壓力感受器的敏感性增強,機體對血容量的減少過分反應,引起血壓明顯升高。④患者依從性差,不能遵醫囑按時服藥,限制水鈉攝入等。
基于以上原因,作為醫護工作者應制定合理的血壓控制措施,以確保穩定患者血壓,在點點滴滴為改善患者預后增添一份力量。其措施包括:做好日常宣教,告知患者嚴格控制水、鈉攝入的優勢,這是疾病控制的關鍵因素,使患者透析間期體重控制在7%以內,攝鈉量為2 g/d,并注意多休息,適當運動,避免熬夜及情緒激動,加強蛋白攝入,避免高脂肪、高膽固醇攝入;調整透析方案,為患者制定個體化的透析方案,最近一項研究顯示短時高效的透析治療、血液透析濾過以及高通量血液透析的血壓控制優于傳統透析方式,低溫透析亦是不錯的選擇,同時避免脫水充分或過度透析的發生[3],囑患者定期透析,防止透析間期過久;囑患者遵醫囑按時口服抑制RAS系統的降壓藥物,如倍他樂克、科素亞等,如患者血壓降至正常,停止服藥1次,借助藥物控制血壓,并密切監測血壓變化,隨時調整藥物種類及劑量,于透析前后,再次給予患者復測血壓,掌握其血壓波動情況,告知醫生,便于控制血壓。
[1]李江濤,許晨,馬駿,等.CKD-EPI方程對基于簡化MDRD方程的慢性腎臟病患者分期的影響.中華腎臟病雜志,2011,27(5):346-350.
[2]李世軍,姚小丹.慢性腎功能不全高血壓的發病機制.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03,12(2):176-180.
[3]賈鳳玉,孟建中.山東醫藥.終末期腎衰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壓發生原因分析及對策,2009,49(39):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