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浩東,侯春林
(上海長征醫院,上海 200003)
臨床醫學的學習是臨床醫學生從事臨床工作的必經之路,臨床教學質量的高低關系著臨床醫療水平的發展快慢。循證醫學(Evidence Based Medicine,EMB)自 20世紀 90年代以來,在臨床實踐中得到普遍推廣及應用,對臨床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和決策作用,被譽為“21世紀臨床醫學新思維”[1]。它的出現使臨床醫學研究及臨床實踐的概念發生了巨大轉變,為現代醫學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學模式,對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因此,將循證醫學引入臨床教學勢在必行[2]。我們在手外科臨床教學中引入了循證醫學理念和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進入手外科臨床實習的研究生40名,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20名。兩組研究生均已完成第一年的醫學基礎課程學習,各科成績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研究生的理論、實踐課時均相同,教學時間均為3個月。對照組采取傳統醫學教學模式,以教師講授加模具演示為主。實驗組采用以問題為中心的循證醫學教學模式。每兩人為一小組,共管一張病床,進行手外科病例的臨床觀察、收集材料,在此基礎上提出臨床實際問題、檢索文獻并尋找相關證據,進行循證醫學學習;授課教師根據學生學習情況,結合具體臨床問題對循證醫學教學方式的步驟進行輔導、指正。
學期結束時用難度系數相同的試卷進行理論閉卷考試,以相同標準對學生進行臨床病例分析及臨床技能考核,各項評分均100分。考后分別對兩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其對各自教學方法的認同情況。理論考試和問卷調查統一發放,當場收回,有效回收率100%。
用SPSS 12.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成績采用均數和標準差()表示,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理論考試成績方面,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病例分析和臨床技能考核成績方面,實驗組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兩組學生各項考核成績比較(,分)

表1 兩組學生各項考核成績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1
組別 理論考試 病例分析 臨床技能79.42±4.64 80.41±5.04對照組(n=20)實驗組(n=20)70.47±3.45 79.48±4.24*68.51±3.12 78.54±3.63*

表2 兩組學生對各自教學方法的認同情況比較[n(%),人]
循證醫學是1992年首先由加拿大著名臨床流行病學家Sackett提出[3],他認為:“EBM是指慎重、準確和明智地應用當前所能獲得的最好的研究證據來確定對患者的治療措施。”由此可以看出,循證醫學初期的概念主要是針對臨床的治療決策。隨著循證醫學的迅速發展,其核心思想也迅速系統化,即醫療決策應盡量以客觀的研究結果為依據。醫生制訂診治方案、編寫診療指南,政府機構制定醫療衛生政策等,都應根據現有最好的研究證據來進行。因此,其應用領域迅速擴大到預防醫學、藥學、心理學、醫學教學、醫療衛生決策、社會醫學及醫學研究等領域[4]。許多國家都在實施以循證醫學為基礎的教育方式,并應用于本科生、研究生和繼續教育課程的教學中。我們在手外科醫學生臨床教學中引入了循證醫學理念和模式,通過和傳統的教學方法比較,我們認為在手外科進行循證醫學教學具有以下優點。
手外科學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學科,專業內容復雜難懂,尤其是基礎理論較難理解。傳統的手外科教學模式是以傳授知識為主要任務,教學中以教師、書本為中心,學生經常是被動學習,感覺單調乏味[5],從而對在手外科實習興趣不高。而循證醫學所倡導的教學模式則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關系,以提出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本研究結果表明,通過開展此種循證醫學教學,學生對在手外科實習的興趣明顯增加,對照組中有興趣者占50%(10/20),而實驗組有興趣者占100%(20/20)。
循證醫學嚴謹的科學性與有效性是未來醫學的發展方向。循證醫學教學模式提倡以學生自學為主,穿插繼續醫學教育、講座、小組討論、多媒體教學等方式。本研究結果發現,循證醫學教學模式能使學生的自學能力,包括查閱文獻、語言表達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等均明顯提高,實驗組研究生有95%(19/20)認為自己自學能力有所提高,而對照組僅有60%(12/20)持此觀點。
循證醫學教育在國外被認為是臨床醫生的終身自我教育方式。這種自我教育的環節包括:在臨床實踐中善于從患者身上發現需要解決的問題;通過各種醫學網站,搜索最新、最好的證據;對搜索到的證據進行嚴格的文獻評價;結合患者具體的需求制訂臨床決策;在臨床實踐過程中,不斷從新證據的浩瀚海洋中搜索,汲取自己需要使用的新證據,隨時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從本研究結果來看,實驗組的研究生臨床實踐能力,包括病例分析、臨床操作技能等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1]李峻,董碧蓉.循證醫學對臨床實踐和醫學教育的影響[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08,8(3):147-150.
[2]呂卓人.循證醫學應該成為21世紀醫學教育的重要內容[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03,3(4):277-279.
[3]Sackeu DL,Straus SE,Richardson WS,et a1.Evidence-based medicine:how to practice and teach EBM[M].2nd edition.London:ChurchillLivingston,2000.
[4]陳進,王家良.循證醫學在疾病防治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雜志,2001,81(18):1143-1145.
[5]蔣輝,陳錦鳳,林智敏,等.教學在教學醫院轉變發展模式中的地位及作用 [J].現代醫院管理,2009,30(3):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