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燕
(張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甘肅 張掖 734000)
社區護理是借助政府和各級社會力量,將公共衛生學和護理學的理論知識與技能相結合,服務于社區人群[1]。隨著人口老齡化、家庭結構變化、疾病譜改變及醫療體制的改革,開展經濟、有效、方便、綜合的社區衛生服務已成為現代健康服務的發展趨勢[2]。甘肅省河西地區指嘉峪關、酒泉、張掖、武威、金昌5市,地處甘肅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域差異性大,社區護士整體素質偏低,為個體、家庭、社會提供衛生服務的能力不高,無法滿足社區居民的健康需求。因此,為了解我省河西地區社區護士崗位培訓現狀,課題組進行了一系列調查,根據調查結果提出了針對我省河西地區社區護士崗位培訓的方案。
2010年6月和12月在我校參加崗位培訓的兩期社區護士共182人,均為女性,其中城市戶口133人,農村戶口49人。
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內容涉及:(1)社區護士的基本情況,包括年齡、學歷、專業、職稱、聘用類型、從事社區護理工作的年限等;(2)教育現狀;(3)社區護士對崗位培訓的要求及培訓內容的選擇情況;(4)社區護士對崗位培訓方式的選擇。
在每期培訓結束前一周發放問卷,解釋調查目的、問卷填寫方法及注意事項,于培訓結束時回收問卷,調查表有效回收率為100%。
社區護士年齡構成:182位社區護士均為女性,年齡18~50歲及50歲以上,其中21~29歲年齡組所占比重最大,占60.44%;其次是30~39歲年齡組,占28.02%;40~49歲年齡組占8.24%;而20歲以下年齡組占2.75%;50歲及以上年齡組僅占0.55%。這說明,目前參加崗位培訓的社區護士主要以年輕人為主。
社區護士學歷、專業和職稱構成情況:調查結果顯示,社區護士中本科學歷9人(4.94%),大專112人(61.54%),中專55人(30.22%),高中6人(3.30%);職稱:主管護師13人(7.14%),護師48人(26.37%),護士120人(65.94%),公共衛生助理1人(0.55%)。這說明,參加崗位培訓的社區護士的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
社區護士聘用類型和社區工作時間:調查顯示,182位社區護士中,合同工136人(74.73%),正式工46人(25.27%);社區工作時間:大于3年的有81人(44.51%),1~3年的有43人(23.63%),大于等于6個月小于1年的有30人(16.48%),小于6個月的有28人(15.38%)。這說明,社區護士基本上都是畢業后直接分配到社區工作,大多數社區護士未經社區護理專業培訓[3]。
182位社區護士中,僅有17人在學歷教育期間學習過社區護理學課程,98人在畢業后繼續教育期間學習過社區護理學課程,67人只有在參加社區護理崗位培訓期間得到過系統的社區護理教育。54位社區護士在參加工作后參加過學歷教育,其中45人參加的是專科層次的學歷教育,只有9人參加的是本科層次的學歷教育,方式也僅是護理專業函授,并且學歷教育對社區護士掌握社區護理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方面的幫助很小。
我省河西地區社區護士對崗位培訓內容的需求情況(見表1)。從表1可見,社區護士對培訓內容需求排前5位的是:社區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社區緊急救護、人際關系與溝通技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病人的護理及康復、社區人群心理健康及護理。這說明,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社區護理的需求也越來越高,且社區護士也有強烈的進取心,希望通過護理業務培訓學習護理新理論、新技術,了解護理專業的發展動態,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技術水平,從而更好地為社區居民服務。

表1 社區護士崗位培訓內容需求情況(n=182)
調查顯示,85.71%的社區護士表示非常愿意參加各類崗位培訓,11.54%的社區護士表示無所謂,只有2.75%的社區護士表示不愿意。城市社區護理人員與農村社區護理人員相比更愿意參加培訓(見表2)。

表2 社區護士崗位培訓意愿情況[n(%),人]
根據社區護士分布特點,在調查表中我們設計了5種培訓方式,要求社區護士最多選擇其中的兩項。調查結果顯示:社區護士最愿意接受的培訓方式是定期講座(43.41%)和短期培訓(30.22%),見表3。

表3 社區護士培訓方式需求
社區衛生服務需要專門的社區護理人才,社區護士是社區衛生服務的一支主力軍,他們同其他社區衛生服務專業人員一起擔負著社區人群的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以及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六位一體”的基本衛生服務任務,要解決90%以上社區人群的健康問題[3]。
社區護理作為21世紀護理發展的主要方向和新的熱點,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在國外,尤其是歐美等發達國家,社區護理已發展得較為完善,而我國社區護理起步較晚,發展也比較緩慢[4]。楊玲、杜雪平等人對北京、廣東、成都、西安等城市建立的10個社區護士培訓基地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在崗的社區護士大多由病房護士轉崗而來,學歷偏低,職稱比例不合理,大部分沒有經過系統化的社區護理培訓,而現行人事體制較難吸引高素質、高知識、高水平的護理人員到社區去工作[5];社區護士的社區護理知識缺乏,尤其在健康教育、心理護理、社區突發事件的急救處理、康復訓練等方面表現較為突出;社區護士的社區護理服務理念滯后,對社區護理服務理念和社區護理服務的內涵缺乏根本認識和理解,對社區護理的專業價值和專業信念的認識存在差距,尚未完全適應“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仍然停留在以疾病為中心的院內服務,而不是以健康為中心的社區家庭護理;社區護士的社區護理工作經驗不足[6],運用已有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欠缺。因此,提高社區護士的職業能力勢在必行,崗位培訓則是必要且有效的途徑。
本調查顯示,我省河西地區在崗社區護士的學歷結構以大專為主,占61.54%;職稱結構以初級為主,護士占65.94%,護師占26.37%;在社區工作大于3年的護士占44.51%。可見,我省河西地區社區護理人員學歷、職稱、知識層次均偏低,且通過進一步調查發現,現有課程中生搬硬套、脫離地區特色的培訓內容,不利于提高社區護士的上崗能力,也不利于他們有效地拓展護理服務市場[7]。課題組認為,應在已啟動的社區護士崗位培訓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課程內容的設置,改革傳統教學方法,將其與社區實踐相結合,加強對社區護士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以及實用社區護理技術的培訓。
社區護理工作需要理論和實踐經驗的積累。由于社區護士大多年紀輕、學歷職稱較低、缺乏社區工作經驗、整體素質偏低,從而影響了社區護理工作的質量。由于中、高級職稱的社區護士欠缺,社區護理隊伍普遍存在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不足的現象,不能對年輕的社區護士有效地“傳、幫、帶”,使社區護理工作面臨很大的困難和障礙。適當調整社區護士的職稱結構,加大中、高級職稱社區護士的比例,有利于提高社區護理工作的質量。
由于社區衛生服務與醫院醫療服務相差較大,使得社區護理與臨床護理在服務對象、內容、范圍、方式、目標和工作方法上都存在很大的差異。針對目前社區護士的現狀,急需開設一些有關社區護理的基礎課程,以使護士學習社區護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學習社區護士的角色和基本素質要求以及學習社區護理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方法。
對從事社區護理工作的護士進行崗位培訓,最關鍵的問題是要設立專門負責崗位培訓的機構。根據社區護士的需求,結合我省河西地區社區衛生服務的內容,制訂培訓課程大綱,安排教學計劃和選擇適宜的培訓方式。本次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定期講座和短期培養均為社區護士所歡迎,這為我們對社區護士進行崗位培訓方式的確定提供了參考。同時,建立有效的考核制度,以促進社區護士學習,并不斷提高其護理水平,使居民真正得到高質量的護理服務。
社區護理作為實踐性課程,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崗位培訓,其實踐環節直接關系到社區護士綜合能力的培養,應引起足夠重視。要重視對社區護士實踐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加大實踐課程的比例,鍛煉社區護士的綜合能力。目前,我省河西地區社區護理人員的崗位培訓體系中缺乏社區護理教學實踐基地。我校作為崗位培訓教學基地,應積極爭取衛生主管部門的支持,參考國外社區護理實踐基地建立的模式,著手建立醫院及醫院以外的社區護理教學實踐基地,以提高社區護士的綜合能力,培養實用型的社區護理人才。
[1]張靜偉,姜麗萍.國際社區護理體系對我國社區護理開展的借鑒作用及啟示[J].中國全科醫學,2008,11(14):1257-1258.
[2]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
[3]吳蘭笛,吳鋒.加快社區護士崗位培訓迫在眉睫[J].中國護理管理,2003(5):30-32.
[4]陳四清.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社區護理的現狀與展望[J].護理研究,2010(2):377-380.
[5]包家明,曹梅娟.社區護理人才隊伍建設現狀與思索[J].護士進修雜志,2004,19(7):597-598.
[6]楊玲,杜雪平,王永利,等.中國社區護士培訓方法研究[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1,11(14):3608.
[7]周久紅.目前我國社區護理的困擾與對策[J].中國全科醫學,2004,7(11):805-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