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應該給孩子立規矩。李雙江在訪談節目中聊到育兒經時說“你不能要求孩子什么都好”,這是典型的沒有規則意識的行為。孩子兩歲時需要規則和指導,以現實的符合社會要求的方式來滿足自身的需要。這時候,父母需要根據孩子的理解水平逐漸給孩子立規矩,了解社會規則、道德原則、風俗習慣以及行為規范。
——孫云曉評李天一案(摘自新浪網教育頻道)
母親的教育是缺愛型,父親的教育是溺愛型,加起來就是我們今天說的“問題孩子養成規律”。中國五千年來的正確家庭教育理念都是“嚴父慈母”,父親管原則,母親給慈愛,這樣的教育方式才能教育出優秀孩子。因為從男女心理特點講,女人是感性的,教育孩子時是很難堅持原則的,女人的原則是隨著情緒的變化而變化的,女人應該發揮自己的優勢,用感性給孩子更多慈愛;男人是理性的,天生是具有原則性的,男人應該發揮自己的優勢,讓孩子成為一個有原則和有道德的人。
——鄭 委評李天一案(摘自“鄭委老師的博客”)
解決教育難題的最優路徑,就是落實《綱要》(即2010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編者注),而不是再把現實的問題拿出來分析,再尋找新方案。
目前,這一《綱要》面臨的困境是,它只是行政性綱領,沒有通過立法程序變為法案。由于現行教育法律法規未根據《綱要》所提的改革進行修訂,因此推進教改被滯后的法律拖了后腿,存在“違法”的風險。
——熊丙奇(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摘自2013年3月5日《光明日報》)
什么叫救自己呢?就是忠實自己的感覺,認真做每一件事,不要放棄,不要敷衍。哪怕寫文章時標點符號弄清楚,不要有錯別字——這就是我所謂的自己救自己。我們都得一步一步救自己, 我靠的是一筆一筆地畫畫,賈樟柯靠的是一寸一寸的膠片。
——陳丹青(著名畫家、作家。摘自《中國新聞周刊》官方微博)
當你為某件事操心得睡不著覺的時候,這件事已成功了一半。不怕有缺點,就怕沒優點。
——毛軍發(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教授。摘自鳳凰網)
馬云說:“做企業做大了,是一種變態行為,姚明這樣的身材是不正常的……”其實,學校教育何嘗不是如此呢?小的學校,才是美的:美的的校園,美的風景,美的師生,美的情調。龐大的學校,往往意味著簡單的控制和可怕的冷漠。這是美好教育的大敵。
——王木春(福建省漳州市東山一中)
誰都知道成績在學生一生中不是首位的,但眼前高考、中考的威力很大,一損俱損,一榮俱榮。至于其他的事,明日復明日吧。這是中學追求升學率最直接的原因。
馬克思說,人們可以創造歷史,但不能離開所在的環境隨心所欲去創造歷史。難為了各位教育局長校長教師在素質教育和升學率雙重標準的壓力下艱難地工作。很多人都知道該怎么做,就是邁不出去。
魯迅說,在中國想要移動一張桌子都要流血。十幾年、幾十年的時間,甚至可以讓江山易主,而幾十年過去,素質教育這個海市蜃樓至今看得到摸不到。
都是評價惹的禍,所以要積極探索,建立新的評價體系。
——戴 凌(江西省吉安市教研室)
我讓孩子們收集釣魚島的資料,了解釣魚島的前世今生;觀看《新聞調查》,了解他們經常使用的修正液對自身健康的威脅;看看灰蒙蒙的天空,了解霧霾的成因與危害,思索人們的行為會給人類帶來哪些生存的危機;說說過年過節的消費,理解浪費對人類來說意味著什么……這些內容教材里沒有,但是這些事情就發生在他們生活的這個時代,孩子們有權利關注,也應該關注。畢竟,未來中國的模樣,就在孩子們的心中。
——井緒軍(山東省肥城市師范附屬小學)
責編:袁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