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鵬,楊春露,夏慶福,楊長山
(1.武警遼寧省總隊醫院骨科,沈陽 110034;2.北京水利醫院骨科,北京 100036)
軟骨母細胞瘤(chondroblastoma)臨床上較少見,雖為良性,但增生活躍,具有侵襲性,應早期診斷和治療。本文報道1例罕見的距骨軟骨母細胞瘤,并結合相關文獻,分析其臨床特點、鑒別診斷、治療及預后。
患者,男性,19歲。以“右足扭傷后疼痛11個月,行走后癥狀加重”為主訴入院。患者病來無明顯夜間痛,無體質量減輕。入院查體:神志清,一般狀態良好。專科檢查:右足局部皮膚顏色正常,周圍軟組織壓痛(+),跟骨叩擊痛(+),皮溫較健側略高,右踝關節活動尚可。實驗室檢查:血常規:RBC 5.50×1012/L,HGB 166 g/L;ESR:10 mm/h;AFP:陰性;ALP:68.9 U/L。胸部DR未見異常,右踝DR見右距骨內一大片密度減低影,邊界清晰,未見骨質破壞及骨膜反應,周圍軟組織未見腫脹(圖1A)。CT示右側距骨囊樣低密度影,溶骨性破壞,大小約2.88 cm×1.74 cm,邊界清晰,可見薄的硬化緣(圖1B、1C)。術前考慮骨囊腫可能性大,行右距骨腫瘤刮除、瘤腔滅活、取髂植骨及人工骨植骨術。術中為充分暴露視野,行右腓骨遠端截骨、接骨板螺釘內固定術。術中冰凍考慮惡性不除外,向患者家屬交代病情,家屬要求病理診斷明確可后再行進一步治療,術中石碳酸溶液、95%乙醇及電刀反復燒灼瘤腔內壁滅活,刮除瘤體組織送病理。術后半年復查未見復發。
肉眼檢查:送檢組織大小為3.0 cm×1.2 cm×0.7 cm,粉紅色,質中等,其間可見片狀骨組織及少許粉紅色軟組織。鏡檢:瘤組織由單核細胞和巨細胞混合而成,巨細胞少,單核細胞細胞核呈卵圓形,可見有核分裂,有骨化,有壞死(圖2)。病理診斷:右距骨軟骨母細胞瘤。
軟骨母細胞瘤起源于骨骺區軟骨母細胞或成軟骨結締組織,好發于長管狀骨的骨骺部位或骨骺突起部位[1]。其組織成分除軟骨外還含有巨細胞,并有鈣化現象,故Kolodny于1927年稱之為“含軟骨的巨細胞瘤”。1942年Jaffe和Lichtenstien[2]首次提出“良性軟骨母細胞瘤”的名稱,強調了腫瘤的獨特性,將其明確從骨巨細胞瘤中單獨分離出來。
軟骨母細胞瘤約占原發性骨腫瘤的1%,發病年齡3~73歲,好發于10~25歲,>25歲及<5歲者少見。男∶女比例約2∶1[2]。發生部位以骨端骨骺部占多數,最常見于股骨遠端和近端、脛骨近端及肱骨近端,上述部位約占75%,跟骨、距骨、髂骨、坐骨及手足骨的發病較少見。目前為止,僅檢索到1例于1999年報道的距骨軟骨母細胞瘤[3]。多數患者主訴局部局限性疼痛,癥狀常較輕,但可持續多年。軟組織腫脹或包塊、關節僵硬及活動受限、跛行等癥狀較少見。約10%病例有關節內滲出,膝關節周圍多見。本例患者活動時疼痛癥狀明顯,踝關節內無滲出。

圖1 術前影像學檢查結果

圖2 病理檢查結果HE染色
X線檢查病變呈典型溶骨性、中央性或偏心性生長,常侵犯骨骺或騎跨在骨骺線上髓腔內,病灶占位一般不超過骨骺結構的一半且邊界清晰。早期病變可無鈣化或呈不均勻的小點狀、環狀、片狀陰影,晚期約50%病例見鈣化,可形成廣泛的鈣化和骨化。腫瘤邊緣有一薄層增生的硬化區。軟骨母細胞瘤通常沒有骨膨脹和骨膜反應,然而發生在扁骨和短管狀骨上較大的病灶有時可形成骨膜反應。CT和MRI可顯示病灶的確切范圍,骨皮質有無穿破,是否累及關節及軟組織侵襲情況,對手術前確定病灶范圍、決定手術方法非常重要。
(1)骨巨細胞瘤:好發年齡一般在20~40歲,呈偏心性生長,無明顯鈣化點及硬化邊緣;(2)纖維結構不良及非骨化性纖維瘤:病灶內小梁分隔及扁形邊緣在軟骨母細胞瘤中很罕見;(3)軟骨黏液樣纖維瘤:單囊或多囊病損,具有偏心性膨脹特點,很少見鈣化;(4)其他需要鑒別診斷的疾病:內生軟骨瘤及骨囊腫。據文獻報道約1/3在髕骨發生的軟骨母細胞瘤可合并動脈瘤樣骨囊腫[4],由于囊腫較大,容易忽視軟骨母細胞瘤的存在,易誤診。
腫瘤細胞質呈顯著均質特性,細胞為圓形或多邊形,細胞質澄清、輕度嗜酸。細胞核上常可見裂口或縱向溝,且有一個或更多小而不均勻的核仁。軟骨母細胞被包裹于假性分葉層中,通常呈底板狀結構。有些病例可見網狀鈣化結構。軟骨母細胞瘤的病程發展在病理上大致可分3期:早期:致密的周邊或中等大小的多面體細胞,核大,除單核細胞外偶有多核細胞,是一種多核巨細胞的變異;中期:病灶區鈣化,腫瘤細胞變性,壞死區鈣化;晚期:壞死組織替代軟骨或基質的形成。免疫組化可見軟骨母細胞瘤細胞表達S100蛋白和波形蛋白,細胞角蛋白亦常見表達。
2.4.1 治療:多數可通過病灶清除及松質骨植骨治愈。本例因病變在距骨,術者采用腓骨遠端截骨術以充分顯露手術視野及瘤腔,一期瘤腔滅活,減少復發,因瘤腔范圍大,取髂植骨及人工骨植骨,后重新固定腓骨,遠期效果隨訪中。
2.4.2 預后:該患術后1年未見復發。文獻報道局部復發率14%~18%,通常在2年內復發[2]。軟骨母細胞瘤雖為良性,但有肺轉移報道[5]。Huvos認為轉移繼發于手術,肺轉移灶有自限性,可按良性腫瘤治療。原發的惡性軟骨母細胞瘤極罕見,但確實存在,應警惕。
[1]胥少汀,葛寶豐,徐印坎.實用骨科學[M].4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2:1731-1733.
[2]徐萬鵬,李佛保.骨與軟組織腫瘤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421-423.
[3]畢宏昌,王亞佳,周偉國.左距骨軟骨母細胞瘤一例[J].臨床放射學雜志,1999,18(7):448.
[4]王雪梅,王麗萍,牛春波,等.髕骨軟骨母細胞瘤的臨床病理及文獻復習[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2,16(5):907-909.
[5]吳階平,裘法祖,黃家駟.外科學[M].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2:2452-2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