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榮,洪 寧,安 品,邢莉娟,李婭鈴
﹙瑞麗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云南 瑞麗 678600﹚
食品是人類維持正常生理機能的物質基礎,食品安全是關系到人體健康的重大問題。為探討瑞麗市歷年發生的食物中毒事件成因、特征與規律,現將1985~2010年食物中毒流行病學調查和實驗室檢驗結果報告如下:
本組討論的資料來源于瑞麗市 1985~2010年食物中毒流行病學調查和實驗室檢驗結果。
按《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變形桿菌食物中毒的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食品衛生檢驗方法理化部分》等標準進行檢驗。毒蕈識別參照云南省衛生廳印發的常見毒菌圖譜。
按《食物中毒診斷標準及技術處理總則》和相應食物中毒診斷標準進行判定。
資料表明瑞麗市 1985~2010年累計確診食物中毒事件44起,中毒699人,死亡8人,病死率1.14%。其中細菌性10起,有毒動植物性20起,化學性9起,目前尚未查明其中毒成因者5起(見表1)。
本組資料表明在瑞麗市1季度發生食物中毒事件8起(18.18%),2季度 18起﹙40.91%﹚,3季度 12起﹙27.27%﹚,4季度6起(13.64%)(見表2)。

表1 瑞麗市 1985~2010年食物中毒事件

表2 瑞麗市 1985~2010年食物中毒時間分布
本組資料表明瑞麗市發生中毒的場所為家庭 26起﹙59.09%﹚,飲食服務11起﹙25.00%﹚,集體食堂5起﹙11.36%﹚,其它2起﹙4.55%﹚(見表3)。
本組資料表明在瑞麗市引發食物中毒事件的成因主要為毒蕈,其次為沙門氏菌、奇異變形桿菌、有機磷、氟乙酰胺、四季豆、亞硝酸鹽等(見表4)。

表3 瑞麗市 1985~2010年食物中毒空間分布

表4 瑞麗市 1985~2010年食物中毒成因分類統計表
1985~2010年資料顯示,瑞麗市食物中毒事件以細菌性食物中毒發病人數最多,占總中毒人數的 53.22%,有毒動植物食物中毒發生起數占總起數的 45.45%,且病死率高,化學性和原因不明食物中毒亦有發生。與食品污染、加工儲存方法不當、誤采誤食有毒蕈類等因素有關。因此,應針對重點季節、重點食品和重點環節進行預防。
從時間分布看,全年均可發生食物中毒事件,但有明顯的季節差異,2、3季度中毒起數分別占 40.91%和27.27%。瑞麗地區屬亞熱帶雨林氣候,其氣溫高、降雨量多、濕度大,食品在加工與儲存過程中易受污染而變質,在野生蕈生長成熟期,易發生因誤采誤食有毒蕈類的中毒事件。每年2、3季度是預防食物中毒的重點季節。
從空間分布看,發生在家庭的中毒起數、中毒人數和死亡人數最多分別是59.09 %、35.48%和2.82%。死亡病例多發生在壩區農村家庭,與野生蕈中的毒蕈難識別而誤食有關,應加強預防食源性疾病知識的宣傳,提高群眾食品安全意識和識別有毒動植物的能力。
中毒成因分析,檢驗資料顯示在瑞麗市其細菌性食物中毒主要由奇異變形桿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且中毒人數亦最多,引起中毒的食品為肉制品、豆類制品﹙豆豉﹚、涼拌菜等,與食品生熟交叉污染、加工與儲存方法不當、食用前未加熱或加熱不徹底等因素有關[1]。有毒動植物食物中毒由毒蕈、四季豆等引起,誤食毒蕈中毒占總起數的31.82%,以家庭散發、病死率高為特點。四季豆中毒多發生在集體食堂,由加工不當引起。化學性食物中毒由有機磷、氟乙酰胺、亞硝酸鹽引發。引起中毒的食品載體為蔬菜、糧食制品、白酒、肉制品。其有機磷中毒因采食施用農藥后間隔時間短的蔬菜等引發。氟乙酰胺中毒系由毒鼠藥管理保存或投置不當從而污染食品引發。亦有食品在加工過程中將亞硝酸鹽誤作食鹽加入,從而導致誤食引發中毒。
綜上所述,瑞麗市發生的食物中毒事件,以細菌性食物中毒人數最多,以有毒動植物食物中毒病死率最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應加強食品安全宣傳,廣泛宣傳毒蕈鑒別知識,避免誤采誤食,強化農藥、毒鼠藥的保管與安全使用,提高食用者和經營者的食品安全意識,以有效避免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
[1]王建榮,洪 寧,安 品,等.一起奇異變形桿菌引起食物中毒調查[J].中國公共衛生,2011,27(增刊):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