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醫敏
冠狀動脈性心臟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亦稱缺血性心臟病( ischemic heart disease),是由于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或者痙攣,使管腔狹窄,引起冠狀動脈部分或全部阻塞,而導致心肌暫時缺血、缺氧甚至壞死所引起的臨床綜合癥[1],簡稱冠心病,是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癥狀為胸腔壓榨性疼痛,并向手臂、后背以及腹部放射。近年來,冠心病的發病率有逐年增加趨勢。我院2012年2月~2012年10月收住72例穩定型冠心病患者,應用曲美他嗪進行治療,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2011年1月~2012年10月收住我院的穩定型冠心病患者72例,均符合臨床診斷標準。年齡36~81歲,平均(56.2±5.5)歲;病程1~17 a,平均(6.3±5.3) a;將患者按住院號單雙號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6例。對照組男20例,女16例,年齡38~78歲,平均(53.2±4.5)歲,病程1.5~15 a,平均(5.3±4.4) a;其中合并吸煙者15例,慢性心衰者6例,高血壓者11例,高脂血者5例。觀察組男22例,女14例,年齡36~81歲,平均(54.7±5.2)歲,病程1~17 a,平均(4.8±5.4) a;其中合并吸煙者11例,慢性心衰者7例,高血壓者9例,高脂血者6例。 對兩組患者一般情況進行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口服單硝酸異山梨酯40 mg/次,1次/d;阿司匹林100 mg/次,1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的給藥基礎上給加用曲美他嗪20 mg/次,3次/d。 療程2個月。觀察記錄患者心絞痛發作次數及發作間隔時間,檢測血小板聚集率。
1.3統計學處理對所有數據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包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處理,檢驗水準α=0.05,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臨床療效比較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6.11%;觀察組顯效20例,總有效率為97.22%。二者比較,P>0.05,見表1。
2.2具體指標比較心絞痛平均發作次數和間隔時間、血小板聚集率比較,對照組和觀察組治療后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絞痛平均發作次數、間隔時間和血小板聚集率比較
心絞痛是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預警信號[2],此時如果不給予及時治療,隨著冠脈阻塞的發展,可發生心肌梗死,威脅患者生命。目前,對于冠心病的治療,傳統的內科方案是以β受體阻滯劑、硝酸酯類以及鈣通道阻滯劑等藥物為主,通過擴張冠脈周圍血管、增加循環血流量、降低心肌氧耗、來緩解患者的心絞痛癥狀。曲美他嗪可以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肌能量代謝,提供心肌保護,減少酮體產生,有效抑制心肌細胞酸中毒[3]。
曲美他嗪是一種代謝類抗心絞痛藥物,具有較強的抗心絞痛作用,具有對抗腎上腺素及加壓素的作用,有效改善心肌細胞的缺血缺氧狀態。并通過選擇性抑制長鏈3-酮酰CoA硫解酶來抑制脂肪酸代謝[4],使心肌能量代謝轉為氧化葡萄糖供能,從而大大降低脂肪酸的氧化,防止乳酸積聚,增加心臟做功并有效抑制冠脈內血小板血栓的形成,防止并發癥的發生,保護心肌細胞。其治療作用不受氧供影響,不明顯影響患者休息和一般運動時的心率及血壓變化。本研究表明,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6.11%,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7.22%,雖然觀察組總有效率比對照組高,但差異無顯著性(P>0.05);心絞痛平均發作次數和間隔時間、血小板聚集率比較對照組和觀察組心絞痛平均發作次數和間隔時間,治療前無差異明顯,治療后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對照組與觀察組于治療后不同時間段檢測血小板聚集率,取平均值進行比較,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曲美他嗪可以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減輕臨床癥狀,明顯減少患者每周心絞痛發作次數和間隔時間,服藥期間患者耐受良好,治療效果滿意。表明曲美他嗪可以作為治療冠心病的一種新的有效藥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郭木恭, 林君耀. 180例冠心病臨床療效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 2012,10(5):117.
[2] 劉慶軍, 劉峰, 錢劍鋒, 等.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冠心病患者252例效果觀察[J].疑難病雜志, 2012,11(3):221-222.
[3] 陳化健.曲美他嗪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療效觀察[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2,20(6):1018-1019.
[4] 陳金軍.曲美他嗪治療冠心病并CHF30例療效分析[J].中外醫療, 2012,31(1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