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霞
據國內權威婦產科醫學研究機構研究表明:在現代婦產科臨床醫學中,輸卵管阻塞是導致育齡期婦女不孕的重要病因之一,約占女性不孕患者的1/4左右,其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對于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的發病機制,中醫與西醫分別從本學科的專業角度出發給出了不同的定義。中醫認為本病的主要病機是血瘀,而血瘀與濕熱、氣滯、郁阻、寒凝、氣虛等因素有關;西醫則認為是由于先天發育異常、后天手術、感染等所致黏連或腫痛壓迫引起[1]。目前,在國內婦產科醫院的臨床治療中,主要采用中西醫結合法進行治療,并且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療效。
1.1臨床資料隨機選取輸卵管阻塞不孕癥患者140例,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組70例,年齡22~37歲,平均(28.6±1.8)歲,其中原發不孕46例,繼發不孕24例,不孕1.2~7.5 a;對照組70例,年齡23~39歲,平均(29.2±1.5)歲,其中原發不孕39例,繼發不孕31例,不孕1.5~8.4 a。兩組病例按就診時間先后隨機分開,在年齡、病程、臨床癥狀等方面比較,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1.2.1治療組治療方法治療組70例采用中西醫結合法治療方法,于患者月經干凈后3~6 d行輸卵管通液治療,具體藥物:生理鹽水20~25 mL、地塞米松10~15 mg、糜蛋白酶4 000~4 200 U、慶大霉素8~8.5萬U。使用通液器或一次性導尿管插入宮腔向內緩慢注藥,注藥完畢后保留注藥導管休息30 min。在進行西藥注射治療的同時,為患者開出中藥處方:白芍20 g、蒲公英20 g、柴胡20 g、丹參18 g、當歸15 g、路路通15 g、赤芍12 g、川穹10 g、香附10 g、甘草10 g、甲珠8 g。水煎服,每日1劑,服至患者下月月經來潮時停止給藥。治療組療程為3個月,應根據患者病癥的實際情況增加或減少藥物的種類與劑量。
1.2.2對照組治療方法對照組70例病例均采用口服抗生素,子宮輸卵管通液等傳統療法,于患者月經來潮開始服用抗生素,常用的抗生素及服用劑量:頭孢呋辛脂0.3~0.5 g,2次/d;滅滴靈0.2~0.3 g,3次/d,兩類抗生素的服用療程均為7 d。同時,在患者月經干凈3 d后,開始給予患者子宮輸卵管通液,1~3次/d。
1.3療效判斷治療6個月后,對兩組病例的療效進行判斷,其標準為:顯效:宮內妊娠或者未懷孕但造影證實輸卵管通暢良好者;有效:一側輸卵管已通暢或阻塞程度明顯改善;無效:未懷孕,且輸卵管造影證實輸卵管黏連者。
1.4統計學方法兩組臨床數據均采用SPSS 10.0軟件進行處理,并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臨床療效見表1,在兩組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治療組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1.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1.4%),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同時,在兩組病例的臨床治療中,所有病例在術中及術后均感到不同程度的腹部輕度或中度疼痛,并出現陰道少量流血等癥狀,對于此類癥狀無需進行特殊處理。

表1 兩組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臨床療效 例
在現代婦產科臨床醫學中,不孕癥不但嚴重威脅婦女生殖健康,而且對于育齡期婦女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輸卵管阻塞是引發不孕癥的因素之一,綜合中西醫理論總結出其基本發病機理為:育齡期婦女由于陰部炎癥導致輸卵管腔黏連、僵硬,或受周圍瘢痕組織的牽拉、扭曲或閉塞,使輸卵管喪失輸送卵子、孕卵的功能,進而引發不孕及相關婦科疾病癥狀[2]。同時,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還可能由于各種因素導致輸卵管壁肌肉收縮功能減弱、上皮纖毛蠕動減退,引起輸卵管運送受精卵進入宮腔著床的功能喪失,進而導致育齡期婦女出現不孕癥狀。
近年來,國內外針對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采取的主要治療方法有很多種,每種療法各有利弊,需要由醫師根據具體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案。傳統的治療中普遍是單純應用西醫療法或中醫療法,難以實現兩者的結合應用。中醫療法一般治療效果較慢,而且難以達到根治疾病的目標。而西藥的抗炎治療效果相對較差,運用輸卵管通液術治療輸卵管阻塞,雖然通過壓力而對黏連有一定的分離作用,但是治療效果普遍難以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
目前,我國在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的臨床治療中以中西醫結合療法為主,其中包括通氣、通液、宮腔鏡、放射介入及輸卵管傘端成形術等治療措施與方法。中西醫結合療法具有雙重優點:①助機械壓力起疏通作用,且以操作簡單、病人痛苦小、無創、費用低廉等優勢臨床沿用至今;②藥物直達病灶并在局部針對病灶進行作用,例如:慶大霉素、地塞米松能抑制炎癥的滲出和肉芽組織增生,糜蛋白酶可預防炎癥引起的纖維黏連[3]。由此可見,通過內治外治、局部與整體結合等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不但可以明顯提高輸卵管阻塞不孕癥的臨床療效,而且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患者的經濟與精神負擔。
參考文獻:
[1] 劉中原.中西藥物結合治療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165例臨床報道[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09,2(2):42-43.
[2] 李志斌,王琪.中西醫結合治療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臨床療效分析[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09,6(8):18-19.
[3] 李欣欣.中西醫結合治療女性輸卵管阻塞性不孕25例[J].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9,11(4):25-27.